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汉字本是竖着写的,何时开始“横行”了?

 叶老师YP 2016-11-13

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人的书写方式与现代人存在很大差异。现代人一般书是从左到右,横着写。古人则是从右向左,竖着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古人如此书写,又是设么原因导致了我们改变了这种习惯呢?

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自从结绳记事依赖,我们的先辈们写作介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从龟甲骨兽,青铜器皿,竹简丝帛再到现在的我们常见的纸张。中国汉朝以前是没有纸的,主要用竹简来作为书写工具,因为那时候丝帛比较贵。但竹简偏于狭长,汉字是方块字,毛笔比现代的钢笔,圆珠笔所占的书写范围要大很多。古人为了书写方便,就采用竖着写的方式,然后把一个个竹简穿起来,就是简书。

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后,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了竖着写,所以这种习惯就被保留了下来。一直到清朝的中后期,西方学术渐渐的引进到中国,要求文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改变过去从右向左竖着写的方式。清末刘世恩写的《音韵记号》就是一本横着写的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些学者如郭沫若,陈嘉庚先后向国家提出汉字“横行”的建议,受当时学术界的影响。1955年1月1日元旦出版的《光明日报》率先采用了汉字从左到右的横行书写形式。一直到1955年11月,全国17家中央报纸已有13家采用了横排方式,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统一改成横行的样式。

汉字“横行”不是人们求新求异的结果,而是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当时世界上的众多媒体和刊物都是采用横版的方式,要与世界接轨并赶上时代步伐。第二,汉字横排有利于阅读。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眼横看的时域要比竖着看眼域要大,所以横着看字方便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视觉的疲劳。第三便于各种数理化公式以及各种外国地名,人名的书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