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用什么样的方式磨练自己的品性

 帅汤007 2016-11-09

一、格物的方法

上期推文讲到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中一个重要的点——格物致知。

也大体讲到了两种格物的方法:

1,在自己的心中设置“另一个我”,每当有自私任性的念头冒出,“另一个我”就会提醒自己“请等一等,这不对劲啊!可不行啊!应该怀善念、做好事啊!”
2,不断地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

说起来很容易。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去尝试,你就会发现:这真不是人干的事儿!

别人指着鼻子辱骂你,你还能忍住怒火,理性思考问题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克制住,并不断地问自己“何谓正确”吗?

恐怕很难做到。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大概需要一段长时间的艰苦斗争。比如,《明儒学案》里记录了王阳明这样一件事:

阳明在南都时,有私怨阳明者,诬奏极其丑诋,始见颇怒。旋自省曰:“此不得放过”,掩卷自反,俟其心平气和,再展看,又怒,又掩卷自反。久之,真如飘风浮霭,略无芥蒂。自后虽有大毁谤、大利害,皆不为所动。

大致翻译一下:

有人写了封信辱骂王阳明,王阳明第一眼看到时,很生气,然而马上反应过来,觉得这是一个磨练自己品性的好机会,于是把信合上,开始自我反省,等到心平气和了,再看看那封信,又感到生气。又把信合上,反省。久而久之,终于对这些辱骂不动于衷,略无芥蒂。自那以后,遇到大毁谤、大利害,皆能做到不动如山。

修行路漫漫啊!要磨练出高贵的品性着实不易。

二、懂了方法,还得学会坚持

这样,回过头来看看那两个格物方法:

1,在自己的心中设置“另一个我”,每当有自私任性的念头冒出,“另一个我”就会提醒自己“请等一等,这不对劲啊!可不行啊!应该怀善念、做好事啊!”
2,是不断地问自己“作为人,何谓正确”。

**请注意第一段中一个很重要的措辞:“每当”。

还有第二段中一个很重要的措辞:“不断”。
**
你该明白,格物致知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这是一项永久性的工作,只要你脑袋里有了任何念头,你就得质问自己:作为人,这样的思想,是否正确?

三、稻盛和夫与王阳明

在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从零开始的挑战中》,居然有和王阳明先生极其相似的例子,如下:

当时稻盛先生看日本国内长途电话费用高昂,想要跨行参与通信事业。

但是他相信,如果动机不纯,就无法完成这个巨大的目标。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叙述:

那段时日,每晚临睡之前,我都要重复自问自答,无一日例外。那是对自己的质疑:“我想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出于要为民众降低长途电话费这一纯粹的动机吗?我的动机真的那么纯粹、不带一点儿私心吗?”

“有没有让社会看好自己、赞赏自己这样的私心呢?”“不是想要出风头吧?”“真的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吗?”每晚,都有来自另一个自我的严厉诘问。

经过将近半年时间,千思万想,竭尽烦恼之余,我终于确信自己“动机善,私心无”,于是内心的烦恼一扫而光。无论事业多么困难也必须干,

这种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我胸中涌现。确定了开展事业的大义名分,也确认了鼓舞自己的纯粹的动机,今后就可以无所畏惧、朝着创立公司的方向大步迈进。

注意到里面那句“经过将近半年时间”了吗???他仅仅为了确定自己确实是一心为公,为了确定自己确实是动机至善,为了这么一个念头的正确,就花了半年的时间来质问自己。

再次看出,格物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虽然王阳明和稻盛和夫这两件事情不同,但根本上都是战胜内心负面思想的过程,这也就是磨练品性之路,需要长期的内心挣扎才能看到更广阔的气象。

所以,倘若你真的对阳明心学有兴趣,可别光是说说而已。你得真正去格物了,并且不中断你的努力,才能领略一二。

四、努力的动力从哪里来

我目前已经大致说明了格物的方法,还有讲明格物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但是努力的动力从何而来?
这就与知行合一有关了。下期推文我会重点讲明: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