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oovel北美定制旅行

 yazhongwang 2016-11-14

一个普通人眼里的北京中关村和美国硅谷

2016-11-10 Coovel北美定制旅行

我只是一个北漂了十几年的中产阶级,不属于互联网科技圈,以下的看法仅代表我个人,我相信,同时也代表了相当一些和我有一样看法的人。

我眼里的北京中关村

关于中关村,浮在脑中的第一理解这里就是一个电子产品的购物中心,鼎好啊海龙什么的,相信大部分生活在北京的朋友都有去过。我个人住在海淀区,所以距离中关村并不是很远的距离。而另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来这里买书选择性很多,尤其是后来经常带着儿子过来图书大厦购买读物。

就在近两年,因为全国创业的热潮,我开始对中关村有了其它的认识。原来这里也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过去,这里走出了百度、小米、360、京东等优秀的企业;而如今,一批批的创业公司聚集如此,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给创业者提供着各种服务。大量的年轻人被吸引着来到了这里。

过去的海淀图书城一条街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天接待着来此考察取经的各地政府官员。

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脸上洋溢着急迫、兴奋和乐观。这里已经盘踞着很多明星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希望在此也能获得一席之地。

但是很快,他们将会领悟到关于创业的真相:创业的成功率之低、获得融资之难、生存之不宜,对创始人能力和运气的考验,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政府虽激情澎湃,可他们并不承担任何个体创业失败的后果。

找了一个比较晴朗的下午,我特意跑到创业大街闲逛,其实是想真正感受下这里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着这么多年轻人。走在这条大街上,我看到了两旁基本上都是各种XX咖啡、XX孵化器、XX会等创业服务机构,尤其是各种XX咖啡的名字映入眼帘。

我找了几家比较有名气的机构走了进去(具体名字就不说,基本上都是XX咖啡或创业XX会之类的)。第一家XX咖啡,我走进去点了杯咖啡,看到几个年轻的创业者在楼下打牌娱乐,然后我假装也是一名创业者询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带我参观介绍一下,等了很长时间终于来了一个人带我去了楼上参观,可能是因为我年龄显得比较大不像是创业者,服务人员态度很不好的应付着,好像希望赶紧结束我好走掉。

第二家也是某XX咖啡,进去后依然按照老套路希望参观,但是被拒绝了,说要提前预约。第三家去了XX会,进去后当我咨询有哪些服务的时候,感觉工作人员就像传销一样,特别积极的推销着各种服务。后面陆续又去了两家,感受基本上如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短暂的体验并没有深入体验到中关村创业的魔力氛围,还是因为表面的宣传太过于夸张?

我眼里的美国硅谷

2016暑假,借着孩子放假,一家人筹划了去美国旅行。一方面是想带着孩子看下美国的名校,另一方面一直在忙工作没有太多时间陪太太,感觉心里还是有点内疚,借此机会也想补偿一下。我们一家人一共去美国呆了半个多月,这是第一次去美国,我们选择了风景更好的美西加州。

还有一件事要提一下,因为过去报旅行团的阴影,这次我们选择了私人定制,定制公司按照我们的需求设计了路线并且安排了单独的车辆和服务人员,虽然费用相比大巴团贵了些,但是体验还是挺棒的,很值得。

行程里面定制公司按照我的要求安排了一天硅谷的深度体验参观,毕竟硅谷作为全球的创新中心,虽然不是互联网圈的人,但心里还是想一探究竟的。

未到硅谷的时候我以为硅谷其实就像中关村一样,一条街上聚集着各大公司各种高楼大厦,相当的宏伟,绝对不亚于北京国贸。当真正来了后发现,真正的硅谷其实是若干个城市组合在一起的,而各大知名公司分别散落在不同的城市,而硅谷的整个核心是围绕着斯坦福大学。

我去了像Google、Facebook、apple这样的几家世界级的企业,当我看到他们的总部时完全被惊呆了,如此世界知名的企业,竟然如此低调,从总部办公大楼上一点都看不出那种世界级企业的气势。也许大家都把搞面子工程的精力都放在了创新上面吧。

陪同我们的服务人员全程详细的跟我们讲解着,让我们尽可能的深度体验到硅谷的魔力。我特别好奇的问到:“硅谷的车库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像国内的中关村一样,硅谷也有很多那种又像咖啡厅一样又像孵化器一样的众创空间吗?”

原来,所谓硅谷车库文化最简单是解释是:“创业公司为了节省办公场地的开销,几个人聚在一起,租个房子,吃住都在一起,办公就在车库里面。”后来服务人员带我去了一家叫“WEWORK”的公司。

这里算是现代版的车库文化,你不需要租赁整个办公场地,你只需要根据人数购买工位,这就像一个大的社交平台,把创业者聚集在一起,而公司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列的辅助服务给创业者,你不用再为打印机油墨、打印纸、电话、水、零食、咖啡,甚至啤酒这些琐碎的东西操心,你只用工作和享受就行了。

很多人说:“硅谷是创业者的天堂,又是风险家的赌场”。接待我们的当地服务人员跟我们讲:“硅谷的创新,是完全自发的。不管成功或者失败,不管是否会波及传统产业,甚至有些做出来一开始就是对传统产业造成冲击。和国内完全不一样,不需要政府规定你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创新。”

这样的硅谷,是地理位置,学术积累,社会风气,文化,以及资金和人才所共同促成的。在这里,最奇特,最大胆的幻想都可以实践,并有机会变成现实。我觉得,这样的地方,世界上有一个就够了。

作为一名互联网科技圈外的普通人,以上是我对北京中关村以及美国硅谷的不同看法,仅代表了个人所遇所见所想。

End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