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古代能工巧匠之: 细数鲁班的发明干货,很好很全面

 Moia藏经阁 2016-11-13


提到鲁班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这个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着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鲁班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航空界的始祖,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开开眼,细数一下鲁班那些神奇的发明吧。



鲁班像

 

木工工具


锯子


相传有一次鲁班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古人使用锯子做木工


曲尺


《孔乙己》中写道“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孔乙己》中的曲尺形大柜台


这里面提到的曲尺传说由鲁班发明。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有了曲尺,人们在日长生活和建筑施工当中就有了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如测量物件,加工东西,度量长短和划线、平、折等。



木制曲尺


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鲁班发明的墨斗


刨子


相传有一次,鲁班见农人用耙子把地耙得很平,便从中受到启发,回家便制了一把平刃平面的刀,上面盖了块铁片,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把刀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下,木头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头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窄刀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刨子


古代兵器


云梯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古代云梯复原图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现代消防云梯


钩拒


“钩拒”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墨子·鲁问》中记载了钩拒在作战中的使用情况:从前楚国人与越国人在长江上进行船战,越国人凭着水势屡次打败楚国人。公输盘从鲁国南到了楚国,开始制造船战用的武器,他造了钩、镶等设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进攻就用镶推拒它。楚国人凭着这种优势,屡次打败了越国人。现在常玩的拔河就是从钩强演变而来的。


一种钩拒示意图



拔河比赛


其他发明


雨伞


鲁班的妻子传说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说伞是她发明的(也有记载说是鲁班妹妹的发明)。在古时候,雨天和炙热的夏天困扰着人们,人们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鲁班围绕着他的四邻建造了许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让人们在狂风暴雨的季节自由地外出活动。鲁班的妻子这时照着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样式,制成了一个重量轻且“活动的”竹亭子,这当然就是雨伞。他的妻子对鲁班说:“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动。我的伞,能带它到处走动并可以在各种季节里提供防护。”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鲁班妻子发明了伞


早期油纸伞伞梁结构


石磨


当时人们为了制作面粉,都是把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而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因此,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石杵


有一天,鲁班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因为年岁大举不起石杵,所以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然后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古代使用的石磨



现代常用石磨


打井技法


据说,第一个在地下掘出水来的人是舜帝,而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在初期,人们挖出的“水井”很不讲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渴掘井”的应急水坑;鲁班发明创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现了修葺井壁的石井、砖井、陶井、灰井和木井,同时人们才懂得了建井台、筑井亭以防污水流入保护水井。在今天的滕州,还保留着比较完好的鲁班井。



鲁班井复原图



鲁班井的井口石


滑轮


拉水的滑轮也是鲁班发明的。当年鲁班看见乡亲们一头挑着瓦罐,一头挑着一团井绳走上井台,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来时,他觉得乡亲们太辛苦了,于是千思万想又想出了拉水的滑轮。滑轮“转”成了辘轳,辘轳又“转”成了风车,风车又“转”成了水车。



黄河上的水车


锁钥


在周穆王时期,已有简单的锁钥投入使用,形状如鱼,但容易被打开安全性较差;鲁班对锁钥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后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真正提高了锁钥的安全性,能够省去以往需要专人看守的工作。



早期锁钥



鲁班改进版锁钥


飞鸢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才成,但是只飞了一天就坏了。根据《墨子·鲁问篇》的记载,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传说第一次飞行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现在在潍坊风筝博物馆西面,就耸立有一尊鲁班的铜塑像,并被插上了象征飞翔翅膀的风筝造型,以纪念这位风筝始祖。



飞鸢复原图



木鸢设计图



山东潍坊的鲁班铜像


现在提到工匠精神,瑞士、日本、德国都以此进行标榜;“中国制造”在面临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尤为重要。中国自古以来,除了鲁班,还有无数匠人在中国制造的传统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就是中国工匠精神最好的代言人。请期待小编接下来几篇关于中国古代工匠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中国古代的工匠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