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猗园2016上海竹文化节余韵犹在

 老党1943 2016-11-13
                  古猗园2016上海竹文化节余韵犹在


    2016年10月31日,以“竹艺荟萃,传承经典”为主题,历时34天的2016上海竹文化节在上海古猗园圆满落幕。精彩纷呈的活动,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国竹珍品和文化艺术瑰宝,充分体现了“生态、园艺、文化”的活动内涵,给市民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尔,“竹文化节”虽时过近半月,而其神韵犹在。据园方及“上海花城”微信透露的信息所知:“自1998年至今,上海古猗园举办的“竹文化节”以竹为主题,充分利用古典园林亭台楼阁间的幽静,将明代建筑充分融入到绿竹猗猗的雅韵中,营造出令人心醉的“竹韵美景”。每届竹文化节,古猗园都会从竹种资源地引进一批具有观赏性的珍稀竹品种,通过精细的科技养护手段,佛肚毛竹、花叶桂竹、中华大节竹等缸栽品种在古猗园“落地生根”。为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求,竹文化节结束后,五组园艺小品将保留至年底。本周起,古猗园池塘内的残荷、花镜内的凌霄、枫叶天竺葵等将进入最佳拍摄期。”心动不如行动,不妨抽暇前往观赏一番。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竹》齐代  谢眺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庭竹》唐代 刘锡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从南大门进入,便看到一座照壁。照壁上的图案以“白鹤南翔”为内容,勾勒出南翔镇得名的历史传说,富有传奇色彩。

 
 
    故而古猗园每年“竹文化节”都凸显"竹"与“白鹤”的主题。图为竹编“白鹤展翅”

  这是一组以竹造景造型“农家乐”农家庄院的竹韵美景。

 
 
 竹院、竹门、竹户、竹窗、竹笠虚实结合

 
 
 
 美景依旧,锦上添花。

  
 
 竹编艺术屏风十多幅竹石、竹梅、竹荷写意中国画


 
 
 
    大草坪一侧辟有“竹知识科教”展示,宣传竹文化、普教竹知识,实物展览及竹种类介绍。

    古典园林亭台楼阁间的幽静,将明代建筑充分融入到绿竹猗猗的雅韵中,营造出令人心醉的“竹韵美景”。

    青清园建于一九八四年,是古猗园的园中园,面积三十七亩,广植慈孝竹、淡竹、哺鸡竹、紫竹、凤尾竹等十余种。体现了古猗园“绿竹猗猗”的意境。园内有荷风竹雨亭、君子堂、观月台、仕女鹿、顽石斋、竹林隧道等景点及数百龄的紫薇古桩,给人以清秀、淡雅、谧静之情趣。

 
 
 
 
 
  
 绿竹猗猗的雅韵
 
   “玩石斋”门前展示各种盆栽名贵竹子。
 
 
 
 
 禾本科箣竹属“大佛肚竹”

 
  圣音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c.v Tubaeform is)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毛竹的变种,竹杆内径为椭圆形,其竹竿下端大,向基部逐渐增大呈喇叭状,节间也逐渐缩短,形态别致,是名贵的观赏竹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竹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愈来愈广。


    圣音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Tubaeformis S.Y.Wang)又名异形竹、葫芦竹,刚竹属。

    


  
 
 
 龟甲竹


佛肚毛竹
 
 
 斑竹
大佛肚竹 

  
    又一处园中园——“盆景园”,园林大师精心培植展出的数十盆各样品种和造型各异的竹子盆景,令游客叹为观止, 纷纷摄影或留影。

  
 
 
 满园“竹之韵”

 银杏树桩盆景

 
 
 
 

  
    明代建筑“花神殿”前,地面和花架上也摆放展示了许多名贵竹品盆景,引人驻足仔细观赏,合影留念。
 
  
 
 
 
 
 
 
    古猗园池塘内的残荷、花镜内的凌霄、枫叶天竺葵等也进入了最佳拍摄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