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论文-袁耀锋
2016-11-14 | 阅:  转:  |  分享 
  


















论文题目: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











姓名袁耀锋

学号1515213021

培养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专业机械学院

论文题目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





二○一六年月日



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

袁耀锋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实训教学实际出发等方面作了分析,在“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下,还实践了在这市场经济条件下,车工实训教学要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训练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职业操作技能,降低生产实训成本。

关键词:车工;实训教学;校企合一;产品生产;

车工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基础,是职业院校常设的重要课程。目前,我们学校机加工实训多以基本操作作训练的目标,实训的内容简单化、内向化,导致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不高,独立解决加工问题的能力不够。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对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让学生熟悉了企业产品的加工工艺,又减少了车工实训的耗材,同时还为学校创造了收入,既为企业培养出人才,又生产出企业需要的产品。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车工实训与企业产品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车工实训教学课题的设置应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到大、由“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将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而未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通过车工实训项目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使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尽早让学生熟悉企业生产产品管理的模式,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机制,与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要求,使学生在校的车工实训期间就能体会到企业的生产文化,以便更快的适应今后的职业岗位和企业生产要求。

车工实训教学课题产品化

参照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将职业院校学生需要训练的操作技能,尽量编成各种企业产品形状、形式的课题,学生完成车工实训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企业的某种“产品”的制作,并因此产生“成就感”,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兴趣,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对产品生产的意识。

车工加工工艺、手段、工时等生产化(产品化)

既然把车工实训课题当成企业的产品,则相应的加工工艺、手段、工时等均应尽量以产品生产来要求。对于同一产品(零件),其加工工艺、方法、手段很多,指导教师应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并着重指出在企业实际生产中一般选定的加工工艺、方法、手段以及选择的原则,使学生学会选择生产效益高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加工工时概念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对于企业批量加工的产品,应让学生明确,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所有产品加工都有工时规定。学生除达到在规定的工时内保质完成“产品”(零件)加工的要求外,还应了解各“产品”(零件)工时的计算方法。

车工实训的零件质量标准检测产品化

要对现行的车工实训课题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改革,在车工实训教学课题训练中引入产品质量观念—“‘产品’必须制成合格品,学生该项课题训练才能过关”。具体实施时,可将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将“产品”分为基本合格产品、优质产品和精品等不同等级。用定量打分了解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各项技能掌握情况;用定性等级对学生整个零件加工能力进行评价。这样既减少训练与实际生产相脱节,让学生掌握对一个零件加工生产的关键部分应怎样准确把握,避免学生做出“及格”的次品,又可以从教学角度发现每个学生技能的薄弱点,做到将产品质量意识贯穿于实习训练的整个过程,解决产品化教学与现有课题化教学的矛盾。

如我们车工实训教学中,可对某一训练课题,除按原评分标准将所加工的工件进行评分(百分制)外,还要根据生产标准评定等级(次品、合格品、优质品、精品),只有两项均在合格以上,该项课题训练才算合格。

车工实训建立相应的企业化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生产管理组织

车工实训应根据企业其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要让学生在实车工训与企业产品生产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必须营造企业化环境,要参照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相仿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实训教学环境布置也要仿真企业,如车工实训场所(教室、车间)的设置规格,设备设施的布置摆放,原料、产品、人员流向通道设置等硬环境仿真;车间(教室)相应之处设置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安全警示、目标口号等仿真企业文化的软环境。这些软硬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学生职业情感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按照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和模式,在车工实训教学管理部门建立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并列),它应兼有工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职能,实训管理人员兼任车间主任、生产调度、质检员等工作;实训班级分组参照企业班组管理模式,实训指导教师或学生班干部兼任班组长,从而构建起三级实训教学生产或组织管理体系。

通过车工实训教学的“企业化”来创设与实际职业岗位近似的仿真环境—“职境”,让学生在“职境”中训练技能、感悟、职业情感—“职情”。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达到毕业后学生能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对新职业岗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

加快推行“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一”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学校即企业,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合一”和产教结合,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行“产学研”结合,完成教育教学从虚拟到模拟再到真是的无缝过渡,“零距离”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教学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教学安排变成员工培训模式,按生产产品实训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根据工作过程将实训作业按零件加工工艺来考核,实现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培训的转变。实训方面推行企业化管理,学生方面实行按企业员工管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里面的“车工”是怎么工作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安全生产常识等。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使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很有效的对接。车工“校企合一”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它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相对接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生产实践教学为主线,以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的学习为基础,以课外指导和自学方式为辅助的全方位、综合型的教学方式。

今些年,职业技术院校都有一种“两难”的现象,一是企业招工难,二是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对口专业就业难现象。生产企业缺少车工技能操作型人才,但在职业院校就业招聘现场上却招不到合适的学生,而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来的绝大数具有车工操作技能的机械制造类毕业生却不受企业的欢迎。为此我拜访了我们学校周边的企业,了解企业最近些年招聘的技能类学生的工作的情况,同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校企联合办学是各国职业院校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并成为进一步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性

车工实训教学这个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最基础操作技能,就要尽可能地与企业产品生产相结合,这样既能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又能生产出企业需要的产品,也是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需要,所以它应有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我们依据职业院校教学大纲及参照最新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车工的一体化模块操作内容的要求,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大车小,小车大了消耗性实训造成的浪费。其次,学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才能训练出真正的技能,这样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独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还可以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节约开支。同时,把车工实训教学和企业的产品生产相对接起来,也是实习车间,乃至整个职业技术学校的需要,这是生产实训教学的管理内容,也是实习车间要进行的经济核算的内容,更是学校创收的一大内容,这一点重要性是不难看出的,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把车工生产实训教学与产品生产对接后,不但节约了原材料,还会增加收益,减轻学校的支出负担,根据学校的固有设备,定期更换车工生产实训中于企业对接的加工产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提前熟悉企业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使学生在车工生产实习过程中,尽早的了解生产企业的情况;尽早熟悉生产企业的制造加工方向和新产品的开发趋势等等。最终让职业技术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及面向就业时,让企业对平时在车工生产实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优先录取,优先进企业实习和工作等。

总之,我校机加工实训中心利用车工实训教学与企业产品生产相结合,一边技能操作教学,一边与企业产品生产相结合,收到了非常好的实训教学效果,这就体现了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必须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对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现代化制造业的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忠华.车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研究.[J].2005(3),117.

[2]姚丽华.车工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3(3),89-90.

[3]郭秀明.张福建.车工理论与实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月.

[4]陈新飚.浅谈车工实习课的兴趣教学;现代技能开发[j].2003(10),64.

[5]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献花(0)
+1
(本文系长衣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