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性德《画堂春》翻译

 心怀感恩之立 2016-11-12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分类: 诗词歌赋

原词:
《画堂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画堂春》赏析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上阙的意思是: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人,却偏偏不得不分隔两地,各自黯然神伤,相思相望。下阙化用了三个典故:一“浆向蓝桥易乞'指的是裴航的故事,裴航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行到蓝桥驿,偶遇云英,因樊夫人指点,向云英母亲求婚,云英母亲要求裴航找到玉杵为聘礼。裴航找到之后终与云英成婚。这句是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于我来说并非难事。而“药成碧海难奔”指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用纵有不死灵药也难以上青天来比喻纵有海枯石烂的感情也难再与情人相见的无限恨事。最后两句说的是如果有朝一日能够相依相偎,便是贫穷也无所谓的美好愿望。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思恋,对相爱之人不能在一起的愤恨与无奈以及对爱情的怀恋与期待。
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成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纳兰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令人思考的是,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深受皇帝器重的宠臣,纳兰性德何来如此情怀。可是,当我读完他的词,慢慢的从词中找到踪迹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他本来就是谪仙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谪仙般的人物,有着谪仙般的情怀。他是个痴人,一个对感情执着而又孤独的人。这首《画堂春》也正是他这个特点的最好体现。
词的一开始,他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正说明了这首词所写的对象。单看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辈;一双,两个。这里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再细细体会,想到这里用的是一双这词,会想到,这里的两个人,会用一双,自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恋人,而接下来的一句证实了这个想法,争教两处销魂。如果不是恋人关系的话,这争教两处销魂是怎么也不会出来的。可是,这里会有人问了,既然是恋人,那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两处销魂呢?所以接着,作者说明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到了这里,相信读者的心了跟着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是何等的残酷,也难怪作者会问天为谁春了。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画面,一对恋人,被迫分开,彼此相思种种,这日两人再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接着,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
这首词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实在不愧是纳兰词中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