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6-11-14

内容摘要:小学古诗教学是在教小学生读诗,是要在诗人,诗情与孩子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桥.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就如画中国传统工笔画,通过"勾勒,设色,复勒", 层层铺设,渲染,把古诗的意境再现于学生眼前,在交替重叠中寻找学生情感的至浓点,完成对诗的品味,画出一幅活色生香雅致灵动的画来.

关键词:古诗教学;工笔画;体验;

浩荡而又沉静,广博而又精微;上接千载,旁通万里,外及宇宙洪荒,内应方寸翕动,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诗.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记得一位画家说过:"工笔画在设色方面有其特定的程度,它在描述时,不是直接的,而是渐进的,是层层渲染积累而成的.比如一块绿色是由几重纯色相互重叠而形成,在表现时,心中总是惦着那种效果,而接近的路却十分遥远……"这也道破了古诗教学的难点.既明白渲染过程的渐进,又常常在接近的路上徘徊往复,便是古诗教学时候常遭遇的事.小学古诗教学是在教小学生读诗,他们并不是一张素白的任你勾勒的纸,而是要在诗人,诗情与孩子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桥.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把古诗的意境再现于学生眼前,在交替重叠中寻找学生情感的至浓点,完成对诗的品味.

一,"勾勒"-----把握基调

勾勒即白描,就是在一张素白的纸上勾勒出齐整的形象.课堂伊始,就要在学生的脑中勾勒出古诗的整体基调.而要完成勾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关键是兴趣.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学生由于阅历少,不可能自觉地将思维触角伸向遥远的古代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伊始,就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氛围,营造阅读期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

1,铺垫写作背景,营造阅读期待

因为孩子们所处的年代与诗人不同,有些诗歌在理解时有较大的难度.在课堂上可以介绍一些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例如:张艳平老师在教《长征》这一课时,他就首先借助长征路线图,激情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及《长征》的创作背景,并激情诵读了整首诗.这样一来,不仅铺垫了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也为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奠定了基础,营造了阅读期待.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积极因素,学生易被诗中的景,景蕴的情而深深感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这是周静渝老师教学《池上》时的课前引导:

师:孩子们真可爱,周教师带你们去荷花池游玩,想去吗 那咱们就出发吧!

小朋友看到什么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出示:有关荷塘风景幻灯片,并配上古筝演奏的乐曲.点莲蓬图)看这是什么 (生答"莲蓬")

师:对!这是莲蓬.莲蓬里面有莲子,莲子是白生生的,所以又叫白莲……面对这美丽的荷叶,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孩子们,看着这么美的荷塘风景,你最想干什么

生:去闻闻荷花的香味!去采莲蓬!把荷花池的美景画下来!……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周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荷塘,荷花,荷叶,莲蓬,采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对荷塘,对莲蓬的喜爱,以及对江南儿童采莲生活的向往,创设了愉悦的氛围,为帮助孩子领悟古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设色"-----层层渲染

设色即渲染,就是经丰富细腻的颜色层层铺设渲染,把画者的情绪,心灵,经历,经笔端一点点传送出来.这又何尝不是古诗教学的过程 课堂中,我们着力于关注学生与诗情诗境的融合,层层铺设,在交替重叠中寻找学生情感的至浓点.

1,开展表演,理解诗意

有些古诗中的词语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如:周静渝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池上》中的"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时,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诗人看到小娃悄悄采了白莲,还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踪迹,小船划过,浮萍一道开.假如你就站在荷花池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请小朋友加上动作再读读后面这两行诗,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自读)

师:小朋友,你在读"不解"时为什么做这个动作

生:"不解"就是不知道藏起来.

师:是呀!小娃偷采了白莲,还不知道————(生:藏踪迹)小娃真是可爱!偷采了白莲却不知道把自己藏起来,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湖面上留下了他的踪迹.(师做动作)——浮萍一道开.

师:看他留下的踪迹在哪儿 谁来指一指 (一生指)

师:原来,他的踪迹就是(师做动作)——

生:浮萍一道开.

师: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娃

生:天真的小娃!顽皮的小娃!……

周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和制作的动画,边指导学生观察,边做动作,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浮萍一道开"的意境.学生心领神会.

巧抓空白,拓展空间

诗歌是言志抒情的艺术,它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人或有意或无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必须借助这个空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获得诗歌空白处的完整意象,在诗的国度里自由翱翔,实现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从而获得美感.这是万小兵老师教《泊船瓜洲》中的一个片断:

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照我还故乡.故乡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此时此刻,

也许诗人又想起了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同学们,诗人在家乡度过怎样美好的时光呢 请你想象一下,拿起笔,用三五句话写一个小小的场景.

(学生开始写)

师:也许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带着全家去郊游……也许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扶着老母亲去看花……也许那是一个日暖风轻的日子,他和老朋友一块儿谈天……也许……也许……也许有许多也许……

万老师匠心独运,启发学生在诗的"空白"处作丰富的想象,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领学生联想诗人在家乡度过的美好时光,为孩子们体验到诗人思乡的愁绪做了很好的铺垫.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给诗配画,丰富内涵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

己体验到的意境,可以采用水粉画,水彩画,漫画,水墨画,工笔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同学们画的画可能有的粗犷,有的纤细,有的动感十足,有的静若止水……但这都是孩子们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思维火花的迸发,创造性灵感的闪现.给诗配画,不但会大大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能诱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合作,拓展外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在善于组织学生合作,借助合作的力量进行研究性学习,并把探究形成结果进行交流.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三,"复勒"------提升主题

复勒即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是我们在引领孩子完成对古诗理解之后,对诗情的一次提升,拓展.

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就要把古诗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验诗情,让孩子们的心灵与"诗情"共震.

例如郭萌老师在教《游子吟》这首诗时就把古诗紧密地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让孩子们将无声无息的诗句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生活情景画面,引导学生回忆母爱,体验母爱,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对母爱的感激.紧接着,郭老师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古诗,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下面就是他教本首诗时的两个片断:

(1)在引导学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意后,说:"母亲的担忧,母亲的企盼,母亲的祈祷,母亲的祝福,做独生子的怎能感受不到呢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你们也正感受着母爱.在你的脑海中,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如果此时,妈妈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有的说:"有一次,我要参加钢琴考级,可是有几首曲子还没有练熟,心里特别着急,可妈妈鼓励我说:'孩子,别着急,即使考不好也没关系,尽力就好!'这件事让我很感动.如果妈妈就在我眼前,我会对她说:'妈妈,谢谢您!'"有的说:"有一天晚上,我感冒发烧,爸爸妈妈连夜送我去医院,然后,我挂了一夜的点滴,妈妈就整整陪了我一夜.我看了三天的病,妈妈就陪了我三天,人都累病了,我想起来很感动.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2)在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时,郭老师问:"同学们,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话,曾勾起多少人的感恩之心.想想在什么情境中,人们会引用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有的同学说:"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我想对老师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的说:"我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我想为奶奶送上两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的说:"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我的邻居,我的爸爸妈妈很忙,她们经常不在家,我的邻居就像妈妈一样来照顾我.我想对她们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教师要善于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

如果说古诗课堂教学,是学生对诗情诗意的最初遇见.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勾勒,设色,复勒",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引导孩子自主参与,在实践中,在生活中体验,层层铺设,渲染,努力把学生与古诗的最初遇见渲染得诗心重些,诗情重些,诗味足些,为今后一生的遇见铺一个厚实的底子.

让我们撑一支体验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十二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