树上鸟儿成双对, 大众观鸟数据汇。 华夏何鸟最常见, 斑鸠麻雀白头鹎。 大数据时代,全新中国十大野鸟排行榜出炉 数据来源:中国观鸟记录中心(www.birdreport.cn) 数据采集时间:2016年11月8日 第十名 远东山雀
远东山雀由大山雀亚种提升而来。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的大山雀现在拆分为三个独立种:广布于欧亚大陆北部至我国西北部的仍然叫大山雀;中国大部、日本及其岛屿的叫远东山雀;中东、南亚至我国海南和东南亚叫苍背山雀。 下面这个分布图是《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大山雀未拆分前的分布图。 对比一下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根据中国境内远东山雀观鸟记录自动生成的分布图:没有了极北部的大山雀和海南的苍背山雀,远东山雀的地盘一目了然。大山雀分种后,观鸟人基本上可以按地域分布来确定远东山雀。 第九名 乌鸫
乌鸫是留鸟,在中国的分布较广。《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里的分布图如下:
第八名 小??
野外手册里分布图如下,在北方是夏候繁殖鸟,南方是留鸟: 观鸟大数据分布图
第七名 喜鹊 喜鹊是家户晓的鸟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个头较大,黑白两色,翅上羽毛在阳光下会闪着蓝色辉光。 喜鹊巢筑在高大乔木上,用粗枝搭建,非常显眼。工业时代的今天,它们也在高大电线塔上筑巢。古书载小寒节气二候:鹊始巢,说的是喜鹊从入冬起就开始筑巢了。 喜鹊在中国分布很广,在东西南北各地都是留鸟。 观鸟记录数据生成的分布区域图与野外手册的分布区域大体重合。受观鸟人地域活跃度的影响,也可能与不同区域喜鹊数量有关,可以看出喜鹊在一些区域的目击次数相对较少,比如东北、海南。 第六名 白鹭 白鹭过去称作鹭鸶。“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知名度很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分清楚白鹭和白鹤的区别。告诉你一个常识,鹭类与鹤类都在水边活动,但鹭类多在树上筑巢繁殖,鹤却是从来不上树的,因为它们的脚趾抓不住树枝。 白鹭的分布较南,在长江和江南等大部分地区为夏候鸟,近年来观察,有部分白鹭在长江沿线过冬。在黄河以北,过去只是偶有记录。 与白鹭相近的还有中白鹭、大白鹭、牛背鹭,都是常见鸟,初学观鸟者分辨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所以公众的观鸟记录里也可能会有误认的情况出现。尽管会有瑕疵,大数据生成的图仍然很有意义,分布区域明显北扩。 第五名 棕背伯劳 伯劳古称“鵙 [jú] ”,也有称伯鷯、博劳、百罗。 棕背伯劳是中国东部最常见的一种伯劳,体形比麻雀大,比鸽子小很多,尾长。常站在枝头模仿其它鸟类的鸣叫声。因能捕食大型昆虫,偶尔捕小鸟,性凶猛,也有人称它为小猛禽。 棕背伯劳是十种最常见鸟中体色最漂亮的一种。 对比野外手册与记录中心的两张图,也呈明显的北扩现象。 第四名 珠颈斑鸠
宋徽宗赵佶所绘的珠颈斑鸠。 野外手册中的珠颈斑鸠分布:
第三名 白鹡鸰
白鹡鸰是鹡鸰中最常见也分布最广的。白鹡鸰的亚种众多,羽色差异较大,行为特征:飞行时一上一下呈波浪线前进,并伴有“脊令”的鸣叫声。 白鹡鸰既有迁徙的也有留鸟,分布图几乎覆盖全中国。
第二名 麻雀
麻雀也分很多种哦,咱自家门口的就叫麻雀啦,也可以叫树麻雀。山区有山麻雀,欧洲常见的是家麻雀。 看麻雀的分布图,服了吧。 观鸟人的足迹显然抵不过麻雀。 第一名 白头鹎 鹎[ bēi] 是一类比较吵闹也比较暴露的鸟。喜欢成群活动,喜欢站在枝头,这些行为让人们很容易观察到它们。或许这是它排在第一名的原因之一吧。 白头鹎也叫白头翁,食植物果实和昆虫,在灌木丛中筑巢。在秋冬季,它们喜欢集小群活动。 看分布图,曾几何时,在北京观鸟人发现白头鹎,惊喜万分,后来一步步向北扩散,东北也可以见到白头鹎了。排名第一,这是一个成功物种的榜样。
随着地图的放大,分布区变成块状,最终会变成点状。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从鸟语者改版再发展到如今,演变出多个版本。birdreport.cn 网站虽然不断被吐嘈,但每天还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条新记录上传。海量的数据积累,使今天每个观鸟者都很容易用网站的鸟种分布地图功能生成以上分布地图。 今天查询记录中心,发现不知何时首页下方多了鸟种记录前10种图表,于是有了本文。 分布广泛的家燕被挤出了前十,显然与它的迁徙有关。中东部地区的冬候水鸟观察会产生大量的记录,家燕不会出现在其中。 公民科学 互联网,这是一个新的博物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