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冷秋荷

 昵称38058668 2016-11-10
从杭州楼外楼饭店走出来,往右走是西冷印社,再前面便是西冷桥。西冷桥是座拱桥。是西湖孤山景区连接栖霞岭的惟一通道,古名西陵、西林和西村。在古代此桥未建时,要在此摆渡。所以在古人诗画中,有“西村唤渡处”、“船向西冷佳处寻”的佳句。
  西冷桥下面的西湖有一片湖面,被缀满斑斑点点枯褐色的荷叶覆盖着,顽强的秋荷依然怒放着最后几缕芬芳。荷叶田田,秋风过处,在湖中依然保持着傲然的英姿。
  西冷桥是座情人桥。西冷桥侧有苏小小墓和慕才亭。
  秋荷黄叶咽西冷,落花泪漫慕才亭。苏小小的身世和爱情故事凄婉动人。南北朝时南齐的钱塘(今杭州)西冷桥畔一户姓苏的人家生下一女,取名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双亡,后为钱塘歌伎,能歌善辞,是南齐名妓,亦是一位品貌出众又多情多义的才女。她起初与宰相之子阮郁相恋,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青楼女子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招回了建业。苏小小日思夜想,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平日里,苏小小十分自爱,当时的上江观察史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苏小小在湖滨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问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赠银百两资助鲍仁赴京赶考。可惜,红颜薄命,没能等到鲍仁归来,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便病逝了。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鲍仁回来了,带着似锦的前程和刻骨铭心的感恩。他把苏小小葬在西冷桥畔,墓碑上写着“钱塘苏小小之墓”七个大字,并在墓旁建了一座慕才亭。亭上原有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这是苏小小留下的《同心歌》。遥想当年,柔情似水的苏小小与阮郁那一见倾心的爱情,给西湖平添了一抹浪漫温馨的色彩。
  流光易逝,繁华似梦。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苏小小最终还是尝尽相思,错过了花好月圆的芬芳。
  秋日的阳光柔柔地倾泻在湖面,秋风吹过,亲吻着西冷碧波。秋荷轻轻摇曳,撩拨着谁的心事?在西冷桥边,静看春来秋去,花开花落,世事沉浮。此时,搁浅的是岁月,寂寞的又是谁的人生?
  “生于西冷,死于西冷,埋骨于西冷。”西湖的山水滋养了苏小小的灵性。在庭院深深的江南,苏小小为阮郁书写过多情的诗句。在西冷桥头、苏小小为鲍仁折过离别的柳枝,流淌过相思的泪滴。萍水相逢成一梦,千古知音空遗恨。
  如今矗立在西冷桥头的苏小小墓和慕才亭已非当年之物。然而,“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苏小小的墓和慕才亭历经千年沧桑,屡毁屡建,就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忘记这位才情俱佳的“南齐才女”。
  许多东西,在俯仰之间,已被岁月的流水冲走了,或者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有些东西,却有着悠远的文化积淀。
  苏小小使西冷桥称誉天下。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两首《杨柳枝词》说:“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苏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同为中唐诗人的李贺的《苏小小墓》诗曰:“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松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后人在咏西湖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苏小小与曾在北宋时任过杭州太守的一代词人苏轼和南宋中兴名将岳飞相提并论,有诗云:“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坟乔松亦抱忠”。
  清风流波邀秋荷,西冷行人伴烟柳。我到西冷桥的那天是秋日秋风秋阳满西湖的好日子,在柳荫下,在秋荷旁,有一对对新人穿着结婚礼服在拍结婚照,演绎现代版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爱情故事。秋来秋又去,花落花又开,人间自有真情在。
  
  2010年1月10日作于南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