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海藏楼诗>注译稿》卷一(庚寅)

 品茗玩易揉太极 2016-11-12
人日登陶然亭 以下庚寅
春来料理唤吟朋①,暖日江亭便可登。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闲曹踪迹人谁觉②,老辈追陪我亦曾。犹有后山同刻意③,故应风味爱盲僧。寺有盲住持,陈弼宸太史与之熟④。
【题解】
郑孝胥在1889年的12月初离南京,在沪小住会友。 12月7日乘船至天津,20日至京。至京后,兼充镶红旗官学堂教习。郑常与诸友人聚会。1890年除夕过后,初七日,郑孝胥、王仁东、王仁堪、丁立钧、陈与冏、陈与同雅集陶然亭。“薄暮始归,灯下”作此诗。人日,旧称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友朋多在此日饮酒赋诗。庚寅,即1890年(光绪六十四年)。陶然亭:在今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旧时文人常聚会于此亭。为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取名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
【注】
① 料理:安排。吟朋:吟诗的友朋。
② 闲曹:清闲的小官。
③ 后山:指陶然亭的后山,山有慈悲庵。
④ 寺,指的是陶然亭的慈悲庵(又称观音庵)。此寺住持确为一盲僧。《今传是楼诗话》云:“亭(按指陶然亭)本大悲庵旧址,曩有住持,乃一盲僧,驶庵先生(按陈宝琛)清季入都作云:‘盲僧能说同光事,歌者何戡恐亦无。’” 陈与冏,字弼宸,号缄斋。1880年(光绪六年)进士,以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典试山左。工古文辞,长于诗。
【语译】
春天里做好安排,召集一群作诗的朋友,于是,在暖暖的阳光里登上江边的陶然亭。举起的酒杯,倒映着树梢与山光;芦苇根部的寒冰,也要渐渐消融。我这样的闲散官员的踪迹,又有谁知道呢?但我也曾时时追随老辈人,聚会交流。这里的后山尤其引起共同的关注,大家的趣味相同,都喜欢与那里的盲僧交谈。
【附录】
一、为什么爱与盲僧交谈?除了盲僧善谈同治旧事,原来陶然亭的文昌阁还有另一项有趣的活动:文昌阁旧有为人预卜命运的“文昌阁签诗”百首,皆系集古诗而成的七言绝句,僧人把这些诗写成“文昌灵签”,供来此问卜者抽签。郑孝胥等的此次聚会,也曾前来抽签。《郑孝胥日记》记载:“众入文昌阁乞签,余属弼臣之
 
郎代乞,得三十签,诗曰:‘履迹衣香逼上台,可怜头角尽卿材。蓬山此去无多路,吏道何劳贾谊才。’祠中签语,不知何人集唐(按传为纪晓岚所作),多有佳者。”细看此签语,似言多才而无所施。不知郑孝胥内心是何滋味?大约也是有所触动,不然不会记于日记中。
二、据《石遗室诗话》卷十,郑孝胥次日即将此诗交与陈与冏,陈并有和诗《庚寅人日小集江亭明旦苏堪诗来答之》,江亭即陶然亭。诗云:“佳约春游鹊唤醒,冲寒联袂上江亭。吟边短发还吹白,睡后遥山未放青。花药待寻槐市路,筳篿似扣草堂灵。眼前胜会无多子,便合携觞一再经。”
赠许豫生下第南归
西笑频嗟宦未成①,故山还我旧才名。春衫涴酒重寻梦②,纨扇题诗又送行。海上闲居娱寿母③,朝端知己说门生④。南归垂翅吾犹羡⑤,姜被多年冷弟兄⑥。
【题解】
据郑孝胥日记,此诗写于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初一日(6月17日),为许豫生“书于扇”。其时郑孝胥虽在官学中任教习。许豫生,许贞干,豫生其字,与郑孝胥均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注】
① 西笑:西望长安(京城)而笑,谓渴慕帝都;汉桓谭《新论.祛蔽》:“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长安是汉的京城。
② 春衫:青衫,年少时穿的衣衫。
③ 海上:上海。当是许豫生南归之处。
④ 门生:科举时举子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⑤ 垂翅:垂翼,垂下翅膀;比喻行为未达目的。语出《东观汉记·冯异传》:“垂翅回溪,奋翼渑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⑥ 姜被:《后汉书·姜肱传》:“(姜)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注引《谢承书》曰:“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
【语译】
屡次进京,屡次哀叹求取功名不遂,但故乡还记得我旧时才气与名字。春日饮酒,酒污春衫,不禁重温旧梦,纨扇题诗,又送你回归远行。回归上海,你陪伴老母闲居,京城也有知己的房师念叨你这个门生。虽然你考场失败南行归去,我还是很羡慕你,我可是多年没有与我的亲兄弟欢聚。
【附录】
郑在京中也极思家人,据郑孝胥本年4月23日日记,沈瑜庆爱苍曾对他说:“子苟作当京官之计,家眷必当移来。百岁夫妻,盛年曾有几时,讵可轻弃耶?”郑孝胥“灯下独坐,念爱苍言,颇为之动。人世别离之恨多矣,余去闽四年,弟兄暌隔,未能归视,敢念及此也?使吾于江南有田顷,当弃官归隐,不忍闻此语也。”沈瑜庆此言,引起郑孝胥的心动,但不与沈瑜庆的原意全符。郑孝胥认为兄弟之情未全,岂能了夫妻之情?因此送他人回乡,勾起的是兄弟之思。这里很有意思的是,郑孝胥与妻子的情感关系。郑孝胥6岁丧母,15岁丧父,家境衰微,又无靠山。其妻却是福建船政吴赞成的二小姐。我们在郑孝胥婚后写的诗里也可找到寄内之诗(见于日记),但都未编入诗集。钱钟书在《石语》中记载了陈衍对郑孝胥夫妇关系的评论:“苏戡堂堂一表,而其妻乃淮军将领之女,秃发跛足,侏身麻面,性又悍妒无匹。苏戡纳妾,欲求一见,其妻自屏风后大吼曰:‘我家无此混帐东西!’苏戡亦殊有杖落地而心茫然意。”陈衍所言,或不尽符,但穷小子与阔千金,脾气秉性,却也有难处理处。读此诗,不禁令人想起陈衍的记述。
为王幼霞阁长鹏运题易安居士小像
南渡遗嫠流人伍①,老去才名谁比数?歌辞激愤一世无,小朝廷人真愧汝②。画图省识古词女,比似黄花瘦几许③。赵侯赞之署德父,政和四年岁甲午④。胡马未窥想宁处,归来堂中正媚妩⑤。生小聪明喜自赌⑥,金石图卷鬬记取。暮年作序戒古好⑦,叙述乱离备凄苦。何来《云麓》与《苕溪》⑧,未识绍兴老命妇,《建炎系録》犹莽卤⑨。俞君编缉年可谱⑩,行迹章章俨对簿。半塘老人幼霞号刻乐府,殷勤轶篇手搜捕,摹图征题更志语。表微事较好奇愈⑾,《茶縻》《云巢》今何所?赵明诚蓄石名云巢,又有茶縻画卷,皆传于世。惟有流传《漱玉词》,坐觉清晖照眉宇。
【题解】
此诗作于1890年6月23日(光绪十六年五月初七日)。此前17日,郑孝胥日记载:“王幼遐前辈以易安小照属题,又赠所刻词十种。”六日后,作此诗。王幼霞:王鹏运(约1848-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任内阁中书、侍读、江西道监察御史、礼科掌印给中。清末著名词人。着有《半塘定稿》二卷,《剩稿》一卷。王为晚清名词人,且刊刻不少宋词人著作。其中就有李清照的词集。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着有《漱玉词》
【注】
① 南渡句:南渡,指因金兵入侵,北宋南渡江南,建立南宋。遗嫠,寡妇。流人,因故离开家乡的人。
② 汝:你,此指李清照。
③ 比似句: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 赵侯二句:李清照夫赵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人,曾任鸿胪少卿、莱州与淄州太守、江宁知府等职。政和四年(1114),北宋徽宗年号。
⑤ 归来堂: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的室名,以陶渊明《归去来辞》之义命名。
⑥ 生小二句: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⑦ 暮年二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历数与赵明诚之聚合悲欢以及共同的研搜金石的爱好,文末感慨道:“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
⑧ 何来二句:《苕溪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1095?~1170)编,胡针对李清照的《词论》批评说:“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宋赵彦卫着《云麓漫钞》载李清照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言李清照改嫁。后人多有为之辩诬者,如词学家况周颐即持此论,郑孝胥在此也不同意改嫁之说。绍兴,宋高宗年号。命妇,古时被赐予封号的妇女,一般为官员的母亲或妻子,此指李清照。
⑨ 建炎系录:指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称李清照改嫁。
⑩ 俞君句:清人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中主李清照未改嫁,论证为: “其时无学者,不甚易安讥询,改易安《与綦学士启》,以张飞卿为张汝舟,以玉壶为玉台,谓官文书使易安嫁汝舟,后结讼,又诏离之,有文 案(详赵彦卫《云麓漫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方扰离,不纠言妖也。”又云:“读《云麓漫钞》所载《谢綦崇礼启》,文笔劣下,中杂有佳语,定是篡改本。……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采鄙恶小说,比其事为文案,尤恶之。后读《齐东野语》,论韩忠缕事,云李心传在蜀,去天万里,轻信记载,疏衅固宜。又谢材得集亦言,《系年要录》为辛弃疾造韩侘胄寿词,则所言易安文案谢启事可知。”
(11)表微句:表微,表明微细的事;《礼记·檀弓下》:“君子表微。” 此指阐明对李清照人生的一些细节。好奇,则指未见识过的赵明诚的“云巢石”与“茶縻画卷”。
【语译】
南渡后的寡妇与流人为伍,但老年后的才名又有何人可比?所写的诗词,情感激愤,当时一世无俩,南宋小朝廷的人面对你,真应羞愧。看了这幅画图,才认识你这古代女词人的容颜,你写道“人比黄花瘦”,我看比黄花还瘦几分。被你称为“赵侯”的夫君赞赏这幅画,署名为德父,画作的时间宋政和四年,岁在甲午。想那金兵的胡马未曾窥伺江南的和平日子,归来堂里正是你最美好的时光。从小就聪明,喜欢拿诗书来考验记忆,夫妇以金石书籍相互比拼。暮年为《金石录》作序时,告诫不要以藏古为好,叙述二人家国离乱,备尝凄苦。凭什么《云麓漫钞》与《苕溪渔隐丛话》,恶语訾议宋高宗绍兴年间你这个朝廷老命妇?还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就更加鲁莽。俞正燮编辑了你李清照的年谱,你的行迹明明白白,一一如簿对账。半塘老人刻写你的乐府词集,辛勤地亲手搜集散佚的诗篇,临摹你的画幅,征求题词,并题写志语。把你的不被人理解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来,比起搜集不曾露面的赵明诚收藏的“云巢石”与“茶縻画卷”要有意义得多。只有那流传的你的漱玉词集,才令人觉得如月清辉映人眼目。
【附录】
此诗首十四句为一段,正面评述李清照。先用四句评李清照在南宋无人可比其才,所写词并世无两。接四句写“易安居士小象”:“人比黄花瘦”,用易安自己的词句来写其形象;署名者为其夫;时间为政和四年甲午。接六句,写李清照的平日生活与情趣:一是归来堂中的夫妻生活;二是赵李二人的读书轶事;三是晚年李清照的感慨。然后用五句,辩白李清照是否改嫁事。批评《云麓杂钞》、《苕溪渔隐丛话》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著作,赞成俞正燮的观点。此五句,现《海藏楼诗集》的校点断句,似未妥当。我意全首不应均为二句一句号,此五句应前三句一句号,后二句一句号:“何来云麓与苕溪,未识绍兴老命妇,建炎系录犹莽卤。俞君编辑年可谱,行迹章章俨对簿。”后二句均是说俞正燮的,不应割裂。接下三句,亦应接读,因为均写王鹏运事。末四句实是将赵与李对比而高位置李。
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
宣南五月翻阶雨①,二客虚堂坐渺然②。聊喜素心共今夕③,忽惊浪迹近中年④。清谈忍刺当时事⑤,归梦贪寻自在眠。来日闭门同索句,便从正字证诗禅⑥。
【题解】
据郑孝胥日记,此诗作于1890年7月8日(光绪十六年五月廿二日)。前一日晚,大雨,与陈在官学舍中夜坐。次日,陈笙陔赠绝句四首,郑孝胥也作七律为赠。官学,是清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学校。时郑孝胥在镶红旗官学任教习。陈笙陔,湖北人,时亦为官学教习。当时,镶红旗官学教习为七人,据郑孝胥日记与此诗,郑当与陈关系最为密切。
【注】
① 宣南:旧称北京宣武门南。镶红旗官学当在此处。
② 虚堂:高堂。渺然:渺小貌,自谦之词。
③ 素心:心地纯洁,不受污染的本心。晋陶潜《移居》诗之一:“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④ 中年:时郑孝胥已三十一岁。
⑤ 刺:批评。
⑥ 闭门二句:宋陈师道,字履常,或无己,号后山;曾任秘书省正字。《朱子语录》记载:“陈无己平时出行,觉有诗思,便急归拥被,卧而思之,呻吟如病者,或累日而后起,真是闭门觅句。”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之八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索句,构思诗句。证诗禅,由作诗来了悟禅理。正字,雠校典籍,刊正文字;此指修饰诗歌词句。证诗禅,由诗而印证禅理。
【语译】
五月的宣武门南的官学堂的台阶上,正下着翻盆大雨。我两人坐在这高堂,显得那样渺小。值得高兴的是两个心地素洁的人,共话今夕,忽然惊觉浪迹漂泊,人生已快近中年。清谈哪里还忍心批评现今的国事,还是回家去做好梦自自在在地睡它一觉。来日关门共同构思诗句,就通过选词择句,吟诗作赋,来了悟禅家的人生真谛吧。
冯园看牡丹
出郭车声不厌迟①,寻春聊赴好花期。园林客里重游地,风日樽前绝艳思②。孤宦正堪栖物外③,壮年转易触儿时。阿翁轶事谁能说,感激初闻访友诗④。冯乙亭世叔为余诵先考功诗⑤。
【题解】
1890年5月6日(光绪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王旭庄约郑孝胥此日游冯园。次日,据郑孝胥日记,“晨,出西便门,至小墩冯园,旧游地也。牡丹多至百余种。见主人冯九一亭”。同游者有文廷信等多人。此诗为游后隔天9日所做。冯乙亭(冯一亭),其人不详。
【注】
① 出郭:出城。
② 艳思:浪漫绮艳之思。
③ 孤宦:一人在外出仕做官。时郑孝胥孤身一人在京,妻与子俱不在身边。见下《官学杂诗》第一首首二句。物外:人世红尘之外。
④ 访友诗:当为郑守廉所作访冯乙亭的诗。诗句不详。
⑤ 先考功:郑孝胥之父郑守廉(?-1876),咸丰二年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故郑孝胥称之为先考功。郑守廉有《考功词》。
【语译】
出城乘车不觉得来得迟,好在寻春还能赶在花开时节。作客他乡再来到冯氏园林。好风丽日,宴席尊前,也无一丝绮艳情思。孤身为官在外,正该栖身世外;已到壮年,反倒容易想起儿时。我父亲的轶事谁还能说起?感谢你,叫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访友的诗篇。
官学杂诗
家孥寄人食,一身居都门。谁言不易居①,寝处长苦闲。昼倦俄欲觉,诸生诵已繁。取书与相和,梦我丱角年②。从嘲先生痴③,涸辙枯微官④。尚憎凤皇池⑤,今为鹅鸭喧⑥。岂知无巢者,暮雨鸦飞翻。十旬沈我书⑦,方寸丛忧思⑧。耐闲特不易⑨,所学诚空言。
【题解】
《官学杂诗》六首,似作于光绪十六年(1890)七月初三、初四两日,日记记初三日“作诗四首”,初四日“复作诗二首”,可见此六诗有一定关联,当为一组。但日记未题诗名,难以确定,暂系于此。
【注】
① 不易居: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老诗人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② 丱角: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③ 从:同“纵”。
④ 涸辙:比喻穷困的处境。语出《庄子》:“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⑤ 凤凰池:《晋书·荀勖传》:“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后以之称接近皇帝的机要之地中书省。
⑥ 鹅鸭喧:形容诸生喧哗。
⑦ 十旬句:十旬,百日。沈,同“沉”。沈我书,使我沉潜于书。
⑧ 方寸:古人认为心为方寸之地。
⑨ 耐闲:能忍耐空闲不为利欲所动。曾国藩就说,居官要有“四耐”: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语译】
妻子儿女寄人篱下来谋生,我独自一人居住在京城。谁说京城不适于居住,在屋里常感到空闲无事。白日里困倦,一会儿就被惊醒,学生们诵读的声音一声接一声。拿过书来和他们一起合诵,回忆起我少年的时候。纵然被学生嘲笑我这先生傻气:“做个小官,就像庄子寓言中的涸辙枯鱼。还嫌恶中书省机要之地,现在这官学,就像喧闹的鹅笼鸭圈。”他们哪里知道连个窝都没有的人,就像暮雨中乱飞的乌鸦。一百天了,虽然这官学使我沉潜于书,但内心中忧思丛生。忍耐空闲真是不容易,学过的安于闲适的道理,真是空洞的大话。
今年本苦旱,一雨遽浩浩。桑干既北决①,滹沱亦南倒②。畿民半漂没③,千里势如扫。皇仁虽亟赈,岂免穷无告。致灾大臣咎,幸已寛谴诮。夫何反行乐,张晏恣燕犒。吾皇富春秋④,左右赖辅导。谁司致君责⑤,老智俱称髦⑥。位卑固有罪⑦,悲叹心孔悼⑧。
【注】
① 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
② 滹沱:发源于山西,东流至河北与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阳河相汇入海。
③ 畿民:京畿之民。
④ 富春秋:壮年。
⑤ 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杜甫《北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物淳。”
⑥ 髦:毛中的长毫,喻英俊杰出之士。
⑦ 位卑句:总是把罪责归咎于职位低的人。
⑧ 孔悼:沉痛至极的哀悼;孔,大。
【语译】
今年本来是苦于干旱,才下了一场雨就到处是浩浩洪水。桑干河水已经向北决口,滹沱河又向南泛滥。京城的百姓被淹大半,洪水泛滥如横扫千里。皇帝仁慈,虽然紧急赈灾,但怎能避免还是有穷苦百姓求告无门。招致灾害,是大臣的罪责,所幸已从宽谴责。为什么反而追求淫乐,恣意地铺张宴席。我皇上正年富力强,依赖左右有人来辅佐。谁担负着“致君尧舜上”的职责?是那些年老的智者,据说都是杰出人才。历来有罪的,都是职位低微的人,我不禁慨叹起来,内心充满沉痛至极的悲哀。
【附录】
此诗当是不满于位尊之昏聩老者无治理国家之智慧,一出事就归罪于下僚。首八句,写由旱而忽涝,桑干与滹沱两河决口,洪水如扫,京畿之民大半被淹,朝廷虽然赈灾,但难免还有百姓穷困无告。接四句,怒斥权臣本有罪责,却受宽限不思悔过,反而宴饮行乐。尾六句议论,现今皇帝正年轻需要辅佐,那些年老而称有智慧的人正应负起“致君尧舜上”的职责,反而归罪于位卑之小臣,真是令人悲哀也。2011年6月4日我再读此诗,不禁觉得历史如此相似。今年亦是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先旱而后涝。昨日久旱的京城,也是忽来暴雨,也似郑孝胥写诗的当年“今年本苦旱,一雨遽浩浩”。一场大雨,京城就成了“积水潭”了。
五月六月交,雨势昼夜大。中宵闻嘂呼①,巷屋纷倒坏。朋亲断奔视,消息各狼狈②。忍盦庭柳拔③,乙盦床书败④。经旬观檐日,云意仍叆叇⑤。众情余震惧,传说播灵怪⑥。乃云卢沟绝,蛟螭骋狡狯。丰台十数乡,筑堰幸自卫。河神蛇服出,巫语索祭赛⑦。方当风雨黑,昆明势犹倍⑧。神灯见十三,倏忽助澎湃。或言乃龙目,激波涌堤外。行宫墙甫合⑨,荡突渺疆界。奔腾谁能遏,閴若潮自退⑩。游幸非所宜⑾,毋乃神袛戒⑿。老鼋过城隅⒀,容与状无畏⒁。都人夙好事,填道杂粉黛。阴奸竞得意,熟视但我辈。
【注】
① 嘂:同叫。
② 狼狈:艰难窘迫。
③ 忍盦:王仁堪(1849-1893),字可庄,号忍盦、忍龛、公定。同治十三年(1874)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三年(187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官镇江、苏州知府。有《王苏州遗书》十二卷。浙江嘉兴人。
④ 乙庵: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曾官刑部主事、员外郎、总理衙门俄国股章京。着有《海日楼诗集》等。
⑤ 叆叇:浓云蔽日。
⑥ 播灵怪:传播神怪的故事。
⑦ 祭赛:祭祀酬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秋收之后,这一村疃人家轮流着祭赛。” 明沈一贯《老鹞行》:“有狐绥绥窟其顶,据危布巧张魔军。公然出入索祭赛,移精屋底惊钗裙。”
⑧ 昆明:指颐和园中的昆明湖。
⑨ 行宫:皇帝皇宫之外外出所住处。
⑩ 閴:阒的异体字。阒(qu4),寂静。
⑾ 游幸:皇帝或帝后游玩。
⑿神袛戒:神怪警告。
⒀ 鼋:大鳖。
⒁ 容与:从容不迫。
【语译】
五六月间,雨势昼夜都很大。半夜听到呼叫,巷子的房屋有一半都倒塌损坏。朋友亲属之间都中断了来往,听到的每个消息反映的都是艰难困窘。王仁堪庭院中的柳树被连根拔倒,沈曾植书橱中的书籍也浸蚀损坏。一连十天看屋檐的日头,雨云仍然是遮天蔽日。百姓的内心受惊吓,只剩恐惧,互相传说散播着许多神神怪怪的事。说的是卢沟河决口,乃是叫龙兴风作怪。丰台那里十几个乡村,意图筑圩自保,河神穿着蛇服出现,巫师说是索要祭祀。正在风高雨大的黑夜,昆明湖的雨势要比别处大一倍,看见十三盏神灯,一霎时鼓动起很大的波涛。有人说那是龙眼睛,龙在激荡波浪涌到堤外。行宫的围墙刚建好,冲击得没一点剩余的痕迹。水势奔腾,谁能遏制?静下来又像海潮自己退去。皇族游玩建设的园林是不适宜的,莫不是神灵在告诫。一个大鳖游过城墙角,从容不迫,那样子什么都不怕。京城的人从来都好事,塞满街道来看热闹,其中还夹杂找女流之辈。阴暗中的奸邪都在得意横行,看清楚这些的只有我们这样的人。
【附录】
一、此年大水。据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一则载,“庚寅夏,北京大雨,绵延四十余日,城内各市巷水深二三尺至七八尺不等,永定河漫卢沟桥,水至永定门。……与嘉庆十三年、光绪十九年之雨,同为北都三大水灾。”文中并载王仁堪一信自言“都门淫潦,屋壁皆颓,……敝居六十余间,几无片席干处,修葺墙宇,整比书帖,近始复旧。”可见水患之大。
二、此时描绘京城大水期间之怪事。首八句写雨势之大:屋倒、断交通、树拔、书潮。接四句总写雨势经旬不散,百姓惊恐,怪事、传言多有。接下来,先用六句写卢沟决口,丰台有蛇神出现,巫师要求祭祀。次用十二句写昆明湖的怪事:夜里出现十三个神灯,有人说是龙眼,冲决了行宫围墙,一霎时又退去——说是神祗警告,皇帝游幸是不适宜的。然后四句写一老龟在城墙边,市民都去观看,以至堵塞街道。末二句议论说,“阴奸”之物都很得意,而看得明白清楚的只有我辈而已。——此阴奸只是指的怪物吗?
公卿喜接士,清望雅所归①。良莠虽杂陈,此意未可非。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谨身保令名,庶足酬知己。如何务茍得②,暮夜靡不为。坐令倒屐人③,鼠璞遭世讥④。少年固可尔,垂老无奈痴。阴求或不餍⑤,恚怒仍怨咨。纷吾二三子,名盛毁亦随。朋友有难言⑥,我怀良郁伊⑦。
【注】
① 清望:清正的声望。
② 苟得:一时贪求。
③ 倒屐:倒屐相迎,急于出迎穿倒鞋,古时常用来形容求贤若渴;屐,古人穿的木鞋。
④ 鼠璞:劣质的有名无实之物。语出《尹文子·大道下》:“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为腊者为璞。周人怀璞为郑贾曰:‘余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齐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⑤ 阴求:暗中营求。
⑥ 朋友句:朋友有这样的情况,难以和他说。
⑦ 郁伊:幽愁。
【语译】
公卿大臣喜欢结交士人,清明的声望正是由此所得。公卿大臣们虽然是良莠杂陈,这种意图却不可否定。我说你们这些做士人的,难道没有洁身自处之方?谨慎地立身,保全自己的好名望,才能够报答真正赏识自己的人。为什么追求一时的不义之得,白天黑夜地钻营?因此使得那些求贤若渴的人,分不清鼠与璞,遭到世人的讥笑。少年人还可以,老年人这么做,莫不是有些痴呆?有的人暗中追求得不到满足,就怨怒、牢骚、嫉恨。这样的人,不止两三个,名声大了,诽谤也随之而来。朋友也难以向他明白进谏,我内心真是很忧虑。
【附录】
首四句,公卿喜欢接纳士人,因而博得美名。虽然士人也是良莠不齐,公卿们的这种美好心怀确是无可厚非的。接下四句,告诫读书人,要谨身保名,才可以酬答他们的知己之遇。随后八句,指斥士人中的一种不良现象:无日无夜都为了个人贪求,使得赏识自己的人蒙受不识人的恶名。少年人如此,年长者也如此。暗中营求得不到满足,就怨怒于人。诗末四句,是描绘作者的隐忧:我朋友中也有二三个人,名声大了,批评之声也随之而来。我想劝解却又难以启口,真令人忧愁。
习静必于动①,解人无不可②。马足复车尘,中着瞢腾我。侧肩入戏场,里耳聚已伙③。众生等螟蛉④,吾岂殊果赢⑤?绕梁遇法曲⑥,赏音久亦颇⑦。持此较奔波,所得讵幺么⑧。
【注】
① 习静句:于动中修得静。
② 解人句:懂得(这道理)的人,在什么环境中修习都可以。
③ 里耳:俚俗人之耳,比喻一般人低下的欣赏能力和趣味。《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
④ 螟蛉:一种绿色小虫。
⑤ 果赢:一种寄生蜂。常把卵产在螟蛉腹内。《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蜾蠃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清黄遵宪《番客篇》:“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鞹。”
⑥ 绕梁:形容声音好听。《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⑦ 法曲:一种古代乐曲。
⑧ 颇:偏。
⑨ 幺么:甚细小,不足道。
【语译】
修习守静之道,必须在动中才能修得。懂得这道理的人,什么环境中都可以修养自己。乘马奔腾,又扬起灰尘,中间就搁一个懵懂无所谓的我。侧身挤进唱戏的剧场,那里已经聚集着许多不会欣赏的人。众生如螟蛉小虫,我和寄生于螟蛉的果嬴又有何区别?遇到绕梁三日的好歌曲,喜欢这样的音乐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的偏颇。把握这样的认识去奔波劳累,所得到的还会小吗?
【附录】
一、此诗郑孝胥自道其处世之术:动中取静。首二句总起,修息心静必在动中,懂得此道理的人,什么环境都可“习静”。接四句举两种环境——车马奔波中与戏场——都可以习静。七、八句言我与众生有何区别?均是螟蛉果赢之属。九、十句再举例说,如果长久地欣赏美妙的歌曲,未免审美倾向也会偏颇。诗末二句总结说,把持动中习静之理,所得怎么会小呢?
二、据《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廿七日(1902年7月2日)记曰:“拔可云,严幼陵谓余举哲学入诗,自古所无也。”,大概就是指此类诗而言。
冷淡自为欢,所居必移情①。今年清溪旁②,欠我勃窣行③。画舫弦管脆,草堂风月清。底用持夸渠④,政缺一水横⑤。日西引散步⑥,巷尾欣未经。豁然得纵目,迤逦带高城⑦。初来尚见底,再来波遂平。石桥偶俯眺,尘颜写空青。王邸郁葱葱,林中露飞甍⑧。垂鞭马上郎,何物生宁馨⑨。归来急作书,记此眼暂明。江湖是吾性⑩,朝市非公能。
【注】
① 移情:感发情怀。
② 勃窣:摇曳。
③ 渠:他,指上二句的景色。
④ 政:同正。
⑤ 引:吸引。
⑥ 迤逦:形容水流漫长弯曲。
⑦ 飞甍:高楼飞檐。
⑧ 宁馨:即宁馨儿。《晋书》:“王衍,字夷甫,神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⑨ 江湖性:旧时指隐士的居处。 晋陶潜《与殷晋安别》诗:“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⑩ 朝市:泛指朝廷等名利之场。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宋苏轼《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公,当指友人。具体不详。
【语译】
在冷淡生涯里自我寻找欢乐,你所居住的地方也能感染、激发你的情感。今年清溪旁,还缺少我随意地游玩。那画舫清脆的丝竹管弦声,那草堂清朗的风花雪月景,哪里用得着拿这些来夸耀,正是都缺少一条像这清溪一样的河水横卧在这里。我随着西行的落日散步,欣然地走向从未来过的这小巷的深处。眼前豁然开朗,可以纵目远望,弯弯曲曲的河水映带着高高的城楼。这河水我初来时还浅得几要露出河床,这第二次来水就要与河岸一平。登上石桥偶然俯视,水中我颜面的倒影那样清净,像洗去了一脸的风尘。王府的宅院,树木郁郁葱葱,从林木中露出栋宇飞檐。马上少年拿着马鞭,是什么人家生了这么可爱的小孩?回来我立刻书写下来,记录这使我眼睛一亮的景物。浪迹江湖适应我的性情,争权于朝、争利于市,非我能力所及。
家书至却寄
书来意万千,隔此纸一重。持翦手自发①,尚恐读易穷②。向来喜夜书③,灯花剔瞳瞳。墨淡字断续,体势殊未工。实亦无所语,但道无恙侬④。欲知许时事,丁宁寻欢悰⑤。生理本可笑,日对蓬髪僮⑥。甚思逐春游,出门成孤踪。正月月圆时,斜街鼓冬冬⑦。二月月圆时,我在官学中。诗就还独吟,书史颇亦攻。署中时来云,某日当趋公⑧。赁车便应去,车声何玲珑。友朋有几人,旬馀或相逢。笑谈破无俚,神情终悤悤。说归渐可厌,画饼饥岂充⑨。回头看庭树,谁能送飞鸿⑩?
【注】
① 手自发:自己用手打开(信)。
② 穷:尽。
③ 夜书:夜里写信。
④ 无恙侬:侬无恙。
⑤ 欢悰(cong2):欢乐。
⑥ 蓬发僮:蓬松着头发的儿童,此指关学的学童。
⑦ 斜街:郑孝胥北京居处。
⑧ 趋公:去办公。
⑨ 画饼:形容不可能的愿望;语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⑩ 飞鸿:书信;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语译】
家中的书信到了,承载着万千情意,但终觉隔着这一层纸。拿剪子亲自打开信封,还担心很快就读完了。从来我都喜欢夜间写信,把油灯一遍又一遍挑得亮瞳瞳。信上的字迹,浓淡不一,断断续续,笔体、笔意显得特别缺乏功力。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说我现在身体无恙而已。我想知道家里现在的事情,但却只有叮咛我自寻欢乐的嘱咐。我现在的生活其实很可笑,每天都面对着头发蓬松的小孩子。很想追逐春光去游玩,一出门就是一个人,形迹孤单。正月月圆的时候,下斜街这里鼓声冬冬;二月月圆的时候,我在官学中教书。诗篇写完还是我一人独自吟赏,也很用心去攻读文史书籍。官署中时时有人来说,某某天要到署中去办公。于是租个车便去了,车声辚辚,倒也中听。朋友有几个人,有的十几天就一聚首。说说笑笑,打破无聊,但神色总觉得来去匆匆。许诺说回归故乡也渐觉厌烦,画饼岂能充饥?回头我望着院中的树木,谁能给我捎这封信呢?
大七黠可怜①,岁暮甫断乳。孟冬我行时②,识字已百许。渠姊强解事③,笑语颇楚楚。见舅肆顽痴④,娅姹聒大母⑤。小七虽未周⑥,神气溢阿堵⑦。汝身尚抱疾,课读底须苦。十三毕经书,那不见渠父⑧。今年过三十,偃蹇困尘土。微官羁辇下,剧似搬姜鼠⑨。更无旁人嘲,餐饭讲训诂。昨朝值无事,出城日当午。道旁见笼雀,倾囊唤买取。开笼瞥四散,幸未伤翅羽。追飞似公妪,啾唧上邻宇。放生事大好,愿力庇儿女⑩。更求得暂归,归时汝应愈。
【注】
① 大七句:郑孝胥长子郑垂小名大七,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此年已三岁。黠可怜:聪明得可爱。
②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当指上一年的十月。
③ 渠姊:他的姐姐;指郑孝胥长女郑景,生于光绪十年,此年已六岁。渠,他。
④ 舅:旧时祖父亦称舅。
⑤ 娅姹句:娅姹,象声词。大母,祖母。
⑥ 小七:郑孝胥次子郑禹,上一年生,此时未满周岁。
⑦ 阿堵:此指眼睛;语出《世说·巧艺》,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为照,正在阿堵中!”
⑧ 那不句:不见你父亲也这样。郑孝胥年十三读毕《十三经》。“郑孝胥聪明过人,好学强记,站在阿父桌旁,背诵十三经,如瓶水流泻,常受父执辈的夸奖。”(叶参等《郑孝胥年谱》)郑孝胥在1892年写给黎受生的诗中也称:“吾年十二熟《礼仪》,暗诵全部色不挠。”“治经念自小学起,桂段严王手勘校。”
⑨ 搬姜鼠:俗语,比喻劳而无功。明朱国桢《涌幢小品·竹轩》:“﹝徐本﹞独嗜书,每得一书,手自披对,缺板脱字,则界乌丝栏纸,乞善书者补之。笑谓人曰:‘吾犹老鼠搬生姜,劳无用也。’”清陶琏《示诸生》诗:“入世翻同虫食蓼,著书笑比鼠衔姜。”
⑩ 愿力:佛教语,誓愿的力量。
【语译】
大七聪明淘气得可爱,年末刚刚断了喂奶。初冬我离开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一百来个字。你姐姐开始懂事了,说笑起来很是楚楚动人。看见舅舅就撒娇顽皮,唧唧呱呱和奶奶说个不停。小七虽然未满周岁,眼睛里充满精气神。你现在还有病在身,学习功课不必太刻苦。看不见你爸我,十三岁就读完了经史书籍,今年过了三十,还是困顿在下层。做一个小官,被拘束在都城里,太像那搬姜老鼠,劳而无功。连被人嘲笑都不值得,靠讲书解字来挣口饭吃。昨天早晨赶上没事,出得城来已是正午。道旁看到有人卖一笼子的鸟。拿出口袋中全部的钱招呼买雀的全买下来。打开鸟笼看见它们四散飞走,万幸的是都没有伤到一毛一羽。鸟儿追逐飞翔好像是有功有母,叽喳叫着飞到了旁边的屋上。放生是大好事,我以此发愿保佑我的儿女。更希望我哪怕能暂时回家,回家时你的病也应该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