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上练,到底练的是什么

 矦文摘 2016-11-13

【1】

 

有人静坐,静坐的连自己是谁都忘了,真正达到了庄子所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后来回过神来,想象各种人生情境,更加自信可以解决一切人生问题。

但一遇问题,麻烦就来了,怎么做都不能让别人和自己满意,有时候甚至无法解决。

他问王阳明,这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静养的结果,人必须要去事上练,才能立得住。

事上练,是王阳明心学除了“立志”外最重要的概念,提出事上练的原因是,很多人静坐的过了头,明明内心已经平静,仍然向死寂中求。最终,一遇事来,手忙脚乱。

看似很简单的三个字,其背后隐藏着阳明心学的天机。

阳明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有的概念、理论都一目了然,但其背后却相当复杂,只有理解了他的复杂,才能对这些概念、理论深有体会,从而坚信不疑地去遵循。

 

【2】

 

事上练,简单看,无非就是去行动,以各种行动来验证内心的光明。作为行动哲学,王阳明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无可置疑。但为什么、必须要去事上练呢?

王阳明说,我们的心不是主体,心是以天地万物为主体的。心主导的眼耳口鼻自然也就不是主体,眼以百色为主体,耳以百声为主体,口以百味为主体,等等。

通俗而言,我们的心不动,就等于是死的,等于没有。心必须要去万事万物上呈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心。遇到美女,心就会指示眼睛去思无邪的欣赏,闻到美味,心就会指示嘴巴去无贪欲的品尝。

我们的心、眼耳口舌存在的意义,就是它们在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就等于无。

 

【3】

 

事上练,练的不是事情本身,练的是我们的心。

我们看到名、利、权、势,心要正,如果它属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拿来,如果它不属于我们,就毫不犹豫地推辞。拿还是不拿,只是一个良知的判定,判定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心安与不安。

当取富贵即取富贵,不当忠诚则不忠诚,当杀人则杀人,不当救人则不救人,当与不当之间,亦是一个良知的判定,判定的标准也是我们的心安与不安。

由此我们可知,事上练,所练的事并非都是世俗意义的好事,好事与坏事,看似泾渭分明,其实是混沌一片。心学上所谓的好事与坏事,就是适宜自己的事和不适宜自己的事。

我们在不停地去成就事情时,所练的就是找到适宜我们的道理。

专心致志的寻找这种道理,你必能找到。当你把它找到后,就要坚定无疑地信任它,最后信仰它。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只要有了信仰,就能心想事成,无论艰难险阻,都不会退缩。

但是,还有比信仰更伟大的力量,那就是本能。

 

【4】

 

良知是一种本能,理论上,致良知也是一种本能。但人人皆有的本能——良知被遮蔽后,致良知就丧失了本能的性质,王阳明让你去事上练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致良知”重新回归本能。

当良知被遮蔽时,致良知非但不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且就是一堆狗屎。良知的确在,熠熠生辉,但你不致它,正如站在太监立场的绝色美女,之于太监而言,绝色美女就是狗屎。

致良知,原本是自然而然的。但所有人都说了太多假话,做了太多违背良知的事,已经成了混账,自己竟然还不知。

我们要把致良知当作是本能反应,事上练是一个途径。

所以,我们事上练的目的,就是把致良知当成本能,当作条件反射,一遇情境,即可发动,由不得思考,转辗反侧。

到那时,你就知道,本能的力量有多强大;到那时,你才有资格说,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