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房 | 三只猫、柔软的沙发和随意排放着的图书,一个可以虚度一下午的柔软空间

 璟蒂朵依萌萌哒 2016-11-13






面积:180m2

规模:4000 册

创立: 2010 年

类型:文学、艺术、历史、旅行、哲学

业态:书店+ 咖啡厅



书店位于上海曾经的法租界。这里的林荫大道宁静雅致,按下门铃,推开铁门,书店仿佛一户隐居的人家。

 

书店有一个中庭,室内乱中有序,更像一个喜爱读书与艺术的年轻人的家。


木家具、木地板与格子窗颇有些殖民地风格。墙上贴着意大利老电影的海报,书架周围摆着个性十足的小物件。屋里的背景音乐是爵士乐与流行歌曲,足见店主的品味。


1984 书店的店主是三位八零后,他们以前在同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其中两位现在仍从事广告业,白天要去公司上班,只有晚上才来书店。这里的顾客以学生和年轻人居多,外人几乎分不清谁是店员。人手不足时,店主出门办事甚至会让老主顾帮忙看店。


这里主要销售艺术、音乐、电影、旅行与文学方面的中文书,顾客也可在休息室翻阅外语书与外语杂志。店主们负责挑选自己最为擅长领域的图书,上架的基本原则是自己的喜好——看过觉得不错的小说、喜欢的电影相关图书等。


选书时也会参考网上的消息,看到有人在博客中提到自己喜欢的书,便会尝试引进这位博主推荐的其他书。这样渐渐扩充起来的书架,很得广告同行的喜爱。




店里有不少中文版的日本图书,还有许多关于日本的书。有三岛由纪夫与村上春树的小说,也有福田春美、松浦弥太郎的时尚生活类书。有杉浦日向子的漫画,也有小津电影的评论。这些书显示出店主们爱好时尚前卫。此外,书店还卖Lomo 相机和笔记本等文具。

按下门铃走进来的多为书店的常客。


有人习惯性地在沙发上落座,掏出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有人则与三两好友谈笑风生。双休日甚至会有顾客在这儿泡上大半天。咖啡厅提供壶里漂满了玫瑰花瓣的玫瑰花茶和法式咖啡,搭配一份店主自制的手工三明治也不错。


三只猫咪悠闲游走在老家具的休息室和随意摆着图书的卖场。它们有时躺在书上梳毛,有时跳上沙发,卧到顾客腿上,陪顾客一起看书。这三只猫都有名字:体型较大,脸上有一块小胡子似的斑点的叫“希特勒”。长得像一位街坊的黄色虎纹猫叫“李先生”。最胆小的那只小猫叫“奥威尔”。


店里有时也会办摄影、艺术类展览。还有电视台与杂志社来拍摄外景。书店所在的区域颇为时尚,因此颇受这一带外国人的喜欢。有时还有外国客人到店里推荐自己国家的书或艺术作品。前不久,书店还为一位住在上海的波兰电影导演办了一场波兰海报展。无国界的深邃空间,就是这样逐渐成型的。


抚着膝头的小猫翻阅艺术杂志。八零后是目前中国消费文化的主力军。这个由八零后亲手创造的空间,预示着未来上海的消费文化走向。





合伙店主:郑媛

生于一九八四年。在广告公司负责企业形象与品牌规划的相关工作。二〇一〇年与男合伙人许多、殷果合伙创立了1984 书店。白天去公司上班,晚上看店或组织艺术活动,过着所谓的“双重生活”。




刚开张没多久,我们就接受了二十四家媒体的采访,有电视台也有杂志,这让我们很骄傲。一夜之间,我们就成了上海滩的名人。


我们书店常举办艺术方面的活动,每次都搞到半夜三四点钟,久而久之,我就成了夜猫子。曾有老主顾取笑我:“你可真是朵‘夜来香’啊。”我们本该在每天十一点开店,但轮到我看店的日子我经常睡过头,今天也是拖到十二点才开的门。


我们最注重的理念是“自由”。猫和书店的气氛很搭,古今中外的作家中也不乏爱猫之人,所以我们才决定在店里养猫。顾客就像我们的家人,到这里来的人都喜欢猫、喜欢书、喜欢音乐,更喜欢这种家的感觉,喜欢随心所欲地在这里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大家喜欢我们书店是因为这里“氛围好”。上海以前的书店都太大了,没什么气氛。1984 是我们几个理想中的书店,上海没有这样的店,所以大家才愿意来。


未来的书店不会只是卖书的地方,店面会变得更小,书的品种也会更少,但同时会更注重追求美好的空间,更接近美术馆与画廊。好的书店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有一批品味独到、又有能力享乐的文艺青年,我们这样的书店才有成功的可能。

 


本文摘自清水玲奈(日)《梦幻书店》,曹逸冰 译

经新星出版社授权

编辑:豆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