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马话西游|三灾利害到底是什么?七十二变能避开三灾吗?

 青梅煮茶 2016-11-13

(前文书说到,悟空领悟了老师的暗示,半夜三更走后门来见老师,得到了长生口诀的秘传,暗中修炼,三年间有了脱胎换骨的功效。不过,他的学业并没有到此结束,他想得道老师更多的传授,还要接受更多的悟性训练。)

 

忽一日,祖师升坛开课,这一课讲的却是佛理,详解那禅修的公案,细剖那修行的法度。悟空最喜欢听师父讲这些外相包皮的佛家偈语,总有若有所悟之感,心里的一层迷雾,似乎每次听讲都能吹却一层,得以看得更真切,不由得神游天外。

 

正在出神,忽闻祖师唤道:“悟空何在?”

 

悟空忙躬身回答:“弟子在这里。”

 

祖师问道:“这几年你都在修习些什么?”

 

悟空情知秘授之事不可说破,便机巧地答道:“弟子近来读经,颇有所悟,自觉得通晓了些法性,悟道的根源也更强了些。”

 

祖师似是很满意,点头道:“你既然已经通晓了法性,坚固了根源,佛性已然注入神体,照此修习,早晚可得正果。只是,你还须再三小心,防备着‘三灾利害’啊!”

 

悟空一惊,猜想祖师所说的三灾,必定是有害长生的大灾祸,不由得迷惑起来:“既然身体坚固,自是不会老病而死,还会有什么三灾利害呢?”心里想着,口中就说了出来:“弟子不明白师父的话。我曾听说,修行到了最高境界,心神旷达,体内阴阳调和,水火相济,这就是百病不生,和天地同寿的长生不灭之体。既已长生不灭,又有什么‘三灾利害’呢?”

 

祖师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你修习得如何精气完足,神体坚固,也不过成佛成仙。然而你可知道,虽佛仙亦不免一死,此乃天道,不可违逆。修行长生之道,所修者身体不老不死而已。然则天道循环,若成佛成仙者都与天地同寿,天地虽大,恐也不能载之。故天降三灾,专以灭那得道长生之人,以保循环通畅之天理。你这可明白了吗?”

 

悟空顿时愁眉苦脸,说道:“我一心以为修习了长生诀,自然长生不老,却怎么还有这‘三灾利害’来害人?这‘三灾利害’究竟怎么回事,要该怎么化解,还请师父指点。”

 


 

祖师点头道:“我正要给你详解三灾。你须知道,长生不死乃是逆天而行,虽可修得,但不免天谴。五百年后天上会降雷灾来打你,这是第一灾,如果你能见性明心,便可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丧命。”

 

悟空忙问:“如何是见性明心?”

 

祖师道:“明心者,明了本心;见性者,明白真性。所谓见性成佛,世上最难领悟的,不是他人,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本心和真性情。若你能悟道,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自能忍恶无嗔,区区雷霆之灾还有什么躲不过的?”言讫,拈须微笑。

 

悟空心知祖师必有所指,只恨一时不得要领,只得又问道:“如果侥幸躲过,那第二灾又是什么?”

 

祖师见问,已知悟空并未领会自己刚才的点化,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来烧你。这火不是人间的凡火,也不是天上的神火,而是你体内自身的阴火。它从你脚底涌泉穴烧起,直透你的脑颅囟门。阴火过处,你五脏俱被烧成灰烬,四肢皆被焚为枯朽,纵然你有千年道行,到那时也都成一场虚幻了。”

 

悟空只听得心惊肉跳,但有觉得体内生出阴火似乎太过荒诞,师父当是另有所指,便极力回想在祖师书房看过的典籍,岂知越是着急,反倒越是头脑乱作一团,无奈之下只得抹抹冷汗,定了定神,又问道:“敢问师父,那第三灾又是什么?”说道这里,声音也不禁有点颤了。

 

祖师看他仍是不悟,叹口气继续说道:“若你仍能侥幸,活过这第二灾,再五百年后,又有风灾来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的季风,不是春暖花香的和风,不是严冬凛冽的朔风,而是你自身招来的‘赑风’,从你头顶的囟门吹入五脏六腑,过丹田,穿九窍,叫你骨肉为泥,全身消解。若避不过,任你大罗金仙也都休了。”

 

悟空只觉毛骨悚然,也顾不得去想祖师的话是否有弦外之音,忙忙地跪下叩头恳求道:“师父法力通天,既说了要避过,想来必有躲避三灾的法子,恳请师父怜悯悟空,教我如何避开三灾,弟子永世感恩!”

 


 

祖师心中暗叹:“我用我佛三灾来点化你,你却终究不悟,听不懂这三灾皆由心生,皆由欲作。明心见性,是让你大彻大悟,明白自己的本心和天性,不再受那欲望驱驰,做那愚蠢盲动,三灾自然不生,佛性自然永固。唉,可见这猴儿虽然聪明,不受些凡尘历练,终是难以彻悟。”

 

想到这里,祖师言由心生,脱口笑道:“避开三灾倒是不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这法子我却教你不得!”

 

悟空大为不忿,抗言道:“师父常言有教无类,况且我也是个头圆顶天,脚方踏地,一样有五脏六腑,有四肢九窍,和他人有什么不同?”

 

祖师笑道:“你虽然相貌上像是个人,可是你颧骨突出,尖嘴凹脸,比常人少了一对腮帮啊!”

 

悟空忽然福至心灵,听出了祖师这是在嘲讽他慧根不足。既是懂了,便不必恼了,悟空毕竟聪明,笑着回答:“师父请看,我虽然比人少了一对腮帮,但却比人多了一双嗉囊,这么算起来,却不是刚好抵得过了?”说着,大张着嘴,指着口中的颊囊让师父看。

 

祖师一听便知,悟空懂了自己刚才的话,用颊囊来表示自己虽然表面不足,但是却有内涵,不禁心下甚喜,笑道:“也罢!既然你用你那猴子的嗉囊来凑数,算你抵得过吧!要避开三灾也不难,我有天罡三十六般变化之术和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之术,你要学哪一个?”

 

悟空笑道:“弟子不懂什么天罡地煞,就拣多的学吧,请师父传我七十二变!”

 

祖师微笑道:“真是猴性,贪心不足!罢了,你过来,我这就传你口诀。”说着就附耳悟空,秘秘地把口诀念了几遍。

悟空终究是个绝顶聪明天生心猿,虽然领悟不到祖师所说的三灾利害其实就是嗔、欲、贪三戒,那也只是因为他尚未经历世事,无从悟起,然而对祖师所传的口诀,却是一通百通,当下就明白了大半,随后自修自练,不多时日,将那七十二般地煞变都学成了。

 

一天傍晚,众人吃过晚饭,在三星洞前赏玩落日余霞,正自说笑热闹间,祖师款步而来,和弟子们一同观景。大家陪着祖师说了一会儿话,祖师看见悟空就在身旁,就随口问道:“悟空,事成了没有?”

 

悟空知道师父这是在查问自己有没有练成地煞七十二变,正中下怀,得意洋洋地回道:“多谢师父教诲,弟子不敢偷懒,功课都已经修成,现在已经能够霞举飞升了!”

 

祖师略感惊讶,他当然听出了悟空话里有话的自矜之意,所谓“霞举飞升”,既是腾云驾雾的本领,也是得道成仙的别称。看着悟空随着学艺有成开始骄傲起来,祖师就故意说道:“你倒也有本事,竟然无师自通了!你且飞一下让我瞧瞧。”

 

悟空大喜,他修炼口诀日久,身体轻健,近日来竟能跃上云霄,驾云而行,早就喜不自胜,一心想在师父面前卖弄一下,这时听见师父让他飞,便抖擞精神,走到一朵云霞下站定,将身子往上尽力一跃,收腹缩身,打着连扯跟斗,跳离地面五六丈,再将身体展开,踏上了云霞驾云而行。不多时依旧驾云而回,腾身打着跟斗跳了下来,立在祖师面前,说道:“师父,这就是弟子修炼的飞举腾云的功夫,可还使得吗?”

 

祖师嘲讽道:“你一顿饭的时间,来来回回不过行了三里远近,这哪里能叫腾云,最多只是个爬云而已。神仙腾云,所谓‘朝游北海暮苍梧’,照此来算,你这慢吞吞的,小半天去不得三里远,怕是连连爬云都算不上呢!”说着大笑起来。

 

悟空大惭,红了脸问道:“请问师父,什么叫做‘朝游北海暮苍梧’?”

 

祖师微微一笑说道:“若有腾云驾雾的本事,早晨从北海出发,游过东海、西海、南海,最后再回到北海的苍梧。一天之内,把这四海之地全部游遍——这才算得上腾云呢!”

 


 

悟空听得悠然神往,却是难以置信,便摇头道:“这个太难了吧,怎么可能做得到?”

 

祖师微笑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悟空立时明白,师父又要借机传授自己腾云的本领,立即叩头拜了下去:“师父,你老人家好事做到底,索性把这腾云的本领一并教给我吧,师父的恩德,弟子永记在心!”

 

祖师点头答应:“你起来吧,我正要传你腾云之技。只是神仙腾云,都是蹬地跃起,或单足,或双足,跃至半空踏云蹬雾。你却不是这样,刚才我看你要打着连扯跟头才能跳跃到高处,才用手脚攀云。既是猴儿爱扯筋斗,我就因势利导,传你一招‘筋斗云’吧!”

 

祖师要传授悟空的“筋斗云”,除了腾云之术外,还有什么玄机吗?请继续关注。

 

(本文节选自《大圣心猿》第五回:妙论三灾传腾云变化,卖弄本领遭训斥驱逐)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马广彧,加拿大BC省中文协会会员,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至善中文学校教师;微信自媒体“国学微讲堂”公众平台主讲人;著有《史马老师讲国学》系列丛书,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