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马谡失街亭,意味着蜀汉失掉了什么?

 茂林之家 2016-11-10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贺兰游士

在小说《三国演义》和诸多戏文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失街亭”早已成为三国历史中孺幼皆知的经典片段。

事实上,蜀军的主力部队在街亭之战中并未受损,失利的仅是一支前锋部队,兵力战损并不能成为整个北伐事业失败的理由。那么,马谡失街亭,究竟失掉了什么?以至于一个小小的街亭,竟直接导致诸葛亮的首次北伐(也是历次北伐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以失败而告终。探究这一问题,还得从蜀国面临的战略环境、陇右地区的战略意义以及关陇一带的地形特点说起。

一:蜀国面临的战略环境

诸葛亮最早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指现在的河南南阳及洛阳一带),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换句话说,“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外部前提,是蜀国保持荆州、益州东西两线北伐的地理条件和外结孙吴的国际环境。这也是后来蜀国之所以努力与吴国结盟,想尽一切办法“借取”荆州和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巩固汉中的原因所在。

然而,后来的形势并没有按照他的这一计划来发展,特别是关羽在镇守荆州之际,于形势并未成熟之时,贸然出兵襄(阳)、樊(城),在三国之间敏感的平衡点上狠狠砸了一拳,最终遭到了吴、魏二国的联手绞杀,自己兵败被杀,荆州之地尽失。随后,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贸然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再一次遭到惨败。

可以说,这两次军事上的惨败,给蜀国带来的战略影响是空前的:一方面,蜀国失去了东线出击北伐的后方基地荆州,另一方面,与吴国的交恶,使得蜀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急转直下。也就是说,此时的蜀国已完全失去了,实现《隆中对》大战略的两大外部条件,犹如一名踌躇满志的壮士还未出征已断右臂。面对失去东线战略支撑点的蜀国,谨慎的诸葛亮已自感不可“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不得不重新思考蜀国的战略出路,这一次他盯上了陇右。

二:陇右地区的战略意义

陇右,即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天水、陇南等地,相比当时残存不堪的关中,陇右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加之这里是重要的产马区,是发展部队特别是组建骑兵部队的重要地理依托。一旦夺取陇右,便可对关中形成西、南两面的战略包围,蜀国的战略态势便会因此得到有效扭转。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在与东吴重修于好之际,乘着魏国“东攻西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亲率蜀军主力沿西汉水而上,兵指祁山,以图陇右。

当时的陇右地区,刚刚降服于魏国,人心不稳,在蜀军的震慑下,安南、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蜀,关中震动。对于诸葛亮而言,能否夺取并巩固陇右地区,是他本次北伐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夺取陇右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封锁关中魏军西援陇右的通道。

如果能成功封锁关陇之间的通道,陇右便可顺利夺取并进行有效的消化;如果封锁通道失败,则魏军西出陇坂,远道而来的蜀军,不仅要面临过早与魏军关陇主力决战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西出的魏军,可能会使陇右再次回归魏国。如此,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将面临着极其危险的不利局面。

三:关陇一带的地形特点

关于街亭的地点,一般认为是天水秦安县东北部的陇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天水市麦积区之街亭古镇。前者在渭河以北,姑且称之“北街亭”,后者在渭河以南,姑且称之“南街亭”。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其地理依据都与关陇一带独特的地形特点有关。

由关中西出陇山至陇右的通道主要有三条:一是泾河河谷——萧关道,然后绕道西南至天水,但此道迂回路远,一般不作为出兵陇右的选择;二是汧河河谷——陇关道,这条通道相对平缓,适合军队的往来机动;三是渭河河谷——陈仓狭道,这条通道通行度较差,一般作为商用的驮道。

上述所说的“北街亭”即在陇关道的西口,而“南街亭”则在渭河河谷——陈仓狭道的西口。总之,无论是“北街亭”说,还是“南街亭”说,其指向都在于魏军西出陇坂的通道出口上,夺取并控制街亭,就是为了封堵魏军西出陇山的通道。

诸葛亮把封堵陇坂出口的这一历史重任交给了马谡,而马谡终究还是把街亭失掉了!街亭的失守,对诸葛亮甚至整个蜀国来讲无疑都是一种悲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所流的泪,不仅是对于爱将的不舍,更是因为对蜀国战略命运的无奈。

马谡失掉的何止是一个小小的街亭,更让诸葛亮失掉了进击魏国的前进基地,以及图谋三国新平衡的战略支点,让蜀军失掉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也让蜀国失掉了复兴汉室的战略蓝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