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龙出世(3)

 猪猪晗老爸 2016-11-09

  
  辞别苟知府,朱县令急急忙忙赶回了鄞县。当天晚上,朱县令派心腹仆人,悄悄把张麻子请到了县衙后堂。几句寒暄后朱县令直奔主题,对张麻子说:“丞相,要想造反不能纸上谈兵,得有实际行动啊!”
  
  张麻子点点头:“元帅所言极是,本相正不遗余力,暗中网罗栋梁之才。”
  
  朱县令不屑地撇撇嘴:“这样偷偷摸摸地干,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揭竿而起呀?”
  
  “那依元帅之见,应该如何?”张麻子问。
  
  朱县令说:“应该占据山林竖起大旗,这样天下豪杰才会纷至沓来……”
  
  接着,朱县令把苟知府所教的那套鬼话,原原本本兜售给了张麻子。张麻子脑袋让驴踢过,愣没听出这是个圈套,他觉得朱元帅的建议十分高明,决定依计而行。
  
  几天后,张麻子和刘二傻做起了善事,每天向穷苦人施舍三顿热粥。消息一传开,立刻轰动了整座鄞县城。有钱人发善心开个粥厂不算稀奇,张、刘二人的举动为啥这么引人注目呢?这是因为他们施粥的方式非常特别。
  
  张麻子规定:老弱病残的不施、拖家带口的不施、身体单薄的也不施。这么一来,有资格享受施舍的,只剩下那些身强力壮的光棍。另外,张、刘二人的粥厂不仅供应热腾腾的精米粥,还奉送大鱼大肉。
  
  每天粥厂一开张,几百个年轻壮实的叫花子就聚拢过来,在此大快朵颐。张麻子亲自给叫花子们盛粥端菜,还陪着他们一起吃喝。这期间,张麻子不断向叫花子们灌输大明气数已尽、冯彪这条真龙即将出世的思想。久而久之,那些叫花子对此深信不疑。
  
  三个月后,在粥厂蹭吃蹭喝的叫花子们被养得白白胖胖,连伸手乞讨都懒得干了。张麻子见火候已到,就怂恿叫花子们跟着自己上四明山,辅佐冯彪打天下。张麻子向他们许诺,上山后不仅能吃得更好,将来还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饿死不如犯法,多数叫花子动了心,答应跟着张麻子走。
  
  但另一些叫花子不肯当强盗,有人悄悄向地保告了密。见是谋反大案,地保不敢怠慢,急忙把情况报告给朱县令。朱县令装聋作哑,将所有举报统统压下。
  
  不久,冯彪、张麻子和刘二傻带着两百多个叫花子,欢天喜地上了四明山。临走前,二傻按张麻子的吩咐,变卖了全部家产,将所得的银两充作军饷。
  
  很快,四明山上竖起了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张麻子派人请朱县令上山,就任兵马大元帅。朱县令推说自己要做内应,等时机成熟再前往。
  
  朱县令确实在等时机,但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剿匪。
  
  半年后,张麻子一伙有了点小名气,苟知府和朱县令觉得可以收网了。于是,苟知府亲自动笔,向浙江巡抚递交了一道呈文。
  
  呈文的大意是:四明山出了一伙彪悍的反贼,人数约有五千之多。反贼们劫富济贫,势力正在不断壮大。苟知府主动请缨,准备和朱县令一起率领所辖人马,彻底荡平四明山。
  
  平叛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苟知府以为呈文很快会批下来,可等了半个多月毫无动静。正当苟知府纳闷不已时,巡抚衙门来了一纸命令,要苟、朱二人火速去杭州面见牛巡抚。
  
  5。节外生枝
  
  牛巡抚在官邸的花厅召见苟知府和朱县令。等苟、朱二人坐定,牛巡抚支开周围的仆从,然后猛拍桌案厉声喝道:“苟知府、朱县令,你们知罪吗?”
  
  苟知府和朱县令大吃一惊,不知出了什么事。愣了好一会儿,苟知府小心翼翼地问:“大人何出此言?”
  
  牛巡抚从袖筒里摸出一份公文,狠狠摔到苟知府面前。苟知府低头一瞧,那正是自己所写的有关四明山匪情的呈文。
  
  只听牛巡抚气冲冲地说:“苟知府,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虚张声势谎报匪情!”
  
  苟知府浑身一震,但他不愧为官场老手,马上就意识到,这很可能是牛巡抚故意诈自己。于是苟知府稳了稳神,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辩解道:“下官呈报的内容千真万确,没有半点虚假!”
  
  牛巡抚冷笑一声,讲出了自己暗中了解到的情况:四明山那伙反贼,总共不过两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叫花子。并且,领头的三个家伙脑子都有问题,说得准确些,他们跟白痴差不多!
  
  见牛巡抚知根知底,苟知府吓坏了,跪到地上连连求饶。朱县令见状,吓得尿了裤子,也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这时,牛巡抚突然换了一副面孔。他扶起苟、朱二人,笑嘻嘻地说:“两位莫惊,关于剿匪的事,咱们坐下来好好商议。”
  
  苟知府和朱县令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不知这牛巡抚究竟吃错了什么药,如此一惊一乍。
  
  牛巡抚继续说:“反贼必须剿灭,这不仅关系到咱们的前程,更关系到社稷的安危。只是……”说到这儿,牛巡抚拿起那份呈文,冲苟知府指点道,“只是这份呈文要好好改一下。”
  
  苟知府连连哈腰:“下官马上改过来,把五千反贼更正为三百。”
  
  “不对,不对!”牛巡抚赶紧制止,“应该是五万!”
  
  “五、五万?”苟知府以为自己听错了。
  
  牛巡抚微笑着点头,这下苟知府和朱县令彻底蒙了。看苟、朱二人不开窍,牛巡抚只得详细解释:
  
  把反贼的数目定为五千,剿匪成功后虽可得到嘉奖,但能捞的油水并不多。如果将人数改成五万,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最近关外的后金军频频来犯,朝廷正疲于应付。此时浙江出现大股反贼,皇帝既派不出军队又拨不出钱粮,只能允许浙江开征剿饷,让当地官府自己招兵买马。所谓“剿饷”,就是特别增加的赋税,专门用于剿匪所需的各种开支。
  
  讲到这儿,牛巡抚狡黠地眨眨眼,冲苟、朱二人问:“现在,你们明白我的用意了吧?”
  
  苟知府猜测道:“实际上不必剿匪,无须招募大量军队,但剿饷银却可源源不断地收上来……”
  
  牛巡抚哈哈大笑:“正是,这些饷银一半归我,另一半你俩二一添作五。”
  
  苟知府和朱县令又惊又喜,两人同时跷起大拇指,连声夸赞牛巡抚老谋深算。随后,朱、苟、牛三人凑在一起,开始密谋欺上瞒下的具体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