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今日之乌镇。

 - 唯美似夏花丶 2016-11-15

载着红色娘子军的大巴车在清晨的细雨中匀速驶向乌镇时,我以为自己与乌镇分别了七年,等回到家中翻查往昔的乌镇照片时,才知道那时今日其实已近九年之隔!这个时候,总会感慨一句:时光荏苒

那时雾

2007年11月的一个午后,我走进了江南水乡---乌镇,独自一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独自旅行,有些意气、有些迷茫、有些失意。从杭州出发的大巴车驶进乌镇的汽车站时,我还没有定所,幸运的是,一下车就有人围上来问你是否要住宿,我选择了一位看着更为面善的大姐,跟着她来到她的民宿,也就是她的家。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或者说我的运气不错,大姐与大姐夫人都很好,在稍做安顿后,大姐夫便用三轮车拉着我游走老街,吃了有名的羊肉、看了原汁原味的老宅,还能充当我的摄影师,帮我拍几张到此一游照。

那时今日之乌镇。

老街确实是老街,墙面斑驳的残痕便是它向世人诉说年岁的证明。街巷里的大户人家宅子也已门户紧闭,人去楼空,我想大户人家应该早就离开这个清宁小镇,去往现世繁华了吧。

那时今日之乌镇。

曾经船来船往的码头,也荒芜许久,不见船只,更无往来。

那时今日之乌镇。

这是一棵历史悠久的古银杏,我已不记得它的年龄,它的树干或许三个我都未必能围住,可想而知……

那时今日之乌镇。

走过老街后,夜游西栅,那时西栅已是乌镇景区的繁华所在,当夜幕降临,西栅的灯火阑珊让整个景区仿佛一颗夜明珠。大姐夫说的对,西栅就得夜游,才能览得美色归。那时的相机是Cannon A700,全自动傻瓜机,好像只有700万的像素,捕获夜景能力实在欠佳,没能留下真实的那片灯火阑珊,但现在看着这些影像,却突然想起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老先生的《家家扶得醉人归》,越看越有那番味道,嘿嘿……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次日清晨,东栅景区还没正式开放时,大姐夫又用三轮车载我到东栅的一个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的小门,不用门票,直接入景区,要不说我运气好遇见了这么好的民宿老板,不仅替我省钱,还免费车送,嘿嘿……

可能真的有点早,估计进去不到七点,整个东栅里的街巷似乎还在睡梦中,更多的地方就我一人游走,偶尔遇见三两景区内的住户……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乌蓬船也还安静的躺在水中,等待主人的唤醒……

那时今日之乌镇。

之所以用“那时雾”做章节标题,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日是个大雾的日子,原本说一早就要离开乌镇的小伙伴,在我出得东栅时,在景区外边又遇见了,说因大雾客车暂时停运了……

那时,因为时间还足够富裕,在景区门外广场上的古戏台前,还看了一场花鼓戏,虽然我对戏曲一窍不通,好歹也是赏了一方文化。

那时今日之乌镇。

看着做麦芽糖的发了会儿呆……

那时今日之乌镇。

还遇见了温顺乖巧的小黄……

那时今日之乌镇。

今日雨

当坐的大巴车再一次驶进乌镇时,透过挂雨的玻璃窗看出去,竟是满眼的陌生感,或许是因为时隔多年,没了确切的记忆,但可以确切的是青檐灰瓦如同徽派的建筑,原本是没有的,互联网大会的字样足以说明它的出现也就是近两三年之事。

那时今日之乌镇。

许是因为这再次重逢时的第一陌生感,随后一路进入东栅,一路的陌生,仿佛我从不曾来过。

想想那时是清晨,这里还不曾完全苏醒,而今日此时却已是人群渐拥、热闹不已。细雨几乎一直有,中间偶尔停,有时甚至几近瓢泼,但依旧不减游人兴致与数量。

雨中看这水乡,恍惚此时不是在盛夏,而是回到烟雨三月……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今日的水乡已然苏醒,两岸窗户不再紧闭,窗台的夏色在细雨中更显透亮清明……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还有老墙角挂着雨珠的那抹绿,如同美人浴出,吸引着我的眼球,久不愿离去……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乌蓬船也早已开始乐此不疲的在雨中摇摆,渡着南来北往的客……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街巷里也不再是空无一人,而是彩伞朵朵,伴着清脆的雨珠声,传来脚步阵阵……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一刻,雨正急,没有伞,又不想被雨衣挡住这份清凉,只好驻足,听声观雨落……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我们本应该在行走的路上多加停留,这样我们才会收获更多......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路过一家染布坊,小有兴奋的跑了进去,蓝色与碎花本都不适合我,但在这晾晒的片片蓝色碎花布间,却是止不住的愉悦。同行的姐姐说,她之前来时没有看到有这么个染布坊,也颇是兴奋,我那时的乌镇还没有睡醒,自然是不知是否有这个染布坊的存在了。来到这里的大人和孩子都在蓝色花布间穿行、摆拍,就如同这个染布坊是自己家开的那般高兴。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再遇见一家酒酿作坊,在前店时,姐姐还问我是否要尝尝,我拒绝了,但当往院子里边走,来到后厂时,还在制作中扑鼻而来的热腾腾的酒酿香气,彻底顾不得前面刚吃了萝卜丝饼撑着的肚子,立马一人一份尝鲜为快!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那时今日之乌镇。

今日在乌镇逗留的时间很短,只有上午半天,估计也就三小时左右,行走的路线就是东栅河两岸的主街,自然没有时间再去看那时的老街是否还在或者是否还是那时模样,甚至没来得及看看东栅景区外那个广场和戏台是否依旧。

那时,

今日,

应是物是物非?

人是人非?

还是,物依旧,人依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