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稳定的三层电极,更大的锂电池容量

 jdycs1234 2016-11-11

??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在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容量,研究者更多的选用粒径小、比表面积高、多功能结构的活性电极材料(如Si、Sn等)来代替现在成熟的石墨负极。由于这些材料比容量更高、体积膨胀也更大,导致了电池初次化成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注]时消耗的锂离子更多,首次比容量损失(Initial Capacity Loss,ICL)增加。石墨负极首效损失一般在10%,硅电极更是在20%左右。为了补偿初始比容量的损耗,研究者们想出了预锂化(prelithiation)的方法,即在电极中提前加入某些富锂材料。当然,这种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这类材料大多对环境(氧气、水)敏感,制造过程需要严格干燥条件(相对湿度小于1%),故而大幅增加了电池的制造成本。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远(Yuan Yang)博士课题组在Nano Letters杂志上发表了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新方法。研究者们开发了“活性材料/聚合物/金属锂”三层负极结构,该电极能在空气环境中保持稳定,因而使得电池的电量更加持久,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该论文第一作者Zeyuan Cao博士。(Ambient-Air Stable Lithiated Anode for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Nano Letters, 2016, DOI: 10.1021/acs.nanolett.6b03655)

Graphite/PMMA/Li三层电极(左)在电解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右),锂和石墨反应,看上去由黑色变成了金色。照片来源:Yuan Yang/Columbia University


杨远博士北大本科毕业之后,在斯坦福跟随崔屹教授攻读博士,小编找到一张当年他发明“透明锂离子电池”(PNAS, 2011, 108, 13013-13018)时的照片。昔日帅气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哥大的助理教授啦~~

杨远博士。照片来源:FullIssu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