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守仁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木桩指路 2016-11-13

不少人对孔子的人生选择感到困惑:为了推行自己的道,不辞劳苦,到处奔波。说他想当官发财吧,他却视功名富贵如尘土;说他想成名成家吧,他却又安于别人的羞辱冷落。庄子曾经概括孔子周游列国的情形说:“再逐于吾,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他一心想造福天下,却没有人理解他,甚至有人放出话来:杀他无罪,羞辱他也不是过错。而他受尽折辱,一心不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他们到底图个什么?
  孔子的行为还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因为他毕竟多次与功名富贵擦身而过,只是他不想要罢了。像曹雪芹、蒲松龄这样的民间作家更让人想不通,他们穷居陋巷,一生潦倒,还有心情写什么《红楼梦》、《聊斋志异》,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他们的作品多么优秀,也不会有人给他们付稿酬,他们想发表作品,还得自己掏银子印书。他们到底图个什么?
  王阳明的话就是答案:“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一个人立定了追求目标,就像害了心痛病一样,想抛都抛不下,在实现目标之前,心里只有这件事,其他的事都无关紧要,就连哭穷叫苦的心情都没有。一旦达成目标,就有一种大病痊愈的轻松感。孔子之所以能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曹雪芹、蒲松龄之所以能够忍受贫穷之苦,其原因概在于此。
  大凡一个人想造就一番事业,必须立定一个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成功,就如没有空气人就不能存活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目标不专一的人,他再勤劳也是徒劳,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