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9日讯(记者 朱敏)记者今日从省委宣传部获悉,《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日前正式发布。“十三五”期间,湖南将构建“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洞庭湖等四大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到2020年,力争实现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值7500亿元,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 构建“一核两圈三板块”文产格局 《纲要》指出,湖南将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一核两圈三板块”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核”,即长株潭文化产业核心区。湖南将以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为支撑,以“新技术、新平台、新体系、新模式、新业态”为战略导向,加快推进金鹰城大型全媒体节目生产基地、马栏山创意集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将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两圈”,即协同圈和联动圈。指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从空间区位和高铁、高速公路交通联系上划分的两大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圈域。协同圈指以长沙市为中心,形成高铁1小时、高速公路2小时到达所在地级市全域的产业经济圈,范围包括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娄底市、衡阳市等。联动圈指以长沙为中心,形成高铁2小时、高速公路4小时到达所在地级市全域的产业经济圈。范围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永州市、郴州市等。 “三板块”:即大湘西板块,大湘南板块和环洞庭湖板块。其中,将大湘西板块建设成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湘南板块培育成为全省文化制造出口加工集聚区,环洞庭湖板块发展成为全省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试验区。 重点打造11大优势文化产业 根据《纲要》,湖南将构筑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打造11大优势文化产业,包括影视传媒产业、新闻出版产业、动漫游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演艺娱乐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广告会展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印刷复制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和虚拟现实产业。 如在动漫游戏产业方面,湖南将推动长沙(国际)动漫游戏展成为全国知名动漫展会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以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洞庭湖等四大板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方向,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线路和品牌,推出一批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体育休闲产业方面,引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体育舞蹈、极限运动、徒步、航空体育、健身、健美、滑雪、龙舟、漂流、垂钓、登山、攀岩、自行车、汽车自驾游等健身休闲运动项目,重点打造沿湘江健身城市群和长株潭沿湘江风光带健身圈。 虚拟现实产业方面,加速体验式虚拟现实媒体传播产业化,开辟具有视觉沉浸式、体验动感式、交互多模式技术特征的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推进互动体验游戏、视频、动漫、电影、演艺、旅游、动感体验节目、体育竞赛等虚拟现实产业应用,引进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培养文化科技产业新增长极。 同时,湖南将推动长沙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引进全国知名文化企业来湘投资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文化+N”战略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融合发展,《纲要》提出“文化+”和“互联网+”战略。 “文化+科技”,实施好长株潭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进宁乡虚拟现实产业园(基地)建设。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园、湖南大学科技园等园区为技术支撑,引进一批知名文化科技企业,并在湖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领域,实施示范性虚拟现实的深度应用。探索在主题公园、公共游戏游乐场所、科技馆等场所,旅游文化、数字舞台、电视播放视听等业态创新虚拟和实景体验融合。 “文化+金融”,重点推进中广天择、华凯创意等文化企业上市,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文化+旅游”,加快湖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十大古镇古村群落、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和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建设,着力打造极具湖湘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制造”,鼓励文化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文化创意和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全过程。 “文化+农业”,推动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依托的假日休闲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区,建设一批农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互动体验示范基地等。 同时,湖南将实施文化产业“互联网+”行动。打造“网络湘军”,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创新,鼓励发展“互联网+高新技术+文化创客”模式。 【数说“十二五”】 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湖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稳步提升,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文化事业方面,2015年省级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达到111.7亿元,增长39.7%,2011-2015年年均增速达到26.58%。 文化产业方面,“十二五”时期,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高出同期经济现价增长速度3.1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7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GDP的比重达5.9%。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15年,共有11家文化企业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根据《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截至2015年,“湘字号”文化品牌达42个,占文化品牌总数的16.2%。 体制改革方面,全面完成了中央规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组建了8个省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省级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
|
来自: 孟溪ProbeT连山 > 《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