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蓝染盘带挑花女盛装

 掌染草2012 2016-11-15

布依族也如同苗族、侗族一样拥有不同的支系,他们生活在不同地区,穿着不同服饰。前面介绍过贵州黄果树石头寨的布依族,这里介绍的另外一个生活在贵州黔南惠水的布依族分支,展示她们的三件套盛装,以及在那里进行的田野调查。

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

蓝染盘带挑花女盛装

馆藏编号:MFB003308



这套布依族盛装来自贵州省惠水地区,包含上衣,裤和围兜。静止的藏品展示给我们的定格的技艺,而当我们走近那里,认识她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布依族蓝染盘带绣棉布大襟上衣

本件藏品为惠水地区布依族盛装大襟上衣,蓝染棉布质地,单层无里,虽然全身只有黑蓝两色,但是由于装饰了精美的盘带绣并不会显得过于单调。上衣立领长袖,右衽大襟,衣长及臀,圆弧下摆两侧起翘开衩,领中两对,大襟两对,侧缝三对,合计七对一字盘扣。


上衣正视图


上衣背视图


上衣内部图

上衣的领圈连大襟部位及袖口镶黑色宽边,并装饰黑色盘带绣。本件藏品的裁剪缝纫工艺精细,底摆侧缝内附贴边,虽无衬里但成衣内部针脚整齐,各部位的工艺都值得推敲。



上衣细节图



上衣款式图


本件上衣的盘带绣工艺十分突出,以两条手编的黑色窄条花带互相叠压转折成为卍字、盘长纹样。这两种纹样都方正规矩,盘带既要保证纹样不变形走样还要照顾到领圈和大襟的弧线趋势,便在转弯部位穿插其他花型自然过渡。由于上衣单层无里,翻开藏品可以从反面看到钉缝盘带的密集针迹。




布依族蓝染挑花阔腿裤

本件藏品为惠水地区布依族女裤,裤腰宽大,平面裤裆、裤腿无侧缝,穿着时无前后之分。整条裤子平面裁剪,由于手织棉布面料幅宽很窄,造成了裤子上分布着多条分割线。裤子主体青黑色。裤口以上装饰的白底黑线十字挑花饰边,是此款裤子的突出特点。


裤子正视图


裤子选用纯棉面料,使用植物蓝靛染料染成深蓝色接近黑色。整条裤子简洁朴素,但挑绣饰边花纹细腻,黑白分明,加上花带装饰,外翻的裤口也加了蓝色芽边,工艺并不简单。


裤子细节图
裤子款式图


裤子挑花工艺


布依族蓝染盘带绣棉布围兜

本件藏品为惠水地区布依族盛装围兜,纯棉质地,呈“凸”字形,套穿在大襟上衣之外,上接吊绳挂在颈上,两侧系带于腰后打结。相比大襟衣和阔腿裤,围兜上装饰了颜色丰富纹样多变的盘带绣和刺绣,是整套服饰中的亮点。


围兜正视图
围兜背视图

围兜胸前采用三种不同颜色花纹的窄条花带,应用盘绕和折叠等工艺手法营造出各类几何纹样,既有圆柔的也有方正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胸前显著位置和系带顶端有平针刺绣,颜色鲜艳并点缀小块金色,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


围兜细节图

围兜款式图



围兜盘带绣工艺



围兜平绣工艺



围兜皮金绣工艺


另外蓝色系带根部用缝纫机车缝出白色的网格线迹,在此不仅仅起装饰作用,更有增加系带坚牢程度的功效。


围兜绗缝工艺


我们的团队到达的考察地点是惠水县王佑镇,这里就生活着穿着上面三件套盛装的布依族,韦香妹婆婆很乐意为我们展示实际穿着效果。


这里的妇女们性格开朗外向,本来正聚在一起做针线,见到我们的镜头开心地整理衣服拍照留念。本地的日常便装上衣朴素简单,没有盘带绣,围兜上的装饰手法也省略不少。


当地布依族扎染头帕很有特色,连炎热的夏季都包在头上。一有空闲,妇女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做手工,做得最多的就是缝头帕,而且纹样绝不雷同。


头帕常见规格大约长度77厘米,宽度35厘米。头帕上的扎染手法主要有两种,与平时常见的抽缝、绑扎或夹染的手法不同。在同一张头帕上既有只采用一种手法的,也有两种混合运用的。


第一种在有些文献中称为“折缝虎皮绞”,是将面料捏其一条折痕并卷住缭缝,染色拆线后出现一条比较宽的白色条纹,一侧伴随规律排列的斜线。


这种方法适用线条粗犷的纹样,当地人喜欢表现蝴蝶和花草。


“折缝虎皮绞”手法制作的蓝染被面


第二种缝绞的方法暂时没有找到对应的专业名称,有点类似刺绣当中的钉线绣,将一根细棉绳盘绕在头帕上,按照设计图案紧密钉缝,染色之后拆线即出现纤细卷曲的白色纹路。


缝后效果

染后效果

成品效果


这种方法适合表现细腻的线条,除了传统纹样,当地妇女喜欢在头帕上面钉缝拼读不出的拼音或是英文单词,据说是赶场的时候集市上专门有人帮她们写的。


扎染头帕的佩戴方法也有两种

第一种头帕展开:

第二种头帕双折:



制作头帕使用的面料是致密厚实的棉布,织地有斗纹、人字纹,还有其它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特殊纹路,是专门为头帕织造的窄幅手织布。在距离王佑镇大约三十公里的团坡村,我们遇到了正在路边的玉米地里整经准备织头帕的陈良凤。




贵州7月毒辣的日头晒的人眼睛发花,她已经独自劳作了大半天,并时不时停下里更换用空的线管。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她的工作,她领我们回家拿出织染好的棉布,并为我们演示挑花绣。





考察团队下午四点离开的时候,整经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考察日期:2016年7月10日

带队导师:贺阳

顾问向导:雷红斌,杨昌德

团队成员:刘育红,李昕,王星,谢菲,王思齐

拍摄:张开,邓勇,赵杰,周成飞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网    址:http://www./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传 真:010-84250852

微信号:biftbw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