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者内心平和,与世无争,不生暴戾之气,没有作恶之念,所以他所能营造祥瑞气场,自然感应万物,万物自然也会与之和善融洽。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欢迎加入腾讯道学《道德经》研读共修群 郭文医虎 《晋书·隐逸传》中有一位高道郭文医虎的故事。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市轵城镇)人。从小就喜欢游山玩水,每次尽情山水的时候,都会忘了回家。父母去世,服丧尽完孝道后,不娶妻生子,离开了老家,遍游名山大川。当他来到华山,观赏姿态各异的山石景色时,洛阳发生战乱,最后沦陷了。五胡乱华,北方地区进入了动荡的战乱。郭文就徒步从北方来到东吴的余杭(今杭州所辖),找到一座山,这里没有人烟,自己开辟生活的居所,他靠着一棵大树,在树上盖了一个屋子,从此居住在里面。当时这里有猛虎出没,时常有猛虎入室伤人的事情,但是郭文独居于山中十来年,却从没有被猛虎伤害过。 郭文独居于山中十来年(资料图) 郭文一直穿着鹿皮,带着葛巾,不饮酒吃肉,自己种些小麦蔬菜,采摘些山果野菜,自给自足。他拿采摘的山货卖钱,再拿钱与人换盐。他卖山货,从不讨价还价,有人出低价坑他,他也不争论,直接将山货给对方。后来当地人熟悉了郭文,也就不再低价坑他。郭文每年自己有多余的粮食,都会接济周围穷困的百姓。 有次,猛虎猎杀了一只大鹿,遗留在他的屋子旁边,郭文喊来一人,让其拿走,那人卖了钱要分钱给郭文,郭文说,“如果我是要想挣钱的话,自己会去卖,何必喊你来卖呢?正是我不需要钱,所以喊你来的啊!”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佩服感叹。 有一次,有一只猛虎突然跑到郭文面前,并且张开大嘴朝着郭文,郭文一点都不害怕,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大虎口,原来虎口内有一块骨头哽住了猛虎,郭文很自然地伸手从虎口内取出那块骨头。到了第二天,那只猛虎叼来一只鹿,放在了郭文的屋子外面。 后来,东晋中兴之臣王导请郭文住进了建康(今南京)西园,西园内草木繁盛,养着山羊、麋鹿等各种动物鸟雀,郭文也就不推辞,生活在里面。 有一次,王导的幕僚温峤问郭文:“我们都有父母兄弟,妻妾儿女,以此互相恩爱,其乐融融,为何先生会抛弃这些人伦呢?抛弃这些人伦,您又有什么快乐的呢?” 郭文回答道:“命运安排啊!我原本游历山川,想寻访高道修道的,没有想到身逢乱世,想要回家,也没有回家的路,所以来到此地,在山中结庐自修。” 温峤又问:“饿了我们会想要吃饭,年轻力壮的汉子会想要成家娶妻,这是自然的本性,为何先生能独自无情,不生世俗之念呢?” 郭文回答:“情思是由曾经的经验和记忆,不断出现在脑海,因此产生欲念,我放空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所以慢慢就没有情思的障碍。” 温峤又问:“先生您一人独处深山老林之中,如果生了重病而丧命,就会被鸟雀吃掉肉体,这样岂不是很残酷吗?” 郭文却回答说:“人死之后,即使安葬在坟茔之中,也是会被蝼蚁虫类吃去肉体,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温峤又问:“猛虎吃人,人人都害怕,而先生您却一点都不怕吗?” 郭文说:“如果人没有去伤害猛虎的心,那么猛虎也不会来伤害你,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啊!” 此时,温峤劝说郭文:“现在这个世道不安宁,战乱频生,众人无法安宁生活,如果先生能够出山为百姓造福,也是一件好事啊!” 郭文摇摇头,“我只是一个山间野民,又怎能辅佐王者,去做匡扶天下的事呢?” 郭文在西园里生活了七年,从来没有迈出西园一步。 有一天,郭文突然提出要回自己生活的山中,王导不肯放归。郭文没有办法,只得利用机会,逃出了南京的西园,来到了临安,又在山中生活。临安县令万宠知道郭文来了,就请郭文在县城内居住生活。没过多久,苏峻造反,攻破了建康城,但是临安却很安全,没有遭遇兵戈之苦。人们都很惊异此事,都认为郭文洞晓天机而知吉凶祸福。 郭文从虎口内取出了块骨头(资料图) 从此以后,郭文不再说话,只是用手示意。郭文慢慢病重了,要求回到山里,不要殡葬,只需靠着大石安放自己的尸体就可以了,万宠没有答应郭文的要求。郭文开始不再进食,过了二十多天,人也不见消瘦。万宠恭敬地问郭文:“我知道先生您要离开我们了,您还有多少日子可以和我们在一起呢?”郭文举了三次手,果然到第十五日,郭文仙逝了。 得道高人能够趋吉避凶 《道德经》第五十章“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 修行有道的高人,懂得修生养性,自然地能趋吉避凶,即使在山林行走也不会遇上猛虎,即使遇上猛虎,猛虎也不会伤害他;即使生逢战乱也不会遇上战乱的军队,即使遇上战乱的军队也不会遭受兵戈之苦。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资料图) 当懂得顺应天命,任自然而生死,放下生死,无所挂碍时,内心不再恐惧,内心不再恐惧,没有恐惧紧张的气场,猛虎也会感受安全,也无紧张恐惧,自然两者能和谐相处,而不生伤害。 之所以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对方,或被对方伤害,只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内心的不安。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源自于得失的挂碍。生命的得失、钱财的得失、权利的得失、情感的得失,总总得失,挂碍于心中。于是偏执于获取,便产生争斗,产生争斗,必然会互相伤害。 修道者内心平和,与世无争,不生暴戾之气,没有作恶之念,所以他所能营造祥瑞气场,自然感应万物,万物自然也会与之和善融洽。(编辑:若水)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