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山概况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6-11-10

密山概况

密山概况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美丽的兴凯湖畔,总面积7731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域内有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及所属6个国营农场,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外经贸、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边境口岸城市。

人文历史悠久。密山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繁衍生息之地,有距今7000年的“新开流”文化遗址。1899年,清政府设蜂蜜山招垦局,1908年设密山府,1939年日伪设东安省,1946年三五九旅解放密山,设东安地委,后改制为密山县,1988年撤县建市。密山是革命老区,是我国军事工业的重要基地,是中国空军的血脉源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诞生地、通讯部队的发源地和军事发射药制造基地,是军事医学的摇篮。解放后,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密山成为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伍修权、周建南、王海、吴亮平等70多位将军、副部级以上干部曾在密山工作和战斗过,丁玲、艾青、吴祖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密山生活过。

密山概况

矿产资源丰富。密山境内探明矿产27种,各类矿床23个,矿点及矿化点26处,油页岩远景区1处,极具开发价值的主要有煤炭、钾长石、大理岩、石墨、钛铁等。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约5亿吨、钾长石约1.6亿吨、水泥用大理岩5.4亿吨、石墨矿石3010万吨(马来山矿区)、钛铁17.5万吨。

工业体系完备。密山八十年代以前曾是牡丹江东部地区重要工业基地,制造、冶金、军工等重工业,纺织、啤酒等轻工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食品、能源、轻工、医药、化工建材为重点,以啤酒、炸药、饲料、大米、煤炭、煤焦、豆奶、乳品、水泥等产品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

农业基础优良。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270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达到20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主产水稻(65.9万亩)、玉米(160.5万亩)、大豆(37.8万亩)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产粮大县。

旅游资源独特。密山拥有冰雪、森林、湿地、湖泊等生态旅游资源。境内兴凯湖是亚洲最大淡水界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候鸟迁徙“驿站”,以湖水无污染,气势磅礴,景致独特闻名遐迩,翘嘴红鲌(兴凯湖大白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兴凯湖湿地面积2225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境内湿地连成一片,是世界最大的三块湿地之一。此外,密山还拥有北大荒书法长廊(4A级)、铁西森林公园(4A级)、老航校博物馆、将军湖(青年水库)、口岸国门等特色景观。

密山概况

口岸优势突出。密山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于对俄出口黄金通道上,拥有国家一类客货两用陆路口岸,年设计过货能力100万吨以上、过客能力60万人次以上。密山口岸距市区38公里,距俄兴凯区卡缅雷博洛夫镇64公里,距乌苏里斯克市170公里, 距俄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市284公里,可通过公路转运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干线,经海参崴、纳霍德卡、东方港可开展国际联运,是黑龙江省理想的出海通道。

经济跨越发展。近年来,密山市以“晋位赶超、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1253”工程,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四大加工基地”,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口岸城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步增长、良性发展的可喜成果。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0.4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实现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8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1932元和14116元,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22位。

密山概况

《心悦文摘》与《密山旅游》是携手共建平台,共同发布传播先进文化,宣传密山旅游景区。凡有意到黑龙江省密山市旅游的好友,可享受免费咨询、景区导航服务。

密山市旅游局服务热线:0467—5223452,欢迎致电垂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