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北方华尔街”的中国金融家

 汐钰文艺范 2016-11-14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北方华尔街”,解放北路的名字就是一部历史,记录着百年沧桑。如今这条金融街及其附近保留下来的金融建筑,大多仍保持原有风貌,记录着金融街的辉煌历史与变迁。


今天,在解放北路漫步于欧式建筑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而翻开解放北路上那些银行的老照片,更加能窥见百年前这些建筑出现在中国的与众不同的风貌。


在天津市档案馆提供的一组天津近代银行的老照片中,那些旧时天津的金融机构书写下一段近代中国金融史。在这些风格各异又有着不同故事的老照片中,我们会发现,解放北路的这些银行大楼,大多数都有柱式装饰。这是西方建筑的特点,还是银行建筑的独特要求?拿着老照片,徜徉在今日的解放北路,那些随处可见的柱子,厚重典雅,一如它们曾经承载的历史。



花旗银行天津分行


在近代社会, 银行是全部经济活动的中心,金融建筑往往体现一座城市建筑的最高水准。因此,近代天津城市形象的崭新标志,应该是解放北路的银行建筑群


南开大学经济系学者赵津认为,在近现代社会中,金融建筑之所以在所有建筑中十分突出,原因正如列宁所说:“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银行成为“万能垄断者”,这种特殊的地位必然在银行建筑上反映出来。


为了显示其资本的雄厚,增加对储户的吸引力,银行竞相追求宏大的体量、雄伟的外观、辉煌的内景、考究的用料和精巧的施工。在近代社会,银行是全部经济活动的中心,金融建筑往往体现一座城市建筑的最高水准。因此,近代天津城市形象的崭新标志,应该是解放北路的银行建筑群。


解放北路上的老银行为何多用柱式?建筑学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朱文添说:“柱式结构是西洋建筑的一大特点,它主要能体现磅礴的气势。天津解放北路上的小洋楼,就有不同类型的柱式建筑。”据介绍,柱式结构主要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在解放北路,各种柱式都能找到。


例如,原盐业银行大楼(现中国工商银行)和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现中国银行)是科林斯柱式建筑,呈罗马古典复兴主义风格;原花旗银行大楼(现中国农业银行)是爱奥尼克柱式建筑。“这一排排巨柱把文艺复兴思潮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自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近代的天津。”朱文添说。




盐业银行



解放北路上的银行, 不只在建筑上追赶先进,其建筑背后的中国人,在这条外资银行林立的街道上也书写了不少故事



天津有著名的“四大买办”,吴调卿就是解放北路上汇丰银行的买办。据吴家后人向记者记述,吴调卿幼年时家中生活艰难,曾在一家笔庄当学徒,在上海当过外轮的跑舱。17岁时,他进入汇丰银行账房做练习生。


吴调卿利用闲余时间自学英文,逐渐得到总行买办和洋人的器重。1880年,汇丰银行筹划设立天津分行,吴调卿经过上海总行买办的保荐,到天津参与筹备。1882年天津分行开始营业时,吴调卿担任首任买办。


尽管在身份上是官僚资产阶级的买办,但吴调卿却对天津近代的实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不但是汇丰银行在天津的首任买办,同时还是天津早期民族工业投资者的代表人物,先后办起了天津自来火公司、天津硝皮厂、天津织呢厂、天津打包公司、天津电灯厂、天津自来水厂、门头沟通兴煤矿公司……在天津1900年之前创办的4家新式企业中,属于吴家的就有3家,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吴调卿开启了天津火柴的历史。


火柴最初称“自来火”“洋火”,19世纪中叶从欧洲传入,由于使用便利而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19世纪80年代,天津的火柴进口量迅速增加,不仅供应天津市场,还大量运销华北地区。吴调卿看中了这个大有潜力的市场,1887年,受李鸿章委托,吴调卿创办了天津自来火局。他明确宣布公司全部是华人资本,意在与洋货展开竞争。


1897年,吴调卿投资白银25万两创办了天津第一座毛纺织厂,还与德国兴隆洋行合资开办了一家打包公司。1900年以后,吴调卿投资15万两于北洋硝皮厂,得到正在推行北洋新政的袁世凯的支持,该厂经营状况甚好。吴调卿还作为合办人,于1888年创建了天津英租界的煤气公司,投资了天津电灯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并与英国人合资兴办中英门头沟通兴煤矿公司,任中方董事长。


除了主要在天津的外国公司投资外,吴调卿还是香港、上海几家英国公司的股东。可以看出,吴调卿创办的企业,全部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民生企业,吴调卿因此成为近代天津具有重要影响的实业家,他的庞大家业也因此开始创立。




谈丹崖(照片由谈煦提供)



曾经的解放北路上有很多银行家的身影, 他们都是那时中国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书写了天津近代一段风云起伏的金融发展史。在众多金融名家中,谈丹崖因去世较早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这位当初一手建起大陆银行的董事长,曾在那时的中国留下了很多印记



据谈丹崖的孙辈谈煦向记者介绍,谈丹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学的是银行经济专科,准备回国从事金融工作。1908年8月,谈丹崖参加了前清归国留学生学部考试,以优等成绩被授予清政府商科举人,1911年春补应廷试,被授予度支部(晚清时,将户部改称度支部,主管财政)主事职衔。仕途一片光明的谈丹崖此时想起了祖上的遗训:“不入仕途。”于是他不愿再做官了,并坚请调离。正巧清政府大清银行刚刚成立,试图改革,延揽人才,因此谈丹崖被派往大清银行任稽核。


几年后,谈丹崖奉命筹备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成立后,他被任命为计算局局长,谈丹崖当即着手建立银行的会计规程。


他看到旧式账簿已经过时,于是便引入了国外流行的新式簿记,并设立新式簿记传习所,培训当时非常缺乏的会计人才,大力将新式簿记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各地银行所采用。这样,谈丹崖成为将银行旧式账簿变革为新式簿记的中国第一人,这项革新在我国银行界沿用不衰。


1919年,谈丹崖在天津成立大陆银行。他在创建大陆银行后审时度势,确定大陆银行办行宗旨是:“办好金融业,发展工商业,以金融资本为桥梁,过渡到产业资本。”


在存款储蓄业务上,推行他所设计的一种特种存款——只要一次存入171.51元,15年到期以后获得本息1000元。当时很受广大市民欢迎,大家纷纷参加“特种存款”。因为,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此项储蓄对于养老、丧葬、子女教育、婚嫁等皆适用,颇能吸引储户。


谈丹崖在大陆银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达13年,这期间,大陆银行与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组成“北四行”,创设准备库,共同发行中南银行钞票。在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共创设大陆银行分支行16处、办事处32处,其金融事业亦达到顶峰。


1933年年初,53岁的谈丹崖突患脑溢血辞世,金融界突失奇才。因谈丹崖生前至交甚多,他去世时,有600多人为他题词致哀,其中著名的是冯友兰题写的一副挽联:“一膜未竟平生志,百代长留济世心。”


照片除署名外由天津市档案馆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