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真正意义上高效的学习?送给迷茫中的你

 格物方可致知 2016-11-11

有很多同学经常问我基础特别差,我是渣渣学校的学渣,现在想学习了,但是奈何0基础,而且有些没信心了,现在我应该怎么做呢?还有的同学问怎么样才能克服去补习成绩才会上升,不补习成绩就会下降的心理呢?

我英语不是很好,一般110多,就感觉不去补一下上不去啊(高考目标分数130+),可是上学时间很紧,我还在补数学,没时间也没精力。

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做题速度?让写字速度与字迹工整度呈正比例关系?

甚至有的同学说我的分数低就不想读了 ,于是回家了,一直在颓废,感觉现在很后悔 为以前所做的事情,还是年轻太冲动,现在很想努力,但是又没有什么自制力,目标不高 只想上个大专 ,等等各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奇形怪状的问题......

我现在就是以我个人的观点来总结一下,提出本人的一些学习方面的观点建议:

你不会做题是因为你虽然有些知识你知道,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整体,遇到知识点跨度大的难题,思路就会产生大量断点,当然就会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手。

考试难得原因就在于考点的内容多、广,同学碰到这类的题目,很多想法乱跳,不知道该怎么办。要具备解决各种题目的能力,必须掌握学习的根本规律。

你知道差等生和优等生的区别吗?为什么优等生能够考接近满分,甚至满分,而差等生还为及格痛苦挣扎呢?思路清晰是优等生最重要的素质。一旦思路清晰,考试大纲上30%的基础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拿到高分绝不是问题。

不管英语也好、数学也好、物理也好、历史也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像一辆汽车,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有很多零件,也就是众多的知识点;

第二,这些零件(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互相联系。

这两条,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条,它都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

在日常的学习中,让所学到的 知识点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解题时能够快速的理清思路,考试中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在学习当中有两大学习工具,第一种是记忆术,如何快速的把学习的东西该记下来。而第二种是思维导图,就是我跟大家接下来要分享的一项工具。

那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被誉为:大脑的瑞士军刀,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当有一天你学会了思维导图,你会悔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接触它,以至于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可以说思维导图,改变你一生的学习工具。不管学习理综、还是文综。

接下来聊聊(高三理科)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运用吧

1.导图对于理科学习

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价值。就理科而言,利用导图能获得什么?是我一开始的想法,难道是利用导图去记忆理科知识点吗?我刚开始时候真的是这样做,找本教科书,然后找几个关键概念,自己在浓缩一下,就变成了所谓关键词,以为通过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记牢,并灵活运用,后来才发现这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想法。如果这样做我还不如去看书,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变相的线性笔记。

就我现在的看法,要想思维导图能在理科上带来效果,不应是这些一幅幅变相的线性笔记。

理解是学习理科的根本,单靠记忆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在做导图之前应对各科的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有一个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这样才可以归纳出真正的“关键词”或“图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一个词或图像才能迅速联想出其相关信息,从而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不这样做根本不算导图(就理科学习来说),如果直接找本教科书就照抄里面的“关键词”,还画一些不知所以然的图像,那不如看书。

怎样才算理解?这个很难说,因人而异,就我来说 ,当我学习函数时候,我会先看一遍这个模块的知识,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我会想想每个知识点有没有联系,或者想想这个概念代表什么是否和前几个知识点有关联或相似之处,或者想想这个知识点能用什么类比的东西去理解它,或者这个知识点或概念对应那些题,诸如此类的,把知识点和概念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归纳,类比一遍,不管自己理解的是否有所偏差,但总比硬抄知识点下去强多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归纳去总结出真正独特的关键词,然后很自然的就会形成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你看到那些关键词时候,应很自然的就联想到其包含的信息,因为这是你自己亲自在理解的前提下去总结归纳的,而不是照把每个知识点都浓缩抄下去。这样,一幅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思维导图就出来了。

2.关于导图对思考的作用

思维导图之所以会有很大用处,是因为它很契合我们自然的思维模式,所以之前就说过它是一个思维模式载体,一个体现。

我觉得思维导图,真正最大的作用是让我们学会或认出这种思维模式,这种发散式的联想思考模式。学会,是指利用导图让我认识了这种思维模式,从而不断的利用导图学会这种思维模式。认出,是指有些聪明的人无意中就使用这种思维模式,利用导图或许会让他们能更熟练或更系统的使用这种模式。

我觉得这才是会用思维导图,只有学会这种思维模式,才可以无论利用导图到哪方面,都可以得到效果。

迟一点,贴出我刚弄好的关于这个思维模式的结构分析图,详细说一下我所观察和思考到的东西。

1.突显念头生疑

2. 观察生疑 . 过程①

形成问题

对大脑发问 . {关键} 过程②

浮现信息 . {杂乱,多} 过程③

获知信息

分析理解 . 过程④

就疑部分再发问 过程⑤

重复②③④⑤

上图是我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自己大脑所观察到的一个思维过程,当然这是非常简易的一个大致过程,毕竟大脑是非常复杂的。下面,就着思维导图的原理和上述的思维过程,作出自己一些短浅的看法。

过程③④⑤就是发散式联想思考的重点过程 ,导图之所以可以给我们思维带来创造性和高效的思考,是因为利用导图,我们可以有条理,有系统的整理出我思考的过程来,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提高思考效率,这就是利用导图思考的便利。但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一点,导图就是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思考的方法,只有掌握这思维模式,画导图才可以真正有效,这观点对不对一些人应有所体会,因为自己才知道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有没有效,为什么总是做不到介绍所说的那种”神奇效果”。

过程①,只是一个大的概论,有效的思考是有目的进行的。所以,无论是对问题产生疑问,还是就一事物进行思考联想。有时候我们会因头脑突显的念头,而进行思考,或对某一事物产生问题,这就是思考的开始,如果是要画导图,那就是导图的主题。

过程②,当产生疑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而然的在大脑中形成问题,然后大脑{我相信是潜意识}就会接受到这个信息,从而有了个搜索信息的方向,然后浮现出信息,只是这个过程非常的迅速,很少人注意到,我感觉应不到一秒中就完成了。在这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法,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这就说为什么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所以,形成提出的问题我认为挺关键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把这方面进行利用(多分支多角度),每个分支都可以作为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导图可以激发创造性的原因之一了。

过程③,我们大脑中每一秒出现的念头是非常多的,当我们形成问题进行思考时,大脑就会得到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反馈出相关信息。

反馈出来的信息念头,其实是杂而多的,只是我们有时候没注意到而已,因为我们很容易就会被一些对我们来说较”显眼”的信息吸引,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很容易被一些可能不相关的念头拉走,继而总在一个地方死抠烂想。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所造成的,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容易钻牛角尖就是这样。我觉得要做到发散性的联想,首先要清晰的觉知到大脑反馈出来的所有信息,而不是只抓住一个地方不放,利用导图进行分支联想时就应这样做,因为通过这样不遮拦,全面的感知信息,才会让我们注意到一些天马行空或荒诞奇怪的想法,念头。假若我们能做到这样,进而再利用一下导图的分支加以整理联想,我们可以说做到了发散性的思考,这时候导图才会展现出其效果。

要做到上述的情况是有方法可寻的,关键就是不要”硬想”,当我们形成问题后,要自然而然的觉大脑给我们的信息就可以了。就是说,提出问题后,我们不需要去做什么,千万不要再去想,到底是要怎么尼?这到底什么意思啊?究竟是这样还是那样尼?诸如此类的”问题”当我们形成一个问题时候,大脑其实已经很迅速的反馈出了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量杂而多,我们有时候很容易就忽略了,如果这时候再来几下那些”问题”的干预,可想而知我们思考效率的低下是怎么造成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觉知大脑所给的信息。

上述的观点其实就是意识不过度的干扰潜意识,刚开始获知这说法时,我也觉得很玄,至于潜意识是否存在,我相信是有的。为了证实上述说法是否真实,我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及翻阅相关的资料,我发现是真实的,至少我发现我思考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我刚开始曾理解错的,我以为形成一个问题以后就什么都”不做”,但其实不做应该指的是不要再过度死抠烂想,而在这过程中唯一真正要做的是细心觉知大脑反馈回来的信息,我反复的去留意过这过程的发生,真的我发现问题一形成,或多或少,大脑就马上会反馈一些信息,不过我们大部分都没注意或以为是一些没用的想法就不加以留意,其实我们应当好好留意大脑的信息,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就涵盖在里头,只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遮蔽了,清晰高效的思考就应这样,而不是在思维死角里转圈(我有太多这些经历了,有时候总不明白,其实是因为我自己一直在作茧自缚)。

当我们把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我们的思考如此整理下来,我觉得那才是发散性的联想。从一个点出发(形成的问题),在分出无数分支(获知的信息),再从分支分出下一级分支,层层递进,源源不断。这才是利用了导图,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认为导图是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整理我们思想的工具。

我当年历史差不多是满分,我只说一句:翻开历史书的目录,不看内容,你能把整本书详细的复述出来么?这和做导图的目的是一样的,用最本质的行动,强有力的执行力,直接暴力的达到目的。先试试整个大纲的结构复述出来,再填充细节,全部复述出来。这只是建立知识体系,应付考试真正还得靠做题,就算整本书背下来,也全部理解,做题的时候得思考吧,没有快速答题的思维习惯,考试时间都不够用,就算全懂也可能很低分。

如何用数学来学习思维导图?

不禁有人提问,能有多大提高?

下面我把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想法谈谈,表达不对的地方,请谅解,这只是我内心的真实看法和做法。先肯定的说一句,有用,而且有大用,但关键是你会画导图了。

数学的学**的先经历三个阶段:学习、理解、记忆新内容----做题巩固新内容----把新内容总结、归纳到旧的知识体系。

学习、理解、记忆新内容,使用了导图,这个阶段使用导图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你记忆的更快更有条理些,但对做题能力提高甚微,说实话,这个阶段就算你不用导图,而只是多重复几遍,两者所达到的效果应该差不多。当然,大家也看出来了,虽然没能对解题能力有多大提高,但毕竟缩短了记忆的周期,无形中为你节省了时间(说到这,有同学可能说,既然这样,还不如不用导图呢,画一张导图费我老长时间了,那是你太追求美感和容量,像吧内小虾米就画的很快,我自己教的学生也画好的很快,自己看懂就行了),而且这样做比不用导图更能把知识很条理的内化在你大脑中(这点可能你感觉不到,等下两个阶段你就感觉到了,知识条理了才会对解题能力有大助)

知识光条理还不行,还得能尽快把他抽出来用在解题上,以及事后的总结归纳上。那怎么解题、归纳、总结(就是我上面说的第二、第三阶段)?我是这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比如从你现在学的某节课开始,如等差数列基本概念这节,老师讲完新课后一般会发一张试卷,你尽最大努力去做,就按你以前的路子去做,可能里面有不少你不会做的题目,不要紧,但你必须把所有题都做一遍,不会做的也要想一遍,然后等老师上课讲解,认真听,课下开始做本小节的总结。那总结怎么做?下面我列出我实验了几年而且也有成效的总结内容:

(1)总结本小节基本知识。分两部分----a课本内容和b基本题型

a.也就是课本上的内容+可能你老是补充的新内容,比如一些推论。一小节一般内容很少,就用思维导图来画这些内容,一般很快就画完,这是本节第一次用导图,其他的什么预习,听课啊先不要用导图,等你把我说的这些总结内容熟练了后,你在去在预习,听课(比如做笔记)方面做导图

b.基本题型,包括课本例题、习题、学案(试卷)上的题型,看起来多,其实反复就是其中几个题型,比如等差数列基本概念这节,基本题型就是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四种基本类型,都很简单,也用思维导图来画,而且你会发现画着画着就会跟课本知识,就是上面说的a部分导图开始有交叉,毕竟基本题型都是依托课本内容的,简单画出这些基本题型的解决上都用了哪些课本上的知识,你会不知不觉的为下一步你的解题能力做积累。

(2)总结基本能力,也包括两方面-----c.计算能力 d.解题能力

c.计算能力不用我细说他的重要**,可以很负责人的说,现在的高考数学,最终取决于你的计算能力的高低,到底总结哪些方面?你不是刚做完一张试卷吗,而且老师刚讲评了,你整个试卷的计算情况已经很清楚了,哪些题有哪些计算技巧,那些题我虽然会做,但是计算的很麻烦,老师讲的却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比如分离常数,分子有理化等等。归纳一下,计算能力你就从下面这些方面总结:因式分解,分离常数,有理化,解方程(组),解不等式

通分(特别是带字母的分式通分),分式化整式,提取公因式,完全平方式,这些都是一些大方面,具体的各小节还有少量专有的计算技巧,比如数列里的错位相减等,上面我说的这些有重叠的部分,但我想还是尽量分开好,重叠就重叠吧,等你到了一定层次自然无需这样了。说到这,有些同学说这些算什么技巧啊,我都会,确实你会,正常高中生不会的还真少见,但关键是你虽然会,但你做题的时候你不一定能想到,所以用导图总结这些,同时心里对自己说我以后应该怎样怎样,就是心理暗示---作用很大。

d.解题能力,说道重点了,怎么总结,看看你刚对过答案,而且老师讲完了的试卷,努力去想我怎么没想到这些?以后再做这类题我能否想到,然后画导图分析,直到分析出原因:是某部分不熟练?还是某个解题思想我潜意识里没有,再次心里暗示。

3)总结基本思想:就是这些题里面有哪些大致的数学思想,比如分类讨论,划归与转化等等,这个就不用我细说了吧,而且这部分肯定会与上面的解题能力有交叉,咱们要的就是这种交叉,同样用导图简单画下,再次心里暗示。

好了,做完这些后,下一节内容,还是这样做,坚持完一章,或两章内容,你就会发现你的解题能力会跟以前不一样了。

直白点就是数学成绩,确实,导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大可能短时间有大的突破,我用的这些法子,对经常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自我感觉和实验证明,还是挺有用的,起码2--3月内,原来考七八十分,两三个月后正常难度试题考到100--110分还是很有可能的,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做法,120分后再提高,思维导图的作用重心就改调整到用导图分析高中数学题的常见几大模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