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限的目的不是为了摧毁个性,而是为了建立自我

 cooloo慧蕾 2016-11-15

1

幼儿园开学在即,通过绘本、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把孩子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一天里各个时段的内容清晰的告诉孩子,可以更好地帮孩子克服分离焦虑。让孩子了解自己一天内在幼儿园的基本作息规律和可能的经历,明白一件事后接下来自己该做什么,有助于语言能力和自控力都还很低的孩子消除恐惧,适应环境。

 

2

当孩子有一些无心之失时,比如尿床、打翻了牛奶,他本能地会进入紧张情绪中。这时成人的提醒、说教、指责都会变成火上浇油,让紧张指数一下子冲高。尤其是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容易把“事”和“人”混淆,因为一件事做错了,就以为自己是坏孩子。如果有的孩子故意搞破坏怎么办?那父母要做的也不应该是惩罚或批评,而是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要故意。如果是“故意”,那父母更要检讨,是否自己不当的教养方式引起了孩子的逆反,或者是对孩子关爱不够,孩子为了吸引自己的关注才“故意”的。

 

3

孩子小时,每次都有人让座(广州人文素质其实特好)。他就觉理所当然竟然上车就嘟噜想人让座。经过讲道理现在会自觉找地方站还会让位给老人。从教育的角度,为了座位当着孩子的面打别人,孩子会怎么想?让不让座,是道德层面问题,打不打人是法律层面问题。不让座我们可以谴责,但打人就该负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用违法的行为去强迫一个人道德高尚,是愚蠢的,同时会造成更大的恶果。就如同用“黑打”的手段去“打黑”一样。孩子也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更无从学会尊重和包容。

 

4

在个体更独立的状态下,他的爱才会更成熟,不会是陶醉,也不会是倚赖。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蒋勋《孤独六讲》

 

5

我立规矩的原则:

1、自己做不到的,不去要求孩子做到。

2、规矩要建立在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心理需求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理解和尊重基础上。

3、规则简洁明确,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不能做。

4、只有预先订立违规后如何惩罚才可以去执行。

5、规矩尽量少,更多是培养好习惯,但不强求。

 

6

界限的目的不是为了摧毁个性,而是为了建立自我;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确保安全。当我们以规矩之名,禁止一岁孩子扔东西;强迫两岁孩子去分享……实质是把孩子原本成长中的正常表现,通过遏制或强化,制造成真正的问题。规矩的目的是帮孩子建立好的习惯,为了规矩而规矩,是画地为牢。

 

7

我儿子快六岁了,之前一直在蒙氏混年班,现在幼儿园要求开一个预备班(年龄在67岁)专针对这一年龄的小朋友的文化知识的蒙氏班,班上几个小朋友都过去了,我还在考虑儿子过不过去好,请给点?议我好吗,我很焦虑。对你孩子的身心发育情况,个性天赋,兴趣爱好,智力发展情况不了解;对你的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家庭背景不了解;对蒙氏班的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不了解,我如果给你建议就太不负责了。你从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表,设计一些问题,静下心来回答,你自己会找到答案的。

 

8

孩子从出生后就是自己带我尽可能给她爱与自由,多肯定夸奖她,和她商量着来,接下来面临着搬新家和我上班奶奶要帮看孩子,我很忧虑这两个大变化给孩子带来伤害或不利影响,我要怎么让孩子平稳过渡和维持原有的亲子关系,真的很不放心孩子,我是不是心态不够好? 是的,把你的担忧换成祝福。担忧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暗示,很容易变现。相信孩子有自己去面对问题的能力和天赋,你对孩子的担忧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改变认知,把环境的变化视为一次挑战,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放下焦虑,自己并传递给孩子一份信心、勇气和力量,去拥抱新的生活环境。

 

9

我的儿子已经3岁了,从小跟着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现在对于跟着爸爸妈妈回家很排斥,我现在很困惑该怎么办?强行带回来呢还是怎样?首先要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三岁前是孩子和父母建立稳固依恋关系最重要的阶段,你们既然把他放到老人家,那就要接受现在孩子不愿跟你们走的现实。尽力让爷爷奶奶先跟着孩子一起上你们那里住一阶段,并且不要指责孩子身上的问题。关系先于教育,先培养感情,建立好亲子关系,再慢慢规范孩子行为。

 

10

我的孩子三岁七个月,个性很倔强,打他都不怕,其实我很不情愿打他!但是他太调皮。 每次告诉他不可以吃人家的东西他不听,每次喜欢吃人家的东西。有时还会拿人家桌上的吃的,人家会认为孩子这么没家教,但是我经常教育他不要,他不听。我真的很头大。

 

1、要尊重一个三岁多孩子的理解力和道德感,好的习惯形成是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要有耐心。

2、生活上照料的到位吗?

3、父母言行一致,还是流于说教。

4、打骂是抗生素,效果越来越小,更多是激起逆反。

5、当孩子认为对你而言,你对别人的看法比对他的关爱还看重时,他会信赖你吗?没有威信何谈教育。

 

11

孩子和小朋友玩被欺负怎么办?孩子去幼儿园不适应怎么办?孩子假期去姥姥家被惯坏怎么办?……父母的过度焦虑,不仅无益问题的解决,反而形成一种负面心理暗示,把原本孩子成长中必然的经历,那些可以依靠内在动力和能力解决的问题放大,让担忧变现。怀疑孩子,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影响力缺乏信心。

 

12

父母对孩子问题的过度担忧和焦虑才是教养中真正的问题。制造问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那些被父母定义为问题的,多是孩子特定成长阶段的身心特征。育儿,保持一颗平常心,恪守生活的常识,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相信,价值观对了,世界就对了;心简单了,生活就简单了;父母成长了,孩子就成长了。

 

13

父母“自以为是”的爱:

1、用自己的期望、好恶来塑造和评价孩子。

2、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教育孩子,缺少开放心态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3、制定违背孩子成长规律,对其尊严、价值和唯一性缺乏尊重的规矩。

4、预言孩子没出息。

5、为了激励孩子拿他和别人比。

6、担心孩子失败、犯错,总替他做选择。

 

14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孩子向上攀登的渴望。有人从这张图片中读出了危险和父母的娇惯,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内心的那份坚定、自信和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不娇惯,是对孩子试图靠自己的努力作出独立行为的支持,是对孩子成长权利的尊重。

 

15

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给儿子写过一封信,这封信很快流传于各大网站,很多父亲看后感触很深,我觉得不只给儿子,其实适合所有人看!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寥寥几字,蕴含万象人生,非常感染人!“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