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祜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细雨青衫 2016-11-14


柏姑娘说,冬者岁之余,念首唐诗给你听。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任何一样为人反复提及的事物,大都有所依托。

孟浩然这首诗特别出名,大概多是因为那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而位于湖北襄阳的岘山,则与西晋名臣羊祜关系紧密。

诗中所说的“羊公”,正是羊祜,他常游于岘山,襄阳百姓在此建碑立庙,因为后人“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便把这块碑命名为“堕泪碑”。

恰逢北方大雪,南国阴雨,最适合读书写字,今日,我们不妨来聊一聊这块碑背后的故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

羊祜是谁?


羊祜字叔子,是东汉大儒蔡邕的外孙,史籍记载说“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其中“两千石”是就俸禄而言,代指太守

按照字面意思来说,便是羊家九代为太守,其实,“九世”是个虚数,一般往上追溯几代,史籍上存名的主要有两位:祖辈羊续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衟曾经做过上党太守。

这个“太守世家”虽然手握权力,家风却格外清廉淳正。到了羊祜这里,仍然传其余绪。当时郭奕,也就是郭嘉的儿子,称羊祜为当代的颜回。

羊祜何德何能而有此美誉?概括起来就是:识时务、人品好、该出手时就出手。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不会不懂得审时度势。

起初,他和王沈一同被曹爽征召,前者欣然应召,并劝说羊祜一同前往。羊祜以“委质事人”不易为理由,婉拒了他的好意。

后来曹爽失权被诛,王沈收到牵连被免官,羊祜得以置身事外。

羊祜识时务,但并不以此自矜,是个低调的聪明人。晋武帝司马炎曾多次对他提拔赏赐,加封进爵。武帝受禅时,就“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

中军将军当然是军权,而且还是中央军权。中军一般在京畿一带保卫皇城,由皇帝直接调动。散骑常侍一般由高才英儒担当,且升迁很快,同样是个热门职位。郡公即封爵位,简言之,是最高爵位。

先辈历仕太守,至羊祜封为郡公,可算得上是权力的巅峰。面对皇恩浩荡,羊祜如何应对?史籍记载他“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简言之,他“谦虚地”拒绝了厚赏。

武帝在诏书中称赞他“虽处腹心之任,而不总枢机之重”,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

这不是羊祜的第一次“拒绝”,后来,武帝“后加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他上表拒绝;武帝“封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羊祜拒绝……

羊祜一再拒绝,实则步步为营,以退为进,他的最后一次拒绝是:死前留下遗言,葬礼一切从简,并不许将南城侯印放入棺材。如此看来,他在事实上几乎已经是同于郡公的南城侯了。

而这一次,换作武帝拒绝了,不仅不节葬,还用十里外的一顷地作为他的墓地,再赐谥号“成”。


羊祜被称为当代颜回,第二个原因是人品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忠君尽事,孝思过礼,为人耿直而收敛……忠孝仁义样样都有。

但是更为后人称道的是,羊祜对待他的对手东吴,同样怀仁义之心。

他与吴人交战,总是约好日期不突袭,战中虏获敌军幼子,就遣送回国,面对敌军的殉节之士,竟加以厚葬,他还曾给生病的对手“陆抗”送药……

东吴将领对他十分钦佩,以至多有降者。吴人还尊称他为“羊公”。

原来,这一声“羊公”,竟是来自敌人的赞誉!

至于“该出手时就出手”……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羊祜为人谨慎低调,但绝不是无所作为,真正奠定其在西晋地位的,还是因为他为伐吴做出的贡献。

羊祜做荆州诸军都督时,在当地开办学校,改换风俗,休养生息,同时安抚人民,因此深受爱戴。

后来做平南将军时,羊祜占据险要地势,开建五座城池,收并大片肥沃的土地,石头城以西,皆成晋人的土地。

石头城在今天的南京,孙权当时凭借石头山的地势而造石头城,因而地形险要,是攻守金陵的必争之地。羊祜此举,直逼石头城下,为伐吴做好了准备。

此外,羊祜还悉心培养伐吴人才,后来的伐吴主将王濬,就曾多次受到他的提拔,并在他的指示下修造船只,时机成熟时方可顺流而下。

彼时蜀汉已灭,武帝早有灭吴之志,他上疏武帝,认为运虽天授,功业在于人为。

“当年蜀道虽有天险,进兵时竟能直捣成都,如今西晋实力日益强大,而东吴并无巴蜀那么险要,孙皓的统治又更为暴虐,此时正是伐吴的好时机。”

武帝当然接受了羊祜的意见。然而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羊祜却生病了,不得不回到朝廷。面见武帝的第一件事,竟是陈述伐吴之计,邀功之事绝口不提。

武帝希望羊祜亲自坐镇,可是病情严重,他令杜预代之,这是他推举的又一位重要将领。

不久之后,也就是公元278年,羊祜病逝,享年58岁。

羊祜死时,武帝着素服。那日正好是大寒,洛阳寒气最重的一天,武帝泪沾须鬓,结成了冰。

丧事传至南州,正值集市日,百姓莫不痛哭罢市,丧事传到东吴,守边的将士也为他流泪。

公元280年,也就是羊祜死后的第二年,东吴为西晋所灭。

后来刘禹锡写道:“王濬楼船下益州”,可是如果没有羊祜的多次提拔,也就不会有王濬的百里方舟,恐怕更不会有“金陵王气黯然收”。

晋武帝在庆功宴上执杯流涕,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昊天不吊,所志不卒”,克定功业,羊祜为之谋划筹备,却未能亲眼目睹石头城的“一片降幡”。

回到我们开头所说的“堕泪碑”的典故。

《晋书》说,羊祜喜欢游览山水,每次出行必定登岘山,还要饮酒赋诗,整日不知疲倦。然而俯仰之间,又悲从中来:

“岘山亘古便存在,多少人登临此山,如同你我,可惜他们大都默默无闻,这令我十分悲伤。”

“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一代名臣,建功立业,站在高山之巅,举目四顾,流连的已不再是自然胜迹,苍茫宇宙中,人却无法逃离盛衰枯荣的循环,岘山因其恒久令人叹息。

那使人悲伤的是什么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只怕这一生轻薄湮灭如尘土。

羊祜的思虑当然是多余的。为成全其百岁后登临的念想,襄阳百姓为他设碑立庙,岘山因为他的游览,成为他的魂魄归属,岁时飨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多少人再登岘山,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名字。

前几日,柏姑娘在读法国诗人维克多·谢阁兰的《古今碑录》,其中竟有一首《坠泪碑》,不妨以之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坠泪碑

〔法〕克多·谢阁兰

假如你是男子,别往下读,

我负荷的痛苦如许深重,你心将感窒息。


假如你是神祗,更迅速地回避我把,

我的丑恶将令你重如石块。


假如你是女子,大胆地读我吧,

且大笑,永不终止。


假如你是宫中的太监,读我吧,

无有危险,无有怨怼,且将我的话保守秘密。

(胡品清译)



南〡北〡往〡事

专注魏晋南北朝

尊重历史 坚持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