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西安碑林展室的石刻对联

 宛平2008 2016-11-14


                             解维汉

       [转载]西安碑林展室的石刻对联


     坐落文昌门内的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900余年来,经历代征集,收藏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近3000方,存古代名碑颇多,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展馆,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石质书库。由于碑石如林,故称碑林。馆内藏有多通清代和民国石刻楹联,从联文到书法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清廷重臣左宗棠篆书两联

    碑林四室左宗棠楹联刻石两副。第一副负郭无田,几亩荒园都种竹传家有宝,数间茅屋半藏书张曜撰左宗棠书,书体为小篆,龙门对,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刻石,旁有题跋:郎斋仁兄功伐著豫皖燕赵秦陇间,故山无田宅,荒园数笏,尽以莳竹,雅尚如此。屯军玉门,又将仿壮侯策大兴屯政佐军储,属书其旧联,悬湖上藏书处。何时真得吟哦其间,一发清兴,余当携杖从之。对联大意是:靠近城郭没有田地,仅有的几亩荒园全都种了青竹,传家拥有的宝贝,就是几间茅屋一半都是藏书。张曜:字郎斋,清大兴人,随僧格林沁讨伐捻军,曾在甘肃玉门屯军时曾与左宗棠共事。官至山东巡抚,当时山东河患日深,他上任后首重河工,采用西法用机器船只节节疏浚,又因牡蛎口河水入海不畅,改浚韩家垣海口,以疏其尾。他一年中呆在河上几乎300天。光绪年卒于任所。此联重在言志,表现了武将的儒雅气质和恬淡情操。 第二副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此联为小篆,左宗棠书,清代同治十年(1871)刻石。从管晏跋文看系同治九年(1870)他在左宗棠手下任职时向左公求书的。上联损人欲以复天理"出自《周易程氏传》,有修身以全礼之义。下联意出唐代书论家窦泉《述书赋》:郭令公大富贵亦寿考,欧阳子蓄道德能文章。北宋曾巩曾称赞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全联意为:减少人的欲望以回归天理,提高道德修养而有所作为。  

                 镇慑秦中咸丰武将马德昭两联

    碑林七室有清人马德昭两副行书楹联刻石。第一副多福多寿多男子如山如岳如冈陵 多福多寿多男子:即华封三祝。尧在执政五十年的时候,上华山祭天。当地人祝他多福多寿多男子,尧统统辞绝,理由是多男子则多惧,多福则多事,多寿则多辱。冈陵,山冈丘陵。《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旧时常以这副楹联作祝颂之词。第二副奇石寿于尊者相缠作献之书”是说奇石酷似寿星或高僧,古藤绕像王献之清代四川张船山曾有类似句怪石古于尊者相,老藤缠作献之书。此联旁刻“不可说”三字,历来最是引人猜想,何等玄机“不可说”呢?书者马德昭号自明,生于1824年,四川阆中市江南镇奎星村人,咸丰初年调处江南军务,在湖南湖北及江南一带立功,荐升直隶大名总镇。朝廷曾授总兵陕安,镇慑秦中,随即再补甘肃固原提督。但西安士绅挽留,以保护省城。马德昭战守兼擅,以游击之师,或解豫皖急危,或扼守潼关要道,或防护蒲水饷区,以一军固中原腹地,一时之间,称其为大河南北之长城。后驻防潼关数年,后因受多隆阿诬陷,回归故里终老于家。西安碑林有马德昭魁星点斗一笔寿字碑一笔虎字碑 刻石  

                   忠于职守的官员自勉联两副  

    碑林五室西游廊楷书天恩报于何处惟有实心民力惜得几分便是造福此联朱昌颐撰,清代咸丰年间刻石。体现了封建时代勤勉官吏上报皇恩、下恤民力的思想境界朱昌颐(1784—1855), 浙江海盐人。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状元。授编修,历官吏科给事中。有《鹤天鲸海焚余稿》。书法有欧阳询风,道光帝曾命其书扇面。朱昌颐曾官吏科给事中,他办事尽心尽职,有卓识,性直爽,曾与同事议事不合,竟牵连被议降级。咸丰时被起用为主事,但他谢病归里,辞官不做。在乡热心公益,曾督劝绅民修筑海塘,主讲敷文书院,学者奉为楷模。五室东游廊楷书刻石习勤朝运甓省过夜焚香此联为陶廷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石。运甓:西晋名臣陶侃任广州刺史时,公余无事,每天早晨将百余块大砖搬至屋外,晚上再搬回屋内。别人不解此举,他说:我正在准备为恢复中原而效力,如果生活过分休闲安逸,恐怕不能成就大事。后来陶侃消灭了叛晋的苏峻,被封为长沙郡公。省过:反省过失。陶廷杰(1785-1856),字子俊、涵之,号莲生,清朝贵州都匀府(今都匀市)人。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次年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主考官、广东学使、湖广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喜诗文善书法,秉性刚直,出污泥而不染,敢于直言上谏,不避权贵。为官清廉,逢年过节、寿辰时,拒收他人馈赠。咸丰六年(1856),起义军攻破都匀城,陶廷杰死于巷战中。陶廷杰喜诗文、善书法,都匀文峰塔东面有其手书《重修文峰塔记》石碑。

                   文人笔下的和谐社会

    碑林四室刻石眉齐案梁家夫妇笏满床郭氏儿孙此联为清代浙江上虞人吕松年隶书,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石。眉齐案:东汉扶风孟光每天举案齐眉向其夫粱鸿恭敬奉饭,被后世誉为相敬如宾的和谐夫妇。笏满床:唐朝陕西华州平定安史之乱功臣、三朝宰相郭子仪,儿子8人、孙子31人、曾孙以下57人均为朝廷官员,可谓一门忠烈。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玉板。笏满床是说这一家做官的人很多。上联通过列举治家典范颂扬夫唱妇随的和谐处世,下联通过赞扬报国楷模力挺忠君爱国的优良品德,这与当今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异曲同工。五室西游廊刻石结庐古城下读书秋树根此联为陆陇其行草,清代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石。联文分别集录唐代诗人裴迪五言绝句《孟城坳》和杜甫五言律师《孟氏》中诗句而成,营造了一种古朴、高雅而又悠闲、散淡的生活气氛。陆陇其(1630—1692),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学术专宗朱熹,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以清正廉洁而著称。以疾归家,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俞鹤湖诗赞曰: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卒谥清献,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格言联憧憬的淡泊生活图景

    碑林四室刻石造物与闲兼与健山人知老不知年此联崔志道题,为行楷,民国三十六年(1947)刻石。全联宣扬了有闲是福、宁静致远的养生哲学。崔志道,清同治进士,户县崔家湾人。光绪三年(1877),陕西饥荒,他上奏请赈,得颁五万金并倡集千金救灾。光绪五年(1879),任四川雅州(今雅安)知府。励精图治,劾查脏官,革除陋规,扶助开辟铜矿销路,减征土货产税,解除商业困顿局面。雅少数兄弟民族世袭继职,每一袭职都要给地方官馈赠,动以万计,崔志道均令如数退回,兄弟民族莫不称颂。离任后,雅人于雅州书院藏经阁,为之设位奉祭。五室盛惇崇两副行书联,一副为竹屋纸窗苏学士微云疏雨孟山人此联清代嘉庆十六年(1811)冬刻石。苏学士:苏东坡,他曾题跋:纸窗竹室,灯火青荧,辄于此间,得少佳趣。表明了对清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孟山人:唐代诗人孟浩然,他曾隐居湖北鹿门山,一生未做官,人称孟山人,曾有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另一副嘉庆刻石醇酒饮如花渐放旧书读似客初归 湖北归元禅寺有相同内容刻石,内容通俗易懂,饮美酒的感觉就像观赏一朵美丽的鲜花慢慢盛开渐入佳境;读旧书的感觉就像是家里忽然来了久别重逢的客人十分新鲜。盛惇崇,清代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甘肃、陕西布政使。山水法黄公望浅绛,笔极苍润。每有进御,辄嘉赏。工诗书,著《睦园诗集》。嘉庆间曾任西安知府,曾主持捐资重修西安碑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