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说各话 本期主题:普洱茶的存储 您有什么想说的? 文末点击“写留言”提交您的分享。 精读笔记第七期 《普洱茶 · 续》 书名: 普洱茶 · 续 作者: 耿建兴 邓时海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第一版 本书承接《普洱茶》一书,内容分成论述和茶品介绍两大部分:综论普洱茶近年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和继续介绍七子级与乔木级的普洱茶品。产品介绍方面兼顾了各种类型的代表性产品,按照生产时间顺序进行了介绍。 ● 大量清晰图片 从外包装、字体、内飞、茶饼外观等方面 客观的教你鉴别茶饼 成为最直接的普洱茶鉴别、选购指南 ● 在七子级与乔木级的普洱茶品介绍方面 兼顾了各种类型的代表性产品 按照生产时间顺序进行了介绍
● 由于收藏与品饮普洱茶的人口激增,使得《普洱茶》一书中所介绍的陈年老普洱茶越来越不容易觅得;另一方面,私人茶厂兴起后,云南省的制茶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一般新普洱茶品在选料与制茶方式上,仍然没有找出一个共同而确立的方向,形成各家各弹自己的调,茶叶市场上的纷杂也就难免了。有鉴于此,云南科技出版社乃有出版《普洱茶· 续》一书的构思与策划。 ——邓时海 精读笔记 熟茶——渥堆做旧茶 由于做旧工序的关系,熟茶陈放时间相对于生茶是很短的,大概十五到二十年品质就很好了。本书以作者立场,认为购买经过渥堆工序的普洱茶,不需囤积储藏,依个人喜好适量购买、立即饮用为佳。
生茶——晒青压制茶 如果要购买三十年以上的老茶,需要确认茶品正确,并且没有因为超市受损即可。确认茶品这一步,外观只需要照《普洱茶》一书按图索骥基本不会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宋聘号和红印两款茶,仿冒、无纸印级茶充数或用印级包装非印级茶品等状况频发,在选购时需谨慎。 (此处仅有本书“七子级”和“乔木级”茶谱,“印级”和“号级茶”茶谱,请点击下方进行阅读▼) 1973年后主要茶品包装纸上印有七子饼样的茶品 选购七子饼的方法: 笔者强调品饮来论定,亲自试喝并在不同条件下多试喝几次,绝对是选茶的不二法门。并且列举了一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七子饼的品类: 外包装纸 如果一饼茶未拆封,那么从印刷字体上不失为一种识别方法,套句顺口溜就是: 五种雨勾显年份 茶点形状也不同 大小口中分先后 盖印中茶黄绿橙 所谓的“雨勾”,指的是包装纸上方左边第一个“雨”字右方的勾。 “茶点”指的是包装纸上右边最后一个“茶”字,右下方最后的一点。 如:黄印七子饼家族、早期7572青饼、大蓝印七子饼、大黄印七子饼、红带七子饼、7542-73青饼
如:6532-雪印青饼、早期8582青饼(约1985年)、8592-紫天熟饼,多数有茶号的七子饼都使用过
如:商检8582青饼(1988年、1992年),不排除沿用到90年代中期,多数有茶号的七子饼都使用过
但略成尖细圆弧状
如:黄印7542七子饼(1993年后期),橙印8582青饼。 ![]()
如:7542七子饼(1995年),7532-橙印七子饼(1996年),一直沿用到2000年以后的七子饼,各种茶号的茶品都有。 2. 大口中 所谓“大口中”,指包装纸下方左侧第一个“中”字,“口”的宽度特别大。这也是最早被茶行和茶人用来识别的标准之一。 ![]() 大口中 如:黄印七子饼家族、早期7572青饼、大蓝印七子饼、大黄印七子饼、红带七子饼、7542-73青饼 ![]() 小口中 如:一般七子饼的包装以小口中居多。如果遇到这种包装,大都需要借其他方法识别,如从雨勾技进行识别。 ![]() 后期大口中 如:黄印7542七子饼(1993年后期),橙印8582青饼。易被误以为是早期七子饼。 3. 中茶字 包装纸中央的“茶”字。 ![]() 手工盖印小字绿印 与中后期七子饼比较,茶字比较小一些。如:部分黄印家族系列、早期大口中7572七子饼、认真配方七子饼、大蓝印七子饼。 ![]() 手工盖印苹果绿印 只出现在被归为黄印家族的七子饼中 ![]() 手工盖印黄印 目前出现的只有小黄印七子饼和大黄印七子饼是这样黄色手工盖印字体。 ![]() 手工盖印绿印 如:7542-73青饼,红带七子饼。通常包装纸伴随着大口中。 ![]() 手工盖印水蓝印 只出现在蓝印七子饼上。 ![]() 手工盖印深绿印 大部分有茶号的七子饼都使用过。如:7532-雪印,7432、7542、7572、7452、8582、8592等。这类包装都是小口中。 ![]() 印刷字体浅绿印 大部分有茶号的七子饼都使用过,比上一类包装纸出现年代稍晚。由于存茶观念开始改变,这类茶品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茶品属于“纯干仓”。 ![]() 手工盖印后期黄印 目前出现的只有后期黄印7542七子饼 ![]() 手工盖印橙印 目前出现的只橙印茶字有7532、7542、8582 内 票 大部分七子茶内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大票和小票。
另外有两种比较明显可以区别的内票:认真配方黄印七子饼茶和红带七子饼。
内票内文多出“认真配方”四个字
内文使用明体字,与一般内票内文使用的楷体字不同。 内 飞 内飞可以透过下方两行文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字体的变化、油墨的差异来识别。 ![]() 美术字内飞(细字) 此种内飞字体比较细,下方两行字中“出”字,呈现下方“ㄩ”包上“ㄩ”的结构。因为识别容易,常被茶行拿来当作识别的方法。如:早期7572七子饼、大蓝印七子饼、大黄印七子饼、黄印沱茶等茶品。 ![]() 美术字内飞(略粗) 此类内飞字体笔划较粗,稍显模糊,字体和上一类一样。如:省司定茶号7542的一批茶品。 ![]() 西双版纳内飞 尺寸较接近方形,与第一类类似,但除了“出”字的写法不同以外,“州”字左边一点方向也不同。如:7542-73青饼中的一部分。 ![]() 粗体美术字内飞 字体笔画较粗,“州”字三点与三竖交错,茶字中人为平头。如:少部分7542-73青饼,早期的8582中的小部分,水蓝印七子饼。 颜料红平出内飞 此种内飞出字下上的“山”一样宽,我们称此为“平出内飞”。以勐海茶厂的七子饼居多。 ![]() 朱砂红平出内飞 此种内飞的八中图与文字使用的颜料比较橙亮,“州”字的中央与右侧的点是斜的。如:7542-88青饼。 简体字内飞 90年代后比较多样化,在此就不一一说明 饼 身 七子饼的形状是在蒸压成型的时候决定的。饼茶的饼身,形状随着压模的模具而有不同,厚度也随着压模的重量与蒸压等工序上的变化而改变。
![]() 勐海茶厂的七子饼制作,压制的模具并不控制饼身侧边的形状,所以饼身边缘的形状是压制时毛茶向外挤压力,与撑开装袋的反作用力共同决定的,由于施力与受力未必均匀,也就造成饼身边缘的不规则形状了。勐海茶厂称这种边为“泥鳅边”。 从上到下依次为: ▲ 广东茶厂压制的饼茶 以复古石模压制的饼茶 ▼ 下关茶厂以铁饼模具压制的饼茶 仓 储 在80、90年代的时空环境下,七子饼运到香港后,被放进比较潮湿的环境仓储,以加速茶叶的转化,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今天大家普遍认知的干仓茶品,在当年几乎只是少数的遗珠品。干仓茶的兴起与被肯定,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 书中提出了几个鉴别茶品仓储的方式,主要对茶品受潮后的情况以及虫食的情况进行了图解: 稍微受潮的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 茶饼受潮软化条索挤压而糊掉 表面失去光泽,部分条索甚至转成灰色 芽头染成黄色 左下方有白色丝状物 蠹鱼 蠹鱼咬穿包装纸 茶饼左侧粘附虫屎 茶 谱
昆明茶厂的七子饼是最早的包装上正式使用“七子”二字的饼茶。作为结束“印字级'茶的年代,开启“七子级”的普洱茶,这片茶有历史断代的意义。 中茶牌简体字七子饼 依照目前大多数人的推论,中茶牌简体字七子饼应该是下关茶厂压制的。但由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该茶,连下关茶厂的职工都不确定是否由该厂压制,因此该饼到底来源于何处,仍在讨论中。 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
第一批的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是由当初日本茶商定制的产品,但在交货前日本茶商转而看上了勐海茶厂的8582七子饼茶,于是这批七子饼就只能堆放在仓库的角落了。 黄印七子饼
各种黄印七子饼的包装 苹果绿黄印七子饼 黄印七子饼开启了勐海茶厂生产七子饼的时代。所谓“黄印”是港台茶人给的名称。早先指茶饼外包装纸中央的“茶”字是黄色的。黄印七子饼在茶品的生产上有延续性。 在生产印级茶的时代,中茶牌绿印圆茶中有称为“甲级蓝印”或“乙级蓝印”的茶品,但所指的“蓝”,是包装纸上盖掉“甲级”或“乙级”的蓝色油墨。大蓝印七子饼以“蓝印”命名,或许是因为茶商认为茶叶品质能比拟印级蓝印圆茶吧。而“大”,是因为大蓝印七子饼有375g,比一般的357g圆茶要重,饼身也比一般七子饼更大更厚。 大黄印七子饼是以饼身重量与中茶字颜色而命名。大黄印七子饼的茶菁经过轻渥堆发酵工艺。从包装推论,与早期的7572七子饼是相近时期的产品。 支飞 水蓝印七子饼茶的身世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由于其茶饼重量为400g,包装、印刷方式、饼模也与勐海茶厂不同,而且饼身易散。再加上与一款泰国鸿泰昌饼茶各方面不谋而合,因而一段时间内,水蓝印七子饼茶被归为了“边境茶”,身价一落千丈。 但笔者比较了近十种鸿泰昌的茶品,口感都与水蓝印七子饼茶不同。在《普洱壶艺》杂志第七期有茶人论述了这款饼茶“年份三十年以上”的“凤山茶将会从番王蜕变成不亚于易武正山的云南勇士”,而那些“视水蓝印为边境茶者,是喝茶不广、立论武断”。 笔者指出,如果对水蓝印的茶汤风味表现喜爱的话,以上理论和争议便毫无意义。 对于早期的7572,有人主张该茶是用了生茶工序。而后期7572开始,勐海茶厂对其毛茶都使用了渥堆工序。该茶仓储状况不亚于香港仓,再加上年份够、原料佳,使得其品质状况很好。 早期7572七子饼茶
要挑选这批茶并不困难,从外包装看,印版油墨痕迹和虫咬情况(直接咬穿外包装纸与内票),就可以确认是否是原包装未拆换的茶品。 7452七子饼茶 图为早期7542包装 根据《云南省茶叶公司进出口公司志》的记载, 7542属于80年代以前少数可考的茶号之一。而根据前勐海茶厂卢副厂长的说法,7542七子饼指的是单片盒装的七子饼,里面放的是7572饼茶,属于拼配渥堆发酵的茶品。根据笔者品饮,这批7542七子饼茶虽是渥堆发酵产品,但香气口感都很特殊,颇有早期7572七子饼茶的气势。 茶号7542的七子饼,属于勐海茶厂出品的滇青制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由于7542七子饼数量庞大,批次很多,包装变化也繁多,再加上仓储和运送中无法预料的变数,是无法从支飞、筒包、包装纸、内票内飞等来鉴别茶的品质的。 曾受潮的7542七子饼茶 这款7542-88青饼,是香港“未入仓”的7542七子饼的代表之一。 在1991年前后,当这款茶还是新茶时,并没有香港茶商对其感兴趣。因为它实在是太“青”了。被一名陈姓茶商购入300支,存储零售。但1995年后,普洱茶热潮逐渐兴起,越来越多茶商开始懂茶了。这批茶便一夜之间从陈姓茶商手上脱手。2003年笔者初见该茶,当时该茶茶汤有黑色碳粒,带有些许烟熏味。但近期试饮,烟熏味淡化不少,汤色明显转栗,茶汤也顺口不少。短期内有如此惊人变化,令笔者讶然。
面对市场开放的初期震荡,勐海茶厂在80年代末期正式注册了“大益牌”的专利商标,并在90年代中期,开始筹组“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国营茶厂逐步朝有限公司的制度改变;同时也推出了以“大益”为品牌的七子饼做为茶品的区隔。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面对现代私人茶厂生产的普洱茶,勐海茶厂应对的代表茶品享有历史意义。 红大益7542七子饼 新的7542紫大益七子饼
这款橙印七子饼毛茶经过渥堆,以芽尖为主 比较接近7432的配方 从内飞的颜色说明是2000年前后的产品 勐海茶厂的七子饼茶,除7542外,就是8582最多。所以由于包装批次过多,同样也难以做出判断。但有一个方法就是从茶菁的配方与拼配的茶品中的位置进行识别。
红带七子饼选用细嫩的原料,饼身、茶面埋着一根红色的带子,俗称“红带七子饼”。其配方比较接近7532。据目前所知,红带七子饼没有茶号。
茶号7581的昆明砖茶,都经过渥堆发酵,形状为长方形,产品名称为“云南普洱茶砖”。其净重250g。原先包装使用鸡皮纸,但为了环保,后改为甘蔗渣纸。 最常见的下关沱茶,重量为100g,外形呈碗臼状,碗口直径6.2cm,高4.3cm。100g的下关沱茶在中国大陆有一定的知名度,1981、1985、1987年分别获得优良产品的奖项。1992年起使用松鹤牌注册商标,1998年下关茶厂的沱茶年销量达2962吨,产值惊人。 1992年下关茶厂开始使用松鹤牌注册商标 早年的盒装苍洱沱茶 2004年下关特级沱茶 这颗沱茶是下关茶厂1956年的加工标准样(珍贵资料) 盒装下关金丝沱茶 新的苍洱沱茶包装 盒装下关云南沱茶 与1965年样茶一致的250g勐海茶厂普洱方茶 80年代生产的250克的勐海普洱方茶 方茶以其造型方正而得名。目前市面上80、90年代的普洱方茶大部分为勐海茶厂生产,因为仿品不少,所以实际出厂日期需要靠品饮来鉴别。 ▼1965年昆明茶厂的普洱方茶茶样▼ ▲前勐海茶厂卢副厂长赠送笔者的250g方茶▲ 1995年后,私人茶厂再次兴起,依循号级茶乔木、晒青、古法、自然陈化等标准重新被构建而生产的茶品 挑选优质晒青茶新茶时,不能把七子级普洱茶的挑选方法直接搬移过来,必须调整一些观念与方法,以应时空环境改变所造成茶品各方面的差异。 ![]() 挑选乔木级茶品的标准是: 地域:云南大山 品种:大树茶园(乔木、大叶、樟林) 原料:雨前春尖、单一级数、条索肥实、 一心二至四叶嫩开面 工艺:古法制作(晒青低温、石模压制) ![]() ▼一代云海圆茶:勐海茶区 云海圆茶恰好位于七子饼时代的终端,百花齐放的新茶起点。该茶一共有两种形式,其中一款中间有个方孔。 一代云海圆茶:思茅茶区 二代云海圆茶:古城饼 二代云海圆茶:古山饼 为了重现易武正山普洱圆茶而研究,于19961年~1997年制作出“真淳雅号圆茶”。 真淳雅号筒飞
老同志砖茶是七子饼一脉相承的系列茶品,由勐海茶厂前厂长邹炳良先生与前副厂长卢国玲女士制作。
海湾茶厂出品的云南野生茶,包装纸已经泛黄点 海湾茶厂2004年春野生乔木饼
茗香茶品
新的紫大益七子饼
2004年的下关铁饼 2004年的下关甲级蓝印七子饼茶 2003年下关茶厂出品的小铁饼 2004年的下关红印七子饼茶 南诏圆茶 笔者在书中一再强调,判断茶品年份和品质,可观因素如包装、外观、名气、品牌等,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茶品真正的价值,还需根据品饮和喜好来判断。尤其对于普洱茶的出产年份,如果这款茶的滋味口感表现优秀,哪一年出产的,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在此只是讲书中经典中的经典进行了放送,想要知道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七子级、乔木级茶品资料,就找这本《普洱茶 · 续》来看吧~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