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观点】政研中心专家贾刚: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思考与建议

 jasonyejun 2016-11-14

由国家工信部指导,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会及河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于2016年11月7日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会议项目组经过调研走访和课题研究,针对国内自主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整合国内重点整车企业供应商管理系统、龙头零部件企业、权威行业组织专家和优秀零部件产业聚集区地方政府资源,结合国家中部9省市—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召开本次行业研讨会。

以下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研中心专家贾刚所做发言的会议实录:

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思考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思考与建议。我总共讲三个方面,第一是布局,重点讲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我国的分布;第二是趋势,预判下一步内外资零部件产业布局区域和品位趋势;第三是建议,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区域零部件产业转移提出我们的建议。

首先说一下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在这里只定性的讲两点,一是产业规模基本满足整车需要。截至2015年我国整车产能3122万辆,其中乘用车2575万辆,商用车547万辆,去年产能利用率达到81%。经过统计,本土零部件已经满足了乘用车80%以上的本地化配套需求,商务车基本实现了本土化配套,但是产品还位于中低端。第二是新能源零部件发展迅速,大家知道,去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是34万台,新能源关键总成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这是零部件产业的基本现状。

如果将这些零部件在地图上做一个整体阐释,在东北、京津冀、华中、西南、珠三角、长三角这六个区域占全行业总产值的80%,其中长三角占比将近一半,达到37%。深入剖析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零部件产业目前的布局,一是市场因素,众所周知零部件市场包括三个,一是整车配套,二是出口,三是售后备件。我们以整车配套为例,去年这3122万辆的整车产能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北、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吉林等,零部件的布局基本上是和整车产能布局一致的。

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其他的因素也在影响零部件布局,一是是否靠近原材料产地,选择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建厂有助于降低零部件成本;二是是否具备区位优势;三是是否具备政策优势,各地现在在零部件产业的招商引资势头强劲,特别是希望通过零部件以零带整,带动整车产业的发展;四是是否具备人力资源优势。

宏观经济层面两个因素也在影响零部件的产业发展:第一,过去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布局和转移,这一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变。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兴起,极大的缩短了东西部的时空距离,中西部地区的区位短板得到了有效弥补;另外大数据时代,很多中西部地区站在较高的产业起点上谋求发展,成为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机遇。第二,传统意义上产业转移的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龙头项目为核心,实现整体转移和集群式的发展,这两个趋势也在影响着零部件产业的转移步伐。

   基于这样一个分析,现在的零部件产业会出现哪些基本的转移趋势呢?

第一,加速向具有电子、装备、资源优势的中西部省份转移,特别是这些中西部省份位于大型车企附近的地区。这张图来自四川绵阳,大家知道绵阳没有特别大的汽车产业,但是我们发现当地有非常丰富的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包括像长虹电子、九州电子等,当地果断选择了以汽车电子为突破口,逐步培育以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零部件产业格局。

第二,以龙头项目为引领,零部件产业呈现出整体式、集群式转移的趋势。这张图来自于四川成都,成都产业布局总结起来是五个字,叫做“一区一主业”,它的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区,随着一汽大众的落地,方圆五公里范围内已经布局了70多家零部件企业,基本满足了这家企业在西南的本地供货需求。

为了做好相关的研究,我们对国内八个主要的汽车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的工厂布局轨迹做了详细的研究,对未来他们产能扩张的方向也做了分析,呈现出一个特点,就是向具备市场基础、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非常明显。这是上汽大众,上汽大众首先完成了在东南地区的布局,包括上海安亭、江苏仪征之后,在湖南长沙和新疆乌鲁木齐建设了整车工厂,形成了东、中、西呼应的产业布局。这是东风日产,首先完成了在广州花都的第一和第二工厂的布局,之后在河南郑州、湖北襄阳建厂,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格局。这是北京现代,在完成了北京一二三工厂的建设之后,将产能拓展到河北和重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西部崛起发展中获取机遇。这是广汽乘用车,在完成了广州一二三工厂的建设和杭州工厂的布局之后,在湖北宜昌和新疆建设了自己的工厂。这是江陵汽车,在完成江西工厂之后在山西完成了新的产能布局。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第一,这些重点整车企业都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自己的产能;第二,我们认为这些整车转移的重点地区,未来也会形成新的汽车零部件聚集地。第三,实现从生产要素约束型向产业布局优化进行过度和升级。一是“负外部性”的影响,就是能源、交通、安全对汽车产业的制约越来越大;二是消费者年轻化,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汽车厂商不断推陈出新;三是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四是跨界竞争者相继涌现。我们认为以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相关零部件、汽车智能相关零部件,为了满足新需求产生的汽车零部件,将成为下一步零部件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所在。

对中西部地区承接零部件产业转移,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科学制定当地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一个好的规划核心要做到三个结合,就是市场的需求、政策的导向和区域的发展意愿这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聚焦,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制定当地的汽车产业规划。我们对国内八个汽车“后发城市”的产业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认为以汽车零部件发展为先导,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积累,进而争取整车企业落户,实现整车产业的壮大,是后发城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典型路径之一。我们举一个江苏常熟的例子,提到常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奇瑞捷豹陆虎,其实常熟是从汽车零部件起步的,在这个基础上引进了许多国内知名的企业在这里落户,后来得到捷豹陆虎选址确认之后,依托自身的优势形成“以零促整、先零后整”的路径,促成了汽车产业整体的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汽车“后发城市”走过的道路,发展汽车零部件应该是他们的起步。

第二,把握发展的趋势,在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聚焦发展。我们认为汽车产业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表现为“三化”,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围绕这“三化”延展出的零部件需求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据我们统计,我国汽车功能电子和消费电子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50亿元人民币,全球将达到2400亿美元,后续还会有大的增长空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二是围绕着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包括高性能发动机、车身轻量化技术、电池、电机、电控都是下一步各地应该关注的重点。

第三,高度关注零部件企业的整合重组趋势。这是我们对国内主要的零部件厂家进行的分析,这是对全球零部件产业进行的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重组、并购和战略联盟作为进入新零部件领域的途径,这也是我们地方政府在零部件领域招商引资应该重点关注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总结一下,我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零部件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做好自己”这是第一步要做的,而且是最重要的。昨天在车上有一位领导说,我们不可能到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基础的地方建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做好自己”我认为应该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打基础,一是产业基础,二是借助自己和周边的市场资源,形成市场基础,三是打造政策和服务环境,这三者缺一不可。第二是识趋势,要清楚认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具有发展前景的产品领域重点发展。第三是善交流,包括与先进的汽车发展地区交流,也包括与国内有影响力的汽车研究机构交流、承办有影响力的行业会议和论坛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实现汽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所带来的分享,我是贾刚,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我们长期为国家各部委从事汽车相关领域政策的研究工作,下设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新能源和财税政策研究室、汽车流通和后市场研究室,希望我们所做的研究工作,能够伴您同步前行。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