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学与互联网本体价值观

 昵称33542116 2016-11-14



陈来的《仁学本体论》(三联书店,2014版)是一部好书。

仁学本体论,从图论角度解读,应理解为“边”的本体论。边,就是二人互联,又可译为仁。互联网的本体,就是连接(inter),inter也可以译为仁。由连接产生的世界观,就是连接一切。把各行各业联接起来,实现Internet,要实现的使命不在net本身,而在于仁。

本体论是价值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仁学现在有了本体论,网络有没有本体论呢?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网络有没有灵魂,有没有价值观。

1、本体论通灵魂上的事

Ontology (本体论),原本是哲学概念,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目前Ontology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智能检索、数据挖掘等在内的诸多领域,但对本体的理解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一个人,有灵魂,也有形骸。网络也一样,意义是其灵魂,连接是其骨架。我们把前一个含义上的网络,称为语义网(Semantic Web),后一个含义上的网络叫互联网(Internet)。本体论用在意义(灵魂)上,是指基于Ontology而构建的语义网,要解决的问题是内容的可获取性。也就是说,连接不是目的。网络的使命在于让人与人之间获得意义上的感通。

为此,人们甚至发明了网络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如XOLDAMLOILDAML+OIL等,要用一种“元数据”(Meta data)来实现这样一种最终使命:精确地表示和实现那些隐含的(道可道非常道的)信息。

其实,陈来在干的,就是同样的事情。他要把仁学,用一种Meta data语言——本体论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核心价值观。

比较两边研究本体论的进度,还是陈来的进展快,而网络界对本体论的把握还比较业余。因此,可以用陈来较专业的本体论,帮帮网络人提高水平。

2、《论语》的主题是连接一切,赋能于人

世界的本体具有量子力学那样的波粒二相性。由此区分出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将他们的价值观,按照对本原的不同理解分类,姑且分为波论和粒论。启蒙运动以来,以原子论为代表的具有“西方中心论”特征的本体论,是从粒的角度看世界的本体论;仁学的本体论,因为强调连接一切,所以是从波的角度看世界的本体论。有本叫《论语》的书,讲的主要就是“连接一切,赋能于人”,是中国古代互联网思维的教材。

检证一下:四海之内皆兄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仁达到互联网水平的最高境界,即连接一切,让人快乐。与之相比,以市场为代表作的西方建制,至今仍未达到连接一切的水平,仍留有大量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按社会网络分析界最前沿的《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中的理论,结构洞是一切利润的根本来源(实际是网络做好事有好报的根本来源)。相形之下,粒论由于强调私字当头,在价值观上,就容易造成价值流失。这时候读读仁学本体论,就不是读一本闲书那么简单了。它关系到矫治互联网人由于缺乏灵魂,没有价值观(尤其分不清钱与价值的关系),迎着漫天飘舞的钱,反而赚不到钱的流行病,这是根上的病。

3、用图论来读仁学本体论

但怎么读仁学本体论,却有讲究。陈来满篇用的是文科的语言,还有许多古汉语,对理科生来说,还是用数学语言比较好懂一些。下面试图用图论的语言来解释仁学本体论,探究网络到底价值何在。

图论大家应该清楚。图(graph)是指顶点(vertex)与边(edge)的二元组。顶点在网络中称为节点,边就是互联,图就是网络的意思。图论就是解析网络的数学语言。

图论在哲学上是对还原论的矫正。因为还原论相当于把图还原成顶点(原子),而舍弃掉所有关于边的信息,致使任何关于互联的分析变得难以入手。通俗地讲,就是钱在眼前晃,就是看不见。边就好比色盲缺失的那个颜色维度一样,导致人们身在互联网中,却不知网络为何物。这种人的生理反应特别典型,比如他们常说,互联网思维根本不存在,等等。因为他们是色盲嘛。他们缺失的维度,或脑子里缺的那根弦,就是陈来说的仁,也就是图论中的edge

4、互联网发动机原理: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了吗”

网络的门道在哪里,或者说,仁的门道在哪里?在连接方式。

建议从理解邻居(邻接)这种连接方式开始入门。仁的关键在邻居,网络的关键也在邻居。这是从仁学本体论读通网络本体论的窍门。

在路由器(你把它直接理解为互联网的发动机好了)内核中,邻居和邻接是两个不同概念。邻居关系为双方只交互HELLO报文,不交互链路状态数据库;而邻接关系就要交互所有的信息。

在仁学中,邻居是指双方早晨见面打招呼:HELLO(“吃了吗”);而邻接,就得象兄弟那样,见面唠嗑;一直要聊到“不亦乐乎”的状态(其效果可以问“你幸福了吗”)。

《南史.居僧珍传》讲:“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可以看出中国人心目中“邻”的价值。找一个好的邻居,价值居然有一千万之多,赶上北京二环内的房价了。

西方原子论的价值观不讲邻里关系,在西方随便串门,叫私闯民宅,说不定会挨枪子。而互联网最珍视的,就是邻接关系。中国微信为什么发达,因为微信说白了,就是“邻”信,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包括姐妹,叔侄,直到二大叔二大妈……等等)。古人千万买邻,现在一千块钱手机就可以弄200多个虚拟邻居来聊,何乐而不为。

5、仁学与互联网都强调邻居优先

人们对仁的一般的理解是仁者爱人。但这就与西方原子论下的博爱(包括墨家的兼爱)区分不开了。其实从图论的角度,可以读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含义。这就是以邻接为基础的爱,这才符合儒学“爱有等差”意义上的仁。路由器原理把爱有等差,称为OSPF(最短路径优先),最短路径当然就是邻居。翻译成大白话,OSPF就是邻居优先。由一个一个不同邻居链接成的网络,才是图论所说的图。我们也可以把路由器叫作爱有等差器。

为什么要强调邻居优先呢?因为儒学(即古代互联网思维),非常注重价值观的落地,邻居具有信任优势,最利于把仁这种价值观落在实处。微信先从认识的熟人开始连接,信任可以节省缔约交易成本,达到零摩擦(“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工业化过不了的坎,就是信任成本太高了。工业化的基本原理就一句话:不理睬邻居,专挑陌生人来交往(市场可以定义为陌生人——“粒”——的集合)。害得科斯发明交易费用这个词来控诉工业化出毛病的根子。

仁学与互联网发动机相通就在,二者共享同一个本体论,都强调以最短路径形成“波”式的连接,这样的世界才合理。换句话说,人与人以最自然而然产生信任的方式连接,世界才能充满爱。仁学与互联网的区别仅在于,仁学是按血管中流动的血缘来决定谁近;互联网则按光纤中流动的数据缘来决定谁近。中国人为什么爱上微信,因为大家几千年都喜欢由近及远。如果从最远方来,关系还亲密得能象微信圈里介绍的朋友,用2008奥运会表达的民族理念来说,就可以定义为不亦乐乎(“你快乐吗,我快乐”)。

在“波”的本体状态,连接是实的,节点是虚的。用王阳明理论叫去私欲,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反对逾越中庸这条均衡线,侵占对方节点利益的不正当之私。这与原子论的经济学强调要让节点利益最大化,是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去私欲不是提倡吃亏,就象无为不是指什么也不做一样,是指做事要符合中道。中道就是仁学本体论,又称互联网本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