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记北京散步

 公司总裁 2016-11-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记北京散步(第二百七十九页) http://bbs.voc.com.cn/topic-6421759-279-1.html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乾隆《万国来朝图》局部,前为太和门,后为太和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太和殿前8个铜鼎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太和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分享到

月台上的日晷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月台上的铜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太和殿内景



太和殿内明间正中现设有雕着13条金龙的宝座,为髹金雕龙大椅,是明朝嘉靖年间遗物,宝座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座宽158.5厘米,座前脚踏高30厘米,椅背为“圈椅”式,由金丝楠木制成,雕有蟠龙,自中间向两侧扶手处逐渐走低,靠背背板平雕阳文云龙。宝座下有一小底座,小底座下为一大底座,大底座设在一个高约2米的朱漆方台上。方台为楠木制作,外髹金漆,四周采用宫殿基座形式,镶有大量宝石,方台正面和左右有7级台阶。宝座后面有雕龙金漆屏风,为清朝遗物,共七扇。宝座没有椅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约宽1.67米、深0.67米的须弥座底座。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香亭。宝象象征国家安定、政权巩固;甪端为传说中的瑞兽;仙鹤象征长寿;香亭象征江山稳固。宝座上方悬挂有乾隆帝御题“建极绥猷”匾额。两侧柱子上挂有乾隆帝御题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如今太和殿内陈设的宝座和屏风中,只有屏风是清朝太和殿内的原物。清朝康熙时期重建太和殿,新制了宝座和屏风。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期,太和殿一度摆放当时新造的一张紫檀木宝座,为西洋风格的高背大椅,原来太和殿内的清朝宝座可能同时被毁。据说因袁世凯腿短身长,该宝座椅背高,座面短,椅背上有白缎绣成的一个袁世凯设想的“中华帝国”的国徽,宝座做工粗糙,白缎日久破裂后,可见其内装的是干草。这座袁世凯宝座从1915年到1958年一直放置在太和殿。1958年故宫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时,故宫博物院决定撤掉与太和殿整体风格不协调的袁世凯宝座,但找不到合适的宝座陈设。某一天,故宫博物院家具库汇报库内存有一只破旧的椅子,怀疑是个宝座,故宫博物院专家朱家溍亲自前往考证,推断那是明朝嘉靖年间撤换下来的太和殿宝座,并就此确定以该宝座残件为基础进行恢复。后来刘炳森绘图,13位专家经过一年多工作,在1964年9月将该宝座修复完成。因为宝座根据残件恢复,残件是明朝嘉靖年间遗物,所以恢复后的宝座是明朝风格,与宝座后面陈设的清朝屏风风格不同,这可从二者的龙纹和云纹上分辨出来。1958年撤下的袁世凯宝座,后来被故宫博物院拨交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陈放在慈禧陵的祾恩殿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