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油画家的文化守望

 a野鹤 2016-11-11

自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以来,时光游走的千百年间,此画便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并延续着它画内画外的新发掘、新故事、新演绎。11月8日,我市著名画家黄庚义油画展在开封文化客厅举行,他创作的油画《清明上河图》也在此次画展上正式亮相,这也是此画在今年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展出后,第一次与开封市民零距离接触。

在展览当天,一位69岁的开封人动情地说:“《清明上河图》我曾见过好多个版本,但从未见过油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今日一见果然不凡。此画各类人物、树木甚至建筑的房檐挑角栩栩如生,车马船桥,轮廓分明,不仅具有油画的沉郁厚重,还蕴含着国画的意境天成,而且不失《清明上河图》的高古韵味,果真妙极。”而此画的创作者黄庚义,此刻正“隐匿”在参观的人群中,带着淡淡的微笑,守望、不语。

初见黄庚义,第一印象便是真诚、谦恭,有着古城男人特有的气质和亲和力。他中等个头,精神矍铄,眉宇间充溢着文人的特质,语速和语调尽显开封人独有的洒脱个性。在与记者无拘无束的交流中,黄庚义那外在的影像既包裹着强大的精神世界,折射出他执着追求、不忘初心的真性情。

张择端的旷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生动记录了北宋东京城市的繁荣、人物风情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这幅画有着少年黄庚义的欣喜记忆,更有他大学读《中国美术史》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尽管黄庚义如此喜爱此画,但真正促成他创作油画《清明上河图》的意愿和灵感,却是一件偶事。

“多年前,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副油画《清明上河图》,用中国传统绘画双勾技法,勾勒轮廓,然后填涂上油画的色彩。”黄庚义说,“这样拼接出的作品,没有用西方油画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东方传统画的意境,怎么能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油画?”

心动,行动。 黄庚义花了2年多,深入研究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城研究》《汴梁遗迹志》《清明上河图的千古奇冤》《东京梦华录》等书籍,不知被他翻看了多少遍。他说:“绘画的高度是文化、是滋养,特别是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只有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才能读懂领悟张择端和他的千古绝唱。”

原本想着就此顺利开始,但坐到画案前,黄庚义又茫然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疑难接踵而至,中西绘画的交融并非那么容易,透视关系、设色、设光,融合中的每一道难关都让黄庚义倍感煎熬。

春去秋来,四番轮回中,黄庚义读着、悟着、画着、改着,甚至哭着、笑着。他仿佛穿越千年,站在张择端曾经站立的汴河边、柳树下、屋檐下、庭院内,静静感悟张择端的每一个静默、微笑,细细体会张择端的每一次落笔、每一根线条、每一个人物。渐渐地,黄庚义读懂了那如梦繁华背后的高远立意,读懂了那个饱含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伟大灵魂。

2016年春日的一个黎明,黄庚义完成了此画作的最后一笔。在霞光映红的玻璃窗上,他突然看见自己白了许多的胡子茬和鬓发。一颗清泪滚落在油画上,融入那暖灰色的汴河水中。

毫无疑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黄庚义的同名油画,无论笔法、布局还是视觉效果都是独树一帜的。

油画《清明上河图》,长11.6米、宽0.6米,色彩饱和,笔触厚重,具象写实,各色人物形态逼真。在创作中,黄庚义大胆创新表现手法,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巧妙融合,赋予这幅中国传世名作独特的光影感和立体感,将北宋汴京城的盛世繁华、人物风情、自然风光展现得更真实、更细腻、更具动态感,令人惊叹和遐想。

在黄庚义10余米的画卷中,充满好奇张望大千世界的垂髫小童,他们清澈的眼眸,就像年少的黄庚义描绘着他眼中的世界。

1950年,黄庚义出生于开封。也许是中原厚土滋养了他的艺术灵性,少年时的他就爱上了画画。中学毕业后,黄庚义下乡到当时的开封县杜良公社,后又师从著名画家张光斗先生,潜心学习国画。后来,机缘巧合,黄庚义接触到西方油画,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黄庚义再也割舍不下,开始用他细腻传神的画语墨言,守望着、描绘着古城的文化色彩。

走上街头,铺开画布,黄庚义画开封的老街小巷、画凉亭塔影、画灯火御街、画漕运虹桥、画城墙土路、画烟霭冬雪……每一次落笔,他重新审视深厚的大宋历史文化、宋词宋画、宋意宋风,进行“师古而创新”的挖掘与反哺,将众多的史学、考证、文辞、传说资料活化为典型画面的系列油画作品。自然,油画《清明上河图》只是其发轫之作。

在绘画艺术道路中不断探索的黄庚义,最近又开始了新的创作。在黄庚义的油画室中,他多次修改尚没完工的巨幅油画《东京保卫战》,让记者感到阵阵悲壮、惨烈。近处打毁的炮台,血染战袍的将士,用石块、大刀怒目拼杀的市民;远处是金兵遮天蔽日横列的援军,战火硝烟中隐隐露出城墙流血的豁口;布满画面的是漫天飞雪,似在呐喊,在哭泣……作品大气磅礴,色彩沉郁丰厚,形象凛然鲜明,粗犷笔触与精细刻画的油画语言火辣辣的,透射着引人遐想的深邃的东方意境。

与创作《清明上河图》一样,创作《东京保卫战》前,黄庚义重新找来历史书籍通读。对于他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重新体悟生命、感知历史的过程。夙兴夜寐中,黄庚义无数次搁笔沉思,记忆排山倒海,他所钟爱的古城开封,在他创作的几十年的光阴中慢慢发酵,与那些不期而遇的快乐与坚守的执着一起融入心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