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罐疗法

 十一jinm09 2016-11-12

近几年来,“易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中医特色疗法,日渐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广泛运用于多种痛症及脊柱侧弯的治疗。易罐是由龙脊康特聘专家钟士元教授设计并获得发明专利的,是根据拔火罐的原理,使用硅橡胶材料加以纳米科技制作的,使用时不必用火点燃及借用其他工具,可以随意吸附在身体及肩﹑肘等关节并还能做运动。其用途广泛,不受场合与活动性质的限制,无论是在休息时、做家务时、工作时、运动时,甚至是旅途时,均能使用。

 

其实,易罐的原理和普通的火罐一样,通过排除罐中的空气而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表面,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血,对机体形成一个良性刺激,从而起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调节微循环,排走代谢废物,提高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另外,在使用的时候,有着传统火罐的作用外,使用者还可以利用易罐有强吸附力强的特点,用手握住它,提起表面软组织做牵拉皮肤的运动,减轻神经、肌肉、韧带、血管和筋膜受到的压迫,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有助于消除疲劳及舒缓病症带来的不适疼痛。

易罐的基本使用方法:

1、负压法:先把易罐放在皮肤表面,用拇指按下,直至易罐中央接触到表皮后再放手。

2、中负压法:用双手把易罐捏扁后再接触到表皮。

3、高负压法:把易罐往内翻,使易罐中央接触到表皮后,再把易罐外翻,使易罐边缘紧贴皮肤后放手。

易罐的进阶使用方法:

1、闪罐:先用手指快速挤压易罐顶部使之变扁,松手后当易罐恢复原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易罐的两边,使罐松下来。按照以上的方法,连续在保健部位周围重复,至皮肤潮红为度。

2、摇罐:把易罐吸附在保健部位后,用五指轻扣在易罐的周围,然后反复做左右的摇动。

3、抖拉罐:把2-6个易罐吸在部位后,再分别用五指轻扣在易罐的周围,把相邻的两个易罐向相反的方向拉至皮肤绷紧,持续3-5秒后,再把易罐向左右方向抖动数下,抖动的方向要相反。

4、淡化使用易罐后皮肤表面出现的红印:红印是由于血流增加,代谢废物被带走而出现的现象。在有红印的周围连续用“闪罐”的方法有助于红印减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