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韬略

 华299 2016-11-11

意指文韬武略~本指《六韬》《三略》,均为古代兵书。引申为战斗用兵的计谋。

普通韬略

通常都说兵家韬略,似乎韬略只限于诸子百家中兵家的学术,属于兵书,是军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单纯属于军事的战争,战争无非是政治以暴力形式的延续,军事服从于政治,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除了以武力拼搏外,还有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宣传战等,不仅现代,古已有之。战争是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总体战,各种韬略往往在其中同时并用,或交互使用。总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权、集团在斗争中所采取的策略、计谋、政策、手段等等,都可称之为韬略,或者说广义的韬略。

中国韬略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发源于先秦的韬略之学,在秦汉时期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三国时代,更是发展规律迅速,硕果累累。中国历史上韬略人物之层出不穷,韬略理论之独特精辟,韬略范例之丰富多彩,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探索与研究历史上的文韬武略,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启迪思想、智慧,而且于竞争激烈的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均有着不可低估的参考价值。从韬略的角度研究历史,可以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洞开一面,从而窥视到历史演化的某些轨迹,获得对于历史真实的一些认识。

三国韬略

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动于九天之上:奇正论◆变换速度魔方:缓疾论◆营造绝对优势:虚实论

◆寻找捷径:曲直论◆烧向冰川的天火:分合论◆地狱之门就在脚下:进退论

◆生存死亡的分水岭:利害论◆踏雪无痕:深浅论◆挟雷霆而行:攻守论

◆使敌手无力相搏:劳逸论◆流水无形而无不形:常变论◆与潮流俱起伏:顺逆论

◆划向黑暗的闪电:明暗论◆制人而不制于人:先后论◆春风化雨:情理论

◆山外之山,天外之天:强弱论◆藏于九地之下:真伪论◆突破精神防线:心力论

◆拨云见日:谋决论◆向虎豹借取胆魄:勇怯论◆化解千钧之力:刚柔论

◆无敌之敌:内外论◆成败祸福的原点:动静论◆智囊锁钥:阴阳论

◆前程从此辉煌:有无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