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西域,古代文人墨客的西域情缘

 冰海明月 2016-11-09

西域,从来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题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很多都有描述西域的诗句,甚至在明清小说中,“四大名著”的《西游记》,还以玄装西行取经为线索,勾画出神话感十足的西域。


除了李白、杜甫这些大神级的诗人,边塞诗派中的诸多重量级人物,譬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皆是因西域而成名。


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诗人眼中的西域也是不同的,也各有各的风格。


李白(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东渡玉门雄关,照耀着守边的征人。”这首诗描述了辽阔的边塞图景、战争的景象,以及边塞战士望边地而思念家乡的情绪。


李白是中华大地之子,也是天山之子。据说李白的先世于隋末流放西域,李白就出生于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在李白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就曾带他到天山北侧的轮台县(唐北庭都护府辖地)避暑,那终年积雪的皑皑天山,以及那悬挂于天山之上的明月,便在幼时李白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关山月》,是李白在庭州城南的上清宫道观静养,看着天上的明月与远方的天山,即席创作的名句。如今前往天山天池游览,在路边的崖壁上还能看到这几行诗句。此外,在李白的《塞下曲》、《战城南》等诗中都多次提到过天山。


杜甫(唐)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其中的“交河”,是指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的吐鲁番,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诗圣”杜甫也是西域的热心关注者,据统计,在杜甫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中,有60余首涉及西域。而且,从诗作中可以看出,杜甫对西域的关注与反映,与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注重描述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视角不同,杜甫侧重于西域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另外对西域的民族风情、物产也多有描述。


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的诗人王维,在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的途中,被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所震撼,创作了这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称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性格豪爽,举止豪放,而他的诗亦多是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这首咏边塞情景的名曲,全诗描写的是艰苦荒凉边塞的一次盛宴,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所描述的北庭风貌。时值唐玄宗年间,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他在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在北庭都护府里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四诗人”之一的王之涣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除了岑参,王昌龄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都反映了边疆地区的军民生活和奇异的塞外风光。


来源:丝路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