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林黛玉的婚姻观

 格物方可致知 2016-11-11

“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可能是热恋中的人们最愿意听到的祝福。普普通通的七个字却沉淀着中国人对爱情与婚姻的终极理解。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中爱情最好的归宿就是婚姻。然而在这种标尺下,问题随之而来了,现实中的爱情多半都是失败的,不是败在难成眷属的无奈上,就是败在终成眷属的厌倦上。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劳燕分飞”和“七年之痒”。

大众对《红楼梦》最通俗的认识就是爱情小说,其中宝黛的爱情尤其引人注目。宝黛之间的情感历经了一见如故,两小无猜,相互钟情到表露心声,唯美而又至纯至真。如果只论爱情,宝黛成功了,而且还被奉为经典,有千千万万的有情人膜拜与效仿。在我们看来,宝黛应该感到自豪,或者是高兴才对,然而林黛玉却始终忧郁、苦闷,没有半点因为爱情的成功而喜悦。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才恍然大悟,“爱情的成功”是读者一厢情愿式的理解。在林妹妹看来,他们的爱情是无花之果,无根之木。

林黛玉为什么有这样的意识与状态,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婚姻的文化基因决定的。在《红楼梦》时代,是先有婚姻而后才有爱情,我们认为的宝黛爱情是基于当下的现实性理解,在林妹妹那里是讲不通的,在她的心里也压根儿没有把这段我们认为唯美至极的经历当成爱情。她关注的是爱情的开始——婚姻。换句话说,在林妹妹的潜意识中,婚姻才是爱情的开始,爱情又是幸福的开始,至此我们可能才真正理解到,为什么在《红楼梦》中林妹妹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的“婚姻大事”而流泪。

林黛玉要过得幸福,第一步就是结婚。林妹妹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但是这条路并不平坦,有“情敌”挡道。这个情敌是谁,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薛宝钗、袭人、晴雯,但是在林妹妹眼中情敌只有一个薛宝钗,这就又让人纳闷儿了!为什么呢?仍然是林黛玉身上的“婚姻文化基因”决定的。

渗透在林黛玉身上的“婚姻”文化基因,往简单了说就是“妻妾制度”。这种制度已经化为文化基因流淌在林妹妹的血液中,随着她的心脏脉搏一起跳动。林黛玉不会有任何感知,所以当“婚姻”的文化基因在林黛玉的思维中发挥效力时,它是那样的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在《红楼梦》时代,妻与妾的本质性差别在于地位。对于男人们来说,妻只能有一个,而妾可以有N多个。妻为尊,妾为贱,这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妾就不算是真正的妻,只不过是供男人们合法娱乐或者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对于林妹妹来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她都接受了这样的观念。我们用文化基因的概念来说,不管这种婚姻文化基因在林黛玉身上是呈显性状态还是隐性状态它都会支配着林妹妹的思维与言行。

袭人和晴雯就算最终要嫁给贾宝玉也不过是个妾,这对于林黛玉来说无关痛痒,对于袭人和贾宝玉的所构成的男女事实,林黛玉也没有把它当回事,反而拿这个取笑,戏称袭人为“好嫂子”。在今天的恋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林黛玉却视为天经地义。与之相对应的是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提防”,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在林黛玉的意识中只有薛宝钗才够得上“情敌”,所以薛宝钗对贾宝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林黛玉的心。

我们诠释的“宝黛爱情”,其实是现代恋爱视角下的幻影。它的纯洁和唯美不可否认,然而它的背后却烙上了特定时代的印记,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受《红楼梦》时代的婚姻文化基因支配的典型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