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风雨前的宁静,谁将是下一个乐视?

 大卫独舞 2016-11-09

一、无风不起浪,乐视资金链风波持续发酵

自从11月2日传出乐视欠款消息后,乐视网股价不断下跌。11月8日,乐视控股副董事长贾跃民在京现身某合作项目发布会,其表情泰然、笑容浮现,似乎并未受到所谓“公开信”事件影响。不过,微笑之下,暗流涌动。当晚,乐视网发布澄清公告,强调公司目前运营一切正常,各业务线与供应商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并未出现所谓的拖欠供应商款项事件,更没有以缓发员工工资、停止出货来筹集现金流的情况。乐视网同时警告,对造谣“抹黑上市公司”者,甚至可能“申请刑事立案”。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乐视拖欠供应商是100多亿还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乐视确实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相比公关危机更致命的是财务危机,如果乐视处理不好资金链的问题,迎接乐视的将是整个生态的崩塌。而乐视出现这样的问题题也不奇怪,任何一个企业,从来没有说靠违背基本的商业逻辑、大炒名词概念就可以成功的。商业就是商业,没有捷径可走。

二、先抢占市场还是先获取利润?这是一个问题

乐视的打法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先疯狂投入给予补贴占领市场,再来思考经营和利润的事情。这招有没有用呢,当然有,被当作共享经济标杆的滴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那失败的例子有没有呢,其实更多,比如说360奇酷,比如小米。360手机几经动荡,出货量排名十名开外,小米也走下神坛跌出前五。同样是互联网思维,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软件的边际成本是零,硬件的边际成本再怎么讲究规模效应也不会降到零,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所以,这又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那就是企业要时刻想着赚钱赢利。市场和利润都重要,有多大碗盛多少饭。一味的对用户进行补贴,一味的不考虑成本疯狂降价,都是自掘坟墓的打法。

三、放眼智能电视行业,又有哪些“乐视”玩家?

自从互联网品牌进入彩电行业之后,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互联网企业要想短时间内在彩电行业做成功一个品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很方便,“价格”是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新进入彩电业的互联网企业一算账,与其花费巨资去打广告做品牌,不如贴钱去打价格战,这样可以一夜之间引起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当理想照进现实,被却现实狠狠抽了一把掌。


智能电视硬件成本在增长。近日,专业市调机构IHS公布了最新国际市场面板价格走势,最高涨幅达17美元之多,折合人民币高达近百元。刨除液晶屏的成本,其他硬件成本也在涨价。那这些智能电视的企业,以现金贴补的形式去争夺市场,还能生存多久?

低于量产成本定价不靠谱。在上游液晶面板的涨价压力下,2016年9月,《乐视超级电视部分机型涨价公告》称对部分机型上调价格100元-200元。乐视超级电视的“低于量产成本定价”模式开始受到挑战。这也意味着乐视超级电视无底线的价格战难以持续,彩电业最终还要回归到“产品竞争力”层面的理性竞争。

期望后向收益是伪命题。10月28日,暴风集团披露了2016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203.99%,虽然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却大降97.16%,仅为48.76万元。对于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同时此前两期股权激励计划使得公司期间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所致,对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来看,后向收益无法填补硬件成本的亏损。

以乐视为代表的不少互联网品牌参与彩电行业无底线的价格战,甚至低于成本做电视,迫使一部分传统彩电企业也参与价格战,导致中国彩电市场平均售价越来越低,变成恶性循环。按道理说,彩电产品再降价,也不应该低于成本价销售,可偏偏有些企业大玩互联网概念疯狂补贴抢占市场。彩电行业回归理性竞争是迟早的事情。

四、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虽然整个智能电视行业有搅局者出现,但还是有一些企业走在理性的道路上,像长虹、夏普这些企业,多年来坚持把精力放在产品创新方面。夏普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理性的商业行为,专注于产品创新本身,为用户带来长期的价值利益。据悉,双十一前,夏普推出全新70英寸和60英寸互联网电视,搭载YunOS for TV 操作系统也备受关注。在苏宁近期发布的双十一家电类top5销量排行榜上,夏普的45寸智能电视销量达到9483台,仅次于PPTV的43寸智能电视10348台的销量。


乐视网股价神话破灭,告别烧钱扩张,这其实宣告了“互联网品牌电视阵营无底线价格战模式难以持续,彩电业开始回归产品竞争力层面的理性竞争”。最终,只有像夏普等有扎扎实实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高端智能制造、物流配送、销售渠道资源的彩电企业才能够真正在角逐中胜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五、双十一大战在即,吃瓜群众做何选择?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讲,企业之间的竞争,消费者通常难以独善其身。假若这些智能电视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生存,那么消费者的利益如何保护呢?这里面其实牵涉到很多问题,包括售后问题、包括内容问题。像乐视现在推出的50年会员,假若用户真的买单,那他只能天天拜佛烧香祈求乐视50年内不会倒闭。然而另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对于乐视这种高举高打烧钱不断的企业,笔者不得不为那些购买了乐视电视的消费者捏一把汗。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分价钱一分货,理性的消费永远都不为过。一件商品,不仅是买它的现在,更买的是这个商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服务和保障。双十一在即,各位消费者可要擦亮了眼,切莫被那些疯狂的降价促销迷了双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