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定谔之猫与心理咨询有什么关系?

 辷盀 2016-11-14

薛定谔之猫与心理咨询有什么关系?

常有人问我,你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不是真的能帮助人解决问题。

其实我并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说是我帮助来访者解决了问题,那么好像和心理咨询的初衷有些背离,毕竟在这样回答的时候,会忽略来访者自身的能量;如果说我没有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好像

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不大。这引起了我的沉思。

可能有的人并不了解心理咨询,所以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咨询到底是个什么鬼。

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发展到现在林林总总大概有过百种,精通每一个流派可能任何人都做不到,所以我只从我最擅长的部分来介绍一下。

从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讲,心理咨询包括初期的自由联想收集资料,这大概要进行三到五次,也就是说,依照现行通用的心理咨询设置来说,一周一次的话,大概要进行一个月左右,而这时候,其实是还没有开始进行工作的。

收集完资料,就开始进入正式的咨询(或者说治疗)的阶段了,这依据来访者的情况,长长短短、时间不一,长的可能会三五年,或者十来年,甚至有的人会终生进行心理咨询;短的至少也要几个月,通常来说会在半年以上,一年左右,这才能够进入得更深,发现更多,也疗愈更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鼓励来访者退行(在心理的层面,退到早期的阶段,以原始、幼稚的方式应对事情),然后重新建构幼时来访者的模式,这是一个修通的过程。

如果进行得顺利,来访者恢复的比较好的话,那么最后一个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分离了。分离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在精神分析学派中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分离的阶段会持续一两个月,甚至三个月、半年,或者更多。在分离的这个阶段,咨询师要确保来访者在结束咨询之后,可以自主地生活,并且在咨询中好转的状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做得到。

介绍完心理咨询,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最初我在说的那件事情,到底心理咨询会不会起效果。我想起来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著名思想实验的名字,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在量子系统中,一个原子或者光子可以同时以多种状态的组合形式存在,而这些不同的状态可能对应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结果。

整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1]。

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一样,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存在是否起效,也遵循着同样的道理。也许不是活着的猫和死亡的猫的量子叠加状态,因为心理咨询并不是50%起效,50%不起效。不过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都应该遵循着量子叠加态。

我们来打个比方,比如一个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他对一个来访者的干预会有90%的可能生效,让来访者的情况得到好转,那么在咨询结束之前,来访者的状态就是90%健康和10%不健康的量子叠加态。也就是说,在咨询结束之前,来访者既是健康的,又是不健康的。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晦涩难懂,不过如果我们可以试着去感受它,还是蛮简单的。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没有人知道它的结果,即使是代表着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宇宙也不知道。就是说天不知、地不知、你不知、我不知,没有任何人或事物知道。只有当这件事情发生了、结束了,才会有一个结果。这和量子叠加态的解释不尽相同,不过我们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去理解它。

所以我不可能知道我的来访者会不会好转,因为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才是符合宇宙之规律的。如果我说我知道我的来访者通过我的咨询之后一定会好转,那么就有满口放空话之嫌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我,“你的心理咨询会不会起效果”的时候,我可以笑着回答他,“哦,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心理咨询究竟对来访者意味着什么呢?这似乎是很多的来访者,甚至是一大部分的咨询师都曾经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思考过的问题。如果没有人知道心理咨询是否能够起效,那么心理咨询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其实是有的。

从哲学的维度上来讲,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心理咨询这门学问,那么一定是被社会所需要的,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自然心理咨询就是有意义的了。不过,说哲学给人一种没话找话的感觉,那么现在我们抛开哲学的态度不谈,谈谈现实性的意义。

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发掘出现问题的原因、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放大来访者自己身上的正向力量……,这些最后都指向了让来访者得到自我心灵的成长,进而影响现实事件,让来访者更加地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能够更好地生存。从这个角度来讲,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已经满足了生理需求的来访者达到心灵的更高层次。即帮助心理年龄固着在幼年期甚至是婴儿期的人成长到与生理年龄匹配的状态,或者是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心灵更加完善。这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刚刚提到来访者是要满足了生理需求的,这一点其实很重要。一个未满足生理需求的人,他的目光焦点必然会是在生理需求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会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闲的没事才有心理病,我们当年那么苦,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心理问题”。其实这一点很好解释,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被排到了最低的层次,是每一个人,甚至会是每一个生物体最基本的需要。所以在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自然高级的需要不会被激活了[2]。

最后一句话,别再问你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能不能治好来访者,也不要再来问心理咨询的意义了,真的,这个答案我已经回答了无数遍了。

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玩耍,好吗?

注:

[1] 如果关上盒子的时间不是很长,那么打开盒子最可能看到的是对应死猫或活猫的数不清的不同量子态之一;但是如果盒子关得太久,例如漫长到庞加莱回归周期那样的时间尺度,就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了。可能盒子里是一滩水,可能只有一些气体,或者甚至可能出现一只狗,因为在量子力学中,盒子中的物质是可以发生剧烈重组的,这种概率极小但是不为零的事件也会是一个量子态。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大众认识上的“活猫”和“死猫”两种量子态。

[2]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知子花家庭教育专家微信:Lifetree-edu | 微博:@知子花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