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指导与应试攻略

 不要耳听爱情 2016-11-10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2016年10月修订的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为: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新增)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删去了基本和主要二字)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改为鉴赏,增加文学二字,删去了“赏析作品的内涵”)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2)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

1)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

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4)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5)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3)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4)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主旨;

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环境类考题类型示例

(浙江卷)《乌米》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4.答题指要

 

1)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揭示或深化主旨;

象征暗示,对比烘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规范:环境 人物 情节 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抓住场面;

寻找线索;

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

 

1)情节安排评价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等。

 

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考题示例

 

1)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辽宁)《遗璞》2、小说两次提到小孩的凉鞋,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2)情节类探究题示例

 

09辽宁)《遗璞》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4.答题指要

 

1)命题指向: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题技巧

 

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3.考题示例

 

1)人物类常规考题及解题示例

 

08广东)《河的第三条岸》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答案】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2)常见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切入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4.考题试例

 

08海南)《二十年以后》13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

1.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

2.他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

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

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5.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1.常见题型: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考题示例:

 

09安徽)《董师傅游湖》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3.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1)表达方式



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4.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1)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引起读者的思考;

引出下文的情节;

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2)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3)考题示例:

 

09四川)《想像》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参考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4)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5.分析小说的标题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考题示例:

(浙江)《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看法一:

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

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3)解题思路:

一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二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三是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4)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六、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1.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考题示例:

09浙江)《魔盒》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显示人物的情态。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反映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解题思路:

从三方面入手: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阅读与解题步骤

阅读步骤:

1.标序号;

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定考点;

3.根据模式酝酿;

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