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言不合就派出特工搞暗杀,干这事他最在行

 三余无梦生 2016-11-14

还记得前天波叔讲的那个艺术品修复师帅哥吧?戳这里复习:我不在故宫修文物,我在乡下修门板

艺术品修复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职业。波叔还认识另一个,艺术品修复师只是他掩饰自己的幌子,他的真实身份是——

最出色的特工,最冷血的杀手,最爱国的暗杀大师。

很惊悚有没有?

他叫加百列·艾隆(Gabriel Allon)。

加百列是如雷贯耳却异常神秘的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头号特工,他平时隐居在意大利威尼斯,没事就修复古画,可一旦出马,解决的案件都是涉及以色列国家命运的大事。

你们都知道,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而犹太人在二战时经受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因此加百列的行动也与此有关:

纳粹从整个欧洲的犹太人手上劫掠了无数艺术品,把它们藏在瑞士的银行里;

梵蒂冈在大屠杀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教皇对杀戮保持沉默;

奥斯威辛解放前夕,纳粹留下最后一批犹太人活口,逼迫他们掩盖集中营的真相;

60年前在奥斯威辛犯下血案的纳粹军官,至今依然逍遥法外,悠闲生活,等待着儿子成为新一任的国家元首……

一言以蔽之: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讨回公道。

波叔很想让你们看他的模样,可惜没有他的照片。不是因为他太神秘,而是因为……

他不是真人。他只是一系列间谍小说的主角。

其实波叔今天想讲的,是这些小说的作者、加百列的创造者。

美国间谍小说大师丹尼尔?席尔瓦(Daniel Silva)。

做间谍,第一要义是要

席尔瓦就是如此。他不是少年得志,也不算大器晚成,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当踏实。

席尔瓦1960年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教师家庭。受父母影响,从小爱读书。

上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在午休后给全班朗读小说《愤怒的葡萄》

这可是一本名著,写的是美国30年代经济恐慌期间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得过1940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作者约翰·斯坦贝克后来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席尔瓦听得心潮澎湃,对斯坦贝克钦佩不已。当一个作家的念头就是从那时候埋下的。

大学毕业顺利获得学位后,他去攻读国际关系研究生课程。还没读完,1984年,合众国际社给了他一个兼职记者的机会,采访民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经历让他确定,自己更想当一名记者而不是继续读书。没多久,他就退学加入了合众国际社。在国内呆了3年,他被派往中东,常驻埃及开罗和波斯湾,跑遍了整个中东。

波叔认为,这对席尔瓦日后的写作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中东那个地区,是全球政治冲突最集中的地方,能在这个乱成一锅粥的地方遍地跑,耳濡目染,还进行细致的采访和研究,太锻炼人了。他脑袋里那么多的国际政治阴谋论故事,不是随便拍拍就蹦出来的。

他还在那里找到了爱情。他的妻子也是一个电视台记者,他们是在1987年两伊战争的战地报道中相识的。

90年代,动荡的日子过够了,席尔瓦终于和妻子告别中东。回到华盛顿,他在CNN当起了制片人。当时他负责制作一档政治脱口秀节目,一周要做15期,压力山大啊。

政治,又是政治。

他觉得自己再不停下来就要被逼疯了。

1995年,席尔瓦向妻子承认,他正在从事的工作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真正的抱负是当一个小说家。

35岁的中年大叔,有家有口,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抱负?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过好就得了。

但他不。

都一把年纪了,为什么不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幸好,他有一个支持他的妻子。既然想写,那就写。

于是他着手写第一部小说The Unlikely Spy, 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间谍小说。1996年,书一出版就大受欢迎,1997年初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在榜上一呆就是5周。

看上去一鸣惊人,可你们不要忘记,他可以说是蛰伏了整整10年。他之前所有的职业经历,都是在为他一生的志业——写小说做准备。

文笔那就不用多说了,重要的是观察问题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涉及国际政治的间谍小说固然刺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明争暗斗,想想就令人激动。可是有那么好写吗?头绪之繁多、关系之复杂、影响之深远,没有多年的研究和浸淫,写出来的只能是没见过世面的意淫。

幸好,席尔瓦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出手不凡。

转型成功,还当什么制片人?全职写书去。

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他随后两年又出版了两部小说,同样是一出来就登荣畅销榜。

一年一本,这写书的速度快得不像实力派

全世界出版商都在等着他的新书写完,小说一杀青,就开抢。

出版商抢完读者抢,口碑炸裂。

新书发布会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巡回上演,签名签到手断。

目前整个系列16本,集齐16本晒图的粉丝简直一副要“召唤神龙”架式。

他也成了各种电视节目的常客。不只是以作家的身份,还大谈国际政治形势。

由于对国际政治真相的深刻批判,他还被任命为美国大屠杀纪念会(一个纪念犹太人大屠杀的组织)的委员。

虽然身手不凡,每次出手都快准狠地俘获一大批读者,但是间谍小说的套路单一,看多了,读者也会审美疲劳。

席尔瓦很聪明,干脆造一个经典人物出来,让他在不同的书里体验不同的故事。就像007系列,邦德还是那个邦德,但故事却部部经典,百看不厌。

他所创造的这个人物就是加百列?艾隆。波叔最近读的《暗杀大师:寻找伦勃朗》就是加百列系列的第10本。

波叔前面说了,加百列是摩萨德的人。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摩萨德是什么来头吧?

摩萨德(Mossad),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 ),由以色列军方于1948年建立,以大胆、激进、诡秘称著于世,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克格勃)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是CIA,好莱坞电影看过几部的都应该知道;克格勃就不用普及了吧,普京就是从那里出来的;英国军情六处呢,有一个优秀员工你们肯定都知道——007。

但是论神秘和高效,他们恐怕都会在摩萨德面前自愧不如。二战结束后,那些漏网的纳粹分子最怕听见的名字就是摩萨德。

所以把加百列的工作单位设置为摩萨德,一看就是懂行的人。

加百列这么牛,肯定是好莱坞的香饽饽。像“碟中谍”或“谍影重重”那样,拍个三集五集等电影,岂不是电影公司开心,书迷也爽?

波叔很遗憾地告诉你,没有电影。

不是没人看上。相反,电影公司差不多要抢破头了。

这个是CNN总裁Jeff Zucker,多次想把席尔瓦的书拍成电影。

问题是席尔瓦把作品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对上门提亲的人是横竖看不顺眼,好说歹说,版权就是不卖。

他说,加百列系列是不会轻易拍成电影的。

我一直觉得还是让小说人物一直待在纸上和读者的想象中就好了。

看,就是这么有个性,波叔喜欢。

不过波叔猜他是还没碰上适合演加百列的演员。如果有像“伊森·亨特”找到靓汤、“杰森·伯恩”找到马特·达蒙、“詹姆斯·邦德”找到丹尼尔·克雷格那样,加百列找到一个像波叔那样又酷又帅的演员,谁又能拒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