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红学探索的沙龙;红楼梦爱好者的家园;为你分享不一样的金陵十二钗…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之我见(上) 《红楼梦》一书,是一部正反都有喻的奇书,除了正面故事外,反面还隐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情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作者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真史隐”嘛。
虽然书中有隐是客观存在,但是真要破译曹公在书中所隐之史实,确非易事。因为曹公将所隐之“史”,真可谓掰开揉碎,洋洋洒洒地揉进了八十回文章的各个角落,埋得很深,隐得很严,而且盘根错节,纵横交织,要想把所隐之史从某个章节中全面完整地剔剥出来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广引博征,牵一发而动全身,令人望而生畏。我对“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所隐之史,略有所获,虽心存畏惧,又惧“笨伯”之嫌,但参与心切,斗胆写出来,也就顾不了许多。下面是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 赤壁尘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舍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为了节约篇幅,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以上怀古诗中所涉故事情节,大部分为一般读者熟知,故而一般不予叙述;其次,凡涉及所隐之史的出处,以点到为止,不做大段引证。
从历史上看,凡属“怀古”,都是为了“论今”,也就是“古为今用”吧!对作者曹公来说,则是“论古伤今”和“论古讽今”兼而有之。更确切地说,是“论古传今”。曹公正是通过这十首怀古诗,将他背面所隐之史的梗概,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首《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之一。东汉建安十三年,雄踞中原的曹操,正处于志得意满之际,率八十万大军,乘战船沿长江南下,“舳舻千里,旗旌蔽日”,以绝对兵力之优势,直指东吴。曹操更趾高气扬,“横槊赋诗”,自以为胜卷在握。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使曹军全军覆没。“赤壁怀古”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经过激烈战斗后的悲凉场面。
作者曹雪芹所以怀赤壁之古,因为他与曹操有着由盛转衰的悲凉之今。作者曹家乃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一个“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式的百年望族之家中。怎奈宦海沉浮,历经雍正、乾隆两朝前后两次抄家之后,曹家遭到彻底败落的命运,只落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穷困境地,这与曹军全覆没之恶运何其相似。《赤壁怀古》正是“雪芹伤今”之妙笔。
第二首《交趾怀古》
全诗突出地歌颂了东汉光武帝手下大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显赫战功,功劳之大甚至越过了张良。在这里作者同样是采用了“借古论今”之术。曹家虽是五代包衣出身,但作者高祖曹振彦随清军入关,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战功显赫,《石头记》里的“焦大”就隐写了这个情节:“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作者所以要宣扬曹家对清王朝的奉献和战功,其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抗议清王朝对曹家的迫害。果然,在《淮阴怀古》诗中开始骂人了。
第三首《淮阴怀古》
《淮阴怀古》讲的是韩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是人们熟知的“受辱于胯下,乞食于漂母”,以及辅助刘邦打下汉室江山,并被封为“三齐王”后,在未央宫被刘邦的老婆——吕后所杀害。“壮士须防恶犬欺”,谁是恶犬?在作者看来,除了恶少,刘邦和吕后之外,更主要的还应包括清王朝的雍正和乾隆皇帝,这才是雪芹“怀古”的关键所在。还是用“焦大”的话来说:“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看!这是多么大的刻骨之恨!
在这首诗中,雪芹除了无情地抨击“恶犬”之外,还隐喻了漂母式的“柳姥姥”(刘姥姥)。按照“石学”学者的考索,曹雪芹有两个伴读丫头,一个叫做竺香玉,一个叫做柳蕙兰。在当时上上下下人们的眼里,前者是雪芹之妻,后者是雪芹之妾。在小说中有充分的描述,例如在“太虚幻境”与“警幻仙姑”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的“儿女之事”,以及梦醒后与袭人的“初试云雨情”,就是明显的隐写。不言而喻,“柳姥姥”就是柳蕙兰的母亲。
贫穷家庭出身的柳姥姥因受曹家的资助,得以在京城西郊落户。当曹家彻底破败,曹雪芹穷困潦倒之际,是柳姥姥帮助他料理家务等,从而完成了他的《石头记》巨著。对此,曹公雪芹是“一饭之恩死也知”的。
第四首“钟山怀古”
“钟山怀古”更是一首绝妙之作。钟山是南京紫金山,又称北山。南齐孔稚珪在“北山移文”中,讲了一个叫周顒的人,自我标榜不贪图名利,以清高自许,甘心在北山过隐居生活。可是一旦接到皇帝的诏书之后,就迫不急待地出山去当大官。因此而受到人们的嘲笑。那么,这首怀古诗,不论正面还是背面,所隐何人何物?粗看莫名其妙,细究则令人迫案叫绝。原来在这首的诗前后两句中,分别各隐喻了截然不同的人和事。
前两句隐喻的是作者曹公的情人竺香玉。曹雪芹之所以热恋竺香玉,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操。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雪芹和香玉的主要分身,贾宝玉将“沽名钓誉”者,归为“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这就是说,黛玉是从来不说名利之类的“混账话”的。那么,如此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竺香玉,要被超出凡尘呢?原来香玉成为雍正之宠妃后被封为皇后,却不是出自香玉自己的追求,确实是事出“无端”,纯属无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香玉“出凡尘”的呢?这就是怀古诗的后两句所隐喻的史实:原来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及其夫人王氏,不甘心第一次被抄家后,家道中落的处境,为了讨好雍正皇帝,他们牺牲了雪芹和香玉的幸福,强行收香玉为养女,以曹家小姐的身份送进清宫。他们本以为借此可以向清王朝邀宠,没想到事与愿违,正是由于竺香玉的缘故,曹家反而遭到第二次被抄家的厄运而彻底败落,当然也“莫怨他人嘲笑频”了。
第五首《广陵怀古》
《广陵怀古》取材于隋炀帝开运河,建隋堤,南游扬州之事。此诗反喻:竺香玉被封皇后,雪芹中举并官至州同,还在宫内当差,曹家一度中兴;雪芹与香玉毒杀雍正后,宫廷政变虽然失败,但香玉去寺院带发修行,与雪芹暗续旧情,再度风流,好比“蝉噪鸦啼”的隋堤一度风光。但好景不长,香玉怀孕产子事发,迫于当时各方面的压力,“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香玉上吊自杀身亡。于是“蝉噪鸦啼”的“隋堤风景”,也就成了“过眼烟云”。香玉的死,给曹家招来了第二次抄家,从此彻底破败。
(待续) 乔清楷,离休干部,原任北京建筑机械厂分厂厂长。写“红学”文章20余篇,发表在《红楼》、《红楼研究》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