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到底代表着什么?

 尤里蒙提 2016-11-13



做梦的意义
做梦的意义

有人问,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到底代表着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梦境都有意义?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看到过北方冬天窗上的冰花吗?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有冰花呢?冰花是结在室内还是室外呢?为什么有些冰花杂乱无章,只是冰晶的随机凝结;而有另外一些冰花却又精美得令人叹为观止,形成美丽、对称而有规律的图案,犹如上帝之手所绘就。

冰花形成的原理我知道,那是因为室内热气在窗户上遇冷而迅速结成六角形的小冰晶,一个个小冰晶的自由组合就形成了冰花。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看来是如此随机的组合有时候会形成如此美丽、对称而有规律的迷人的冰花图案呢?这似乎至今还是一个迷——就如同梦境一样。

我们的意识遇到冷酷的现实而被压抑到了潜意识,并最终形成我们的梦境,就如同热气遇冷而结晶成为冰花一样,具有相同的原理。而更加令我们惊奇的是,梦境与冰花的形成规律竟然如此相似——我们有些梦杂乱无章,只有一些片段和情节,就如同杂乱无章的冰花一样;而另外一些梦,却犹如一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舞台剧,其构思的精巧,情节的连贯,结局的出人意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这也犹如某一天早上醒来在窗户上看到的精美绝伦的冰花一样。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梦都有意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梦境的意义进行定义和界定。我的定义是,所有与心灵有关的梦境即是有意义的,反之则是无意义的。这样,梦境就可以分为两种——有意义的梦和无意义的梦。

我们先来看无意义的梦。无意义的梦有几种,一种是神经系统的兴奋延迟所造成的梦境,比如你某一天看了一个刺激的电影或电视剧,或者你玩了刺激的游戏等等,于是晚上做了情节诡异或者杂乱无章的梦。这样的梦就是没有意义的梦,因为无关心灵,只与神经系统的不自主兴奋有关,是在睡眠时神经系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造成的。

另一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梦,比如说你临睡前饮水过多,你就有可能会做想上厕所的梦;或者睡觉时手搭在胸口或者侧睡时一边手臂被压迫得麻痹了,你就有可能会做噩梦或者手臂断裂受伤的梦;如果有小虫子在你的身上爬,你就有可能做全身发痒的梦等等。这样的梦也是无意义的梦,同样因为无关心灵。

有意义的梦也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病理意义,也就是说,可能由于你身体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器官的病变,通过梦境反映出来。这类梦,因为传递了身体疾病的信息,因此是有意义的,对我们而言,具有健康的意义。

另一种则是我们主要要探讨的有意义的梦,即心灵意义的梦。这样的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造成的梦。这样的梦是触及心灵的,所以是有意义的。

说到梦的意义,到底意义何在呢?其实,梦的意义是指向做梦者的,与他人无关。梦的意义,是一种个体体验的意义。这种体验,带来对自我的认识,人格的升华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也就是说,梦用一种独特的智慧引导我们面对支离破碎的人生。

梦的这种主体体验意义,说明了梦的主观性,也表明了它只对做梦者本身有意义,对别人没有意义。因此,一个梦如果不能被做梦者所领悟,探梦就失去了意义。

还有一种梦,叫做白日梦,就是我们白天发呆时做的梦。白日梦与我们入睡时所做的梦其实是由本质的区别的。白日梦是一种意识的狭窄状态,是一种类似于催眠的状态,但是,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意识,只不过这种意识变得狭窄了,由于其聚焦在某一个兴奋点上,所以关注的广度没有那么大了,从而深陷在某一个兴奋点上自由驰骋,形成某种类似于幻觉式的情境。

而梦呢,却是潜意识的舞台,起主要作用的是潜意识,是潜意识改头换面之后的显现,与白日梦有着本质的区别。白日梦倒是倾向于一种类似于佛洛依德所说的“愿望的达成”,更多的倾向于欲望;而梦境呢,更多的倾向于情绪,似乎更倾向于一种“冲突的解决”或者说“被压抑潜意识的释放”。

说了这么久,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哪些梦是有意义的,哪些梦是没有意义的呢?说句实话,在没有把梦境全面探索完之前,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来判断这个梦境是否有意义。然而,探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光讲理论是没有用的,需要良好的探梦技术。下面我来讲一讲探梦的技术和方法。


探梦如同侦探一样,是需要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一个过程的。一般而言,探梦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展开。

第一个层次是要寻找导致梦境的生活应激事件,这是大部分梦境的诱因。这样的生活事件一般而言都是比较近的,大部分是一两天内的事情。通过梦境中的情绪表达可以启发做梦者的思维,从而帮助他找到做梦的诱因。当然,也有一些事件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是可能是心灵触动十分强烈的,也可以说是心灵受挫非常严重的,在压抑了很久之后才在梦境中显现出来。因此,如果在最近一两天的生活事件中找不到诱因的话,可以追溯更远久以前的事情,来挖掘做梦者心灵的创伤。

在这个层次的梦境中,更多地涉及到的是潜意识工作的原理,即转移、投射、合理化等防御机制的模式(见附件)。这样的梦境更加符合弗洛伊德关于梦境的理论——梦是压抑的潜意识改头换面之后的显现。

如果在生活应激事件中找不到线索,那就要深入到第二个层次来寻找梦境的诱因了。这第二个层次的梦境诱因,不是如第一个层次那样是一种个体和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事件之间的冲突,而是一种与生存生活环境的冲突,也就是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包括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情感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隐隐约约感觉到的环境应激压力,在这个快节奏和浮躁的社会中,往往不会被我们所重视或者容易被忽略,但是却在天天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和心灵。这种环境应激,不像生活应激事件那样是一种点式压强应激,不是那种作用力很大但是作用时间很短的刺激。而是一种弥散式的包裹式的压力,如同水的压力一样,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但是却真实存在。这是一种我们感觉作用力并不大,但是却每天都会作用于我们心灵的应激环境,长久的这种应激容易造成心灵的疲惫。

要探寻这样的诱因,一般而言要从象征意义以及隐喻等方面去寻找突破口,从涉及到社会、文化、道德、民俗、传统、禁忌等有关的社会压力中去寻找突破口。这样的梦境,更加接近于卡尔·荣格的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其中的神话原型,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圣童,智慧老人,大母神等等,都有文化和民俗意义上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做梦者内心的原始恐惧。是一种个体和社会的冲突。

通过这样的探寻,如果仍然无法在梦境中发现意义,则我们不得不把触角延伸到个体人格的最深处——自我。我们说了,第一个层次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第二个层次是个体与社会或种类之间的冲突;第三个层次,则是个体自我内部的冲突,是一种追求人格完善所导致的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人格升华的需要,是一种自我内省的反映。

我们人格先天的缺陷,如同阿德勒所指出的那样,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感”。但归根究底,是一种内心追求趋向完美和谐的本能要求。这种心理本能,就是弗里茨·佩尔斯所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型心理学)的内核。这个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否定的那一部分人格,即所谓的情绪洞穴。我们的本能就是要去填补它们,从而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达成统一和谐和一种形而上的完美是我们的心理本能。因此,我们会在梦境中展现我们的情绪洞穴,展现我们自我否定的部分,从而通过梦境来修复我们的人格,使之得到完善。

因此,在人格这个层次上,我们只能依靠个体经验和感受。这时候,我们就将整个梦境交给做梦者,让做梦者对梦境中每一个细节以及所出现的每一个事物,包括人,动物,物品、物件,甚至风景、花朵、天气等去感同身受,去换位思考,去角色扮演,去描述感受。通过做梦者的描述方式,我们帮助他去发现自我中被否定的那一部分,即所谓的情绪洞穴,从而让他得到领悟,将残缺分裂的人格统合。

这个层次的探梦技术,更加强调做梦者主观的感受和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超越了解梦本身。在这里,探梦已经不是目的,而是变成了一个工具,一个反映做梦者内心世界的一个媒介物,如同墨迹测试中的墨迹一样。在这个层次上,梦已经不具备实体的意义了,而是一种纯粹心灵投射的镜像了。

然而,这样的梦境探寻,仍然可以让做梦者获得个体人格升华的意义。


如果经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探寻,仍然无法找出梦境的意义。那么,我们只能耸耸肩膀,遗憾地说:“这是一个无意义的梦”——如同那美丽的冰花一样,虽然美丽,但是,我们却并不懂它。

当然,还有一种梦,虽然与心灵有关,也是有意义的梦,但是由于思绪太多而复杂,因此,在一个梦境中表达了太多的内容和情绪,从而不能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难以提炼梦境的核心诉求。这样的梦,是失眠者常做的梦,因为失眠者往往都是临睡前就思绪万千的,而且思绪具有非常大的跳跃性,这种思绪的跳跃性反映在梦境中,使梦境变得支离破碎。如果用冰花来比喻,这种梦就如同杂乱无章的冰花。所以,这样的梦,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归入无意义的梦境之中。

要真正理解梦境,就必须深刻理解人类潜意识的工作原理。因为梦境就是潜意识的工作。而梦境之所以像冰花那样随意和杂乱,是因为我们潜意识的防御机制的复杂多样性所产生的。面对同样的外部应激,出于不同的防御需求,就会产生不同的潜意识心里变化,从而在梦境中显现出来不同表象的梦境。正是因为这样,梦境才令我们如此难以捉摸;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概念、模式和象征意义来解释梦境中所出现的人物、事物和情节。

而那种构思精巧、结构完整并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梦境,那是潜意识的随机完美组合,就如同精巧对称的迷人冰花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神来之笔,是上帝带给人类的珍贵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