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持IBM股票亏损26亿美元仍不放手,就是因为它?

 佳歌3 2016-11-11

正处于转型期的IBM已经连续十几个季度业绩下滑,股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已经不是新闻。关键看预期判断,如今每股130美元究竟是已至谷底,还是会继续跌入深渊?当业界不断传来唱衰之声时,股神巴菲特是怎么看的?尤其是在他的公司持有IBM股票亏损26亿美元之后……

据外电报道,2月29日,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长兼CEO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他并不认为持有IBM股票是错误的。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Berkshire Hathaway持有IBM股份8.59%,该公司在致股东的年度信件中称,它计划继续持有,尽管截至去年年底账面亏损达到26亿美元。

巴菲特究竟为何看好IBM的转型?是因为IBM成立105年来几经起伏又奇迹生还的历史?还是IBM这个IT巨头其实隐藏了一件神秘武器?

这个谜底恐怕在3月1日北京举行的IBM中国年度论坛上已经揭晓了。

四个字——认知商业。

作为IBM继1997年提出电子商务、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以来的第三个重大战略远景,认知商业至少可以引领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一向以长线投资著称的巴菲特,在选择投资标的时,绝不是像分析师一样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他曾经告诫投资人,任何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看来认知商业就是巴菲特看好IBM未来10年的一个重要准绳。

认知商业来了 可你还在关注谷歌围棋大战

那么,IBM的这个秘密武器——认知商业到底是什么?

记得1997年IBM提出电子商务的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还没成立;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时候,业界还停留在数字化的层面;现在,IBM的认知商业来了,你可能还在关注谷歌与李世石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呢。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表示,认知计算是通过自然语言与人交流的、具有不断自学习能力的系统,它是从硬件架构到算法策略、从程序设计到行业专长等多个学术领域的结合。IBM简化归纳为,具备规模化学习、根据目标推理,以及与人类自然互动能力的系统。

在技术上,认知商业是依托认知计算的。那它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区别又在哪儿?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有如下回答。

从技术角度看,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有很多共性,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但认知计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人工智能“更像人”的目的只是认知计算的一个维度。认知计算除了要能够使人和计算机的交互更加自然流畅之外,还会更多强调推理和学习,以及如何把这样的能力结合具体的商业应用、解决商业的问题。

而大数据分析也属于认知计算的一个维度。与大数据分析相比,认知计算的范围更广,技术也更为先进。虽然同样应用大量的数据、机器学习和行业模型,但大数据分析更多强调的是获得洞察,进行预测,而认知计算更为强调人机自然交互,深度学习还可以通过大量的自学的方式得到模型,无需很多的人为干预。

从这个角度看,谷歌的围棋人机大战还属于大秀人工智能技术的阶段,而IBM早在2011年风靡美国的智力大奖赛危险边缘Jeopardy!节目中,其认知计算系统沃森(Waston)就已经战胜了人类选手获得年度总冠军。只是这种自然语言交互的大奖赛,不如当年IBM深蓝的国际象棋大战,以及如今谷歌的围棋大战所具备的全球影响力而已。

当然,谷歌和IBM的技术谁优谁劣无从比较,但是IBM的战略转型是“认知商业”而不是“认知计算”,这就足以说明IBM在商业领域已经走在前面。另一点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系统也只有在商业的不断应用中才能学习得更快,不断修正与改进。

毕竟,巴菲特不是风险投资商,他要看到的也不仅仅是IBM技术如何先进,而是IBM的技术如何带来自身的商业变革,甚至整个产业的革命。

巴菲特为什么看好认知商业?

一项先进的技术并不能与商业成功直接划等号。那么,巴菲特为啥看好IBM?

从IBM认知系统的基石沃森在2011年初露头角开始,IBM为了在今天提出“认知商业”而不仅仅是“认知计算”,已经足足筹备了5年。这其中,IBM都做了什么战略布局,如何投资数十亿美元转型,将自己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巴菲特不可能看不见。

2014年1月,IBM投资10亿美元组建新Watson业务集团,这其中包括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用于建设 IBM 新型公司生态圈和开发基于 Watson 的认知应用。

2015年5月,IBM拓展Watson生态系统,推出合作伙伴计划、认知计算应用和服务。

2015年8月,IBM宣布收购Merge Healthcare,联手打造Watson影像医学达人。

2015年10月,IBM宣布收购天气预报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并承诺投资30亿美元打造Watson更广泛的服务能力。

2015年10月,IBM投入10亿美元成立业内首个认知商业咨询部门,助力客户向“认知型企业”转型。

2015年12月,IBM Watson物联网总部(欧洲)成立,将认知计算能力进一步扩展。

IBN转型速度之快让人惊讶这是不是一个年收入近千亿美元的行业巨头。你可能还在疑惑什么是认知计算,但IBM认知商业的应用已经大有风雨欲来的架势。

如今,Watson API已有32个应用,每月被调用高达13亿次,到2016年底,Watson API将达到近50个。IBM还与苹果、Twitter、Facebook建立战略联盟,以便获取所有类型的数据。在客户方面,已经有36个国家、17个行业的客户在使用Watson的认知技术。全球超过7.7万名开发者在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d平台,超过350家合作伙伴,其中100家企业已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中国,3月1日IBM论坛上,还来了诸如辉瑞制药、科大讯飞这样的合作伙伴。据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女士透露,IBM也是和辉瑞制药合作了两年之后才将成果示人。如今,辉瑞制药利用大数据和新型认知分析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可高效甄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加速科研进程。

那么,认知商业到底能为IBM业务带来什么商业回报呢?

陈黎明在回答笔者的这个问题时,透露了这样一个关键数字:IBM预计2020年,认知商业和云平台带来的收入将超过50%,这无疑可以看作是IBM董事长罗睿兰制定的下一个五年计划。毕竟,对IBM业绩负责的罗睿兰,一定要让企业原有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核心业务从中受益:你看,Watson不就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组合体,而且它还可以通过云平台提供服务。从这个角度看,认知商业不仅是一个商业远景,也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商业战略。

那么,认知商业能够拯救IBM吗?你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巴菲特信了。

本报记者陈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