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晋城高平伯方仙翁廟【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10
 
        仙翁庙又名纯阳宫,在山西高平县城西北10公里伯方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当地著名道教庙宇,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十七年(1583年)重修。现存前部为山门、钟鼓二楼,后中部有乐亭、仙翁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和走廊。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仙翁庙,道教宫观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重修。现存前部有山门、钟鼓楼,后部有乐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及走廊。仙翁殿为主体建筑,殿内供奉吕洞宾塑像,尊称"仙翁"并以名得庙,该庙亦称纯阳宫。殿宽五开间,悬山式,前檐施通长大额枋一道,额上用五铺作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六檐袱通达前后檐外,梁枋简洁规整,殿顶琉璃脊兽完备、龙凤、花卉、力土等,比例和谐,制作精工,色调纯朴,堪称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鸱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铭记,为琉璃烧制与殿宇重修年代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上党地区自古有"伯方的庙、市望的塔、秋子的戏台子、圣皇岭上的好挑角"民谣流传至今,打动了许多人的心扉。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仙翁庙发现一幅保存完整的巨幅帝王像壁画,经考证,该壁画的主人为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巨幅壁画像分别画在仙翁庙内的东、西两个山墙上,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其中东墙壁上记载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时求仙助道的壮观场面,西墙壁上记载的则是从李隆基泰山封禅归来的情景。东墙壁画中唐玄宗神态逼真,仪容不凡,西墙则表情焦虑偏瘦,不如东去封禅时神采奕奕。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根据大明成化年间的一块石碑的碑文推断,早在大明成化以前此庙宇已经存在,且"历代修崇加封圣号不计年矣。"从壁画的风格推论,其仕女造型丰腴,应属唐宋时期典型的工笔画法。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早在贞观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封为"玄元皇帝"顶礼膜拜。作为"本土国教"加以崇尚。总圣仙翁庙的创建与唐玄宗"尊崇道教",在全国推行道教有关。开元29年唐玄宗根据自己的梦幻,派人到周至楼找到一张老子像,迎置庆兴宫"命画玄元皇帝真容,分置诸州开元观"据《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八年在潞州旧居启圣宫,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及帝真容(玄宗)"。拟佛之制,唐玄宗画像、石雕像、塑像遍及各地。特别是在上党发祥地备受尊崇。唐玄宗是一位很独特的帝王,率先把自己的真容塑到道观之中,唐玄宗不仅把自己造成了神,还把大臣的画像刻入神殿。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据考证,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隆基以临淄王身份出任潞州别驾,由潞南二里金桥,途经高平返回京城。在潞州常有童谣说:"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金桥图》画卷主要渲染李隆基潞州任别驾一职,从此走向"圣皇""总圣"的关键标志性建筑。《金桥图》与《东封图》绘制一个时期,均是在开元十三年东封泰山,回潞州产物。总圣仙翁庙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金桥图》意,在《东封图》大殿前,专门仿潞南二里金桥,设计建造了精美的"金桥"。在采用石料上有所区别,潞南二里金桥为青石桥,仙翁庙无水流通,采用的是沙石桥更显"金桥"辉煌经典。建筑设计主要采用了宫殿式与园林结构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完全体现了"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的构想。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高平伯方村仙翁庙乐亭琉璃栏板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高平伯方村仙翁庙外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高平伯方村仙翁庙内景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高平 <wbr>伯方仙翁庙(国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