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云卷云舒pom2pe 2016-11-12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都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由于病因、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同。

阴虚证是指精血不足或津液亏损而出现的阴虚液少,阴不制阳的临床表现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多因先天亏损,久病、劳损,或热病后阴液耗伤所致,常见于慢性疾病中,病变日久易耗伤阴液。平日里喜食烧烤煎炒者,容易积热动火而伤阴,出现阴虚证。
阴虚证在病机演化过程中常有三种情况:
1.阴虚液少,阳气失所御制,阳亢化风而见阴虚动风证。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肢麻振颤,手足蠕动,语言不利等。
2.阴虚日久及阳,可见阴阳两虚证。临床表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畏寒肢冷等。
3.温病后期或某些内伤杂病致阴液亏损,元气也伤,出现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低热或潮热,自汗盗汗等。

阳虚证又称虚寒证,是指阳气不足,机能衰退,出现一系列温煦失职的临床表现总概称。临床表现:畏寒怕冷,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白等。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寒邪伤阳所致。
阳虚证在疾病演化过程中常出现两种情况:
1.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浊阴积聚,水湿阻滞,痰饮,瘀血等随之而生。
1.阴阳互相滋生,阳虚日久可损及阴,造成阴阳两虚证,即会畏寒怕冷,倦怠无力,又会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气虚证是指机体脏腑功能衰退,元气不足而出现的全身性虚弱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声微少气懒言,胃纳差或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等。多因年老、病后或饮食劳倦内伤,或素体禀赋不足等因素所致。
不同的体质、年龄在临床上也各不同,一般表现在两方面:
1.肾气虚者,多因先天不足,禀赋素弱,元精不充,髓海空虚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元而化气充形,肾虚则根蒂匮乏,精不足以生骨,小孩子就会出现发育缓慢,智力低下,食纳量少,骨软神萎,面黄肌瘦,便溏遗尿等症状。大人就会出现腰疫,眩晕,耳鸣,阳萎等病症。
2.脾胃气虚者,多因后天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胃之气生化无权所致。胃主受纳腐谷,脾主健运生化,纳谷而运化,则气血化源不绝,形气充而壮实。

血虚证是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于濡养而出现的全身性衰弱的证候总称。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多因劳倦内伤,思虚过度,暗耗阴血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所致,久病或是温病后期也会引起血虚的症状情况。临床以肝血虚、心血虚多见。
血虚多发生在妇人,因为月经、胎孕无不以血为本。血为阴,气为阳,血为气之血,气为血之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有温煦肌腠,化生精血,统一摄血液的作用,而血有运载阳气、濡养肌腠等作用。二者关系密切 ,所以血虚在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有两种情况:
1.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也随之而少,致气血两虚之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失眠、少气懒言、乏力自汗、舌淡而嫩等症状。
2.长期慢性失血或突然大量出血,血海空虚、真阴不足致血脱证,临床表现为面白不泽,头晕目花,四肢清冷等症状,由于失血过多,血脱气无所依附,气随之暴脱,形成气随血脱证,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汗出肤冷,四肢不温,甚至晕厥等症状。

阳虚与气虚都是全身性虚证的表现,临床的病变部位也常常相似。但气属阳,阳化气,阳虚是指阳气虚,所以两者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从病因病机来鉴别,二者皆为禀赋不足,饮食劳倦内伤,或年老,病后等因素所造成的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而导致的虚证。但寒邪侵袭,易于伤阳,阻碍阳气的运行,这是导致阳虚证的一个生要因素。
从临床表现来鉴别,二者都有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少气懒言,语言低微,自汗等症状,但气虚证以虚为主,寒象不明显,而阳虚证必然有虚寒的症状。
气虚证可见腠理疏松而不密,出现怕风,小便无力或遗溺,大便溏薄等症状。
阳虚证则是阳气不能温煦及蒸腾,出现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泄,甚则脾肾阳虚,还可见下利清谷,完谷不化,水肿等虚寒症状。
由此可看出,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气虚,阳气虚必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气虚症状表现,鉴别要点在于阳虚有畏寒肢冷等寒象。治疗时,气虚则补气,阳虚则温阳益气。

阴虚与血虚都是虚证,血属阴,精、津、液亦属阴,所以有精血同源、津血同源之说。阴虚证较血虚证范围广。
从病而论,血虚证是由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思虑过度,七情郁结、暗耗阴血、久病不愈、失血过多所致。血虚不能滋养头目,则头晕眼花;不能荣于面,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营血不足,心失所养,就会心悸失眠;血虚筋脉失养,就会手足发麻,甚则抽搐;血海不足,冲任空虚,就会月事不调,甚至闭经;血虚不能荣于舌,则舌见淡白;
阴虚证多由久病阴分不足,热病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所致。阴虚生热,虚热内扰,就会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热内逼津液外泄,就会出现盗汗;体内津液亏乏,就会出现口燥咽干,小便短赤;
综上所述,血虚证与阴虚证的主要区别在于血虚证突出一个“色”字,如面色苍白、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等,阴虚证则有阴不制阳的热象,突出在一个“热”字,如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