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 | 陆俨少:笔无虚设,各尽其用

 君悦2015 2016-11-16

许以熟知,先以真知。



编者按:


陆俨少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他与李可染并称为“北李南陆”。


陆俨少所著的《陆俨少山水画刍议》是一本高水准的艺术教材和山水技法读本。主要讲笔墨技法、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他将自己的想法以及经验,都凝结在了这本著作之中。


从今日起一周内,将连载这本著作。让我们一起共读名师经典!


如果您有何读后感,都可以直接回复!我们将从中选出两位读者,赠送陆俨少先生的相关书籍!


查看之前的连载,请点击

好书连载 | 何为好画的标准?陆俨少先生有话说。

连载 | 陆俨少论山水画,墨守成规者死!


 心有定力,笔有定法。  


陆俨少 《汹涛拍岸》


山水画刍议(选)

文/陆俨少


泛    论
 
21
透视和光暗


作画不能离开透视,古法石分三面,树分四歧,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又仰画飞檐等等,即是。所以国画山水,不是不讲,就是不讲到底,也不强调。象投影法用焦点那样,几根线拉到一个焦点上,中国的长条立幅画怎样拉法,至于长卷更难拉了,这样讲,就讲死了。但也不能违背焦点的规律,一根线应该向上的,反而向下了;近距离应该大的,反而小了,就不对。一根线在倾斜的程度上可以变动,在规律上却不能违背,违背了这些规律,看上去就不舒服,就别扭。


西画强调光,其光源是从单一的方向来的,所以是统一的。中国画不是不要光,但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其光源不一定要求其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同样情形,中国画的,不是焦点,而是采取散点的规律,其消失点不一定要求在同一根视平线上。而且一般消失点的部位很高,往往在画幅的顶端,甚至超出顶端之上,就是采取俯视的角度。所以中国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所说石分上左右三面,上面是受光处,其光源就是自上而下,或偏于上,很少是偏于下或绝对的左或右。


陆俨少 《峡江山水》


22
规律


一幅画看上去很繁复,但其用笔用墨,章法位置,一定有个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则百病丛生,众乖俱至。然而有些画法,规律容易寻到,有些画的规律就不那么容易寻到。大凡艺术性越高,则规律越不容易寻到。因其变化多,看似无法,实则处处是法。掌握几个原则,如取势是避免平,突出重点;章法上不外繁简轻重虚实相间;用笔用墨则干湿浓淡互用,起到徐疾并行,这些就是规律。用得巧妙,变化多端,出人意外,而尽合法度,乃是高手。看名作,就是要注意这些,寻到它的规律所在,铭记在心,融会贯通,自然能用到自己的创作上去。


百舸争流


23
工与写


作画要求做到能工能写,能粗能细,能大能小。如果只能工不能写,能写而不能工,能粗而不能细,能细而不能粗,能大而不能小,能小而不能大,这都叫作未尽能事。心有定力,笔有定法,以我为主,不为外物犹豫傍徨,如是则粗细,工写,大小,皆能心手相应,惟所命之。自来大家,往往能在粗中带细,细中带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写意用工笔打底,看似粗服乱头,其势似急风骤雨,而在关键之处,交代清楚,一丝不苟。工笔间写意,看似精工细琢,而下笔挥洒自如,毫不经意,方见功夫。


陆俨少 《杜甫诗意图》


24
变化


一个画家,总是要求他的作品变化多端,方面甚广,风格可以相同,而面目必须时常变异。我听到老辈人说:卷子易好,册页难工。因为卷子可以用同一个笔墨面目画下去,册页必须每页各具面目,切忌雷同。通常一本册页一共十二开,如果同一面目,多看使人意倦,看了二、三幅,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所以必须面目不同,让人看了上幅,还想看下幅,幅幅有新鲜的感觉,才算是达到艺术的目的。如果只在章法上动脑筋,求变异,这也是必要的,不过仅仅是这样,技法不变,看上去难免有差不多、老一套的感觉。所以必须技法变,才能有出新的面目。而且描写的对象不同,如黄山、雁荡山、井冈山、北方的山、南方的山,山山各异,加之风雾雨雪,朝暮阴晴之变,四时之景千变万状,表现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了创新,才有变异。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者,主张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总要先有一个对象,然后决定创作的意图,也总要有一种特殊的技法来迎合这个意图。每个时代各有它的时代气息。在同一个时代中,尽管各人的风格不同,气息总是相近的。我们要表达时代精神,但表达的方法甚多,所以面目也各异。让我们在这满园春色中,百花齐放吧!



兵车行


25
笔不虚设


高手作画,能做到着纸疏疏几笔,不见繁冗,笔虽少,而表现的东西却很多。我们临摹名画,原本三笔五笔,笔不多而能表现出不少东西,及至临本,七笔八笔甚至更多笔,而所反映的东西反而少于原本。或则同样三笔五笔,原本已够,而临本总觉不够,不够再加,笔又多了。其原因是原本笔无虚设,各尽其用,故虽少见多。临本笔不管用,滥竽充数,甚至互相打架,作用抵消,故虽多见少。


陆俨少 《黄山观松》


26
章法生发


画到顺手时,先前画了一笔,接下来急忙画第二笔,如波连潮涌,笔笔紧跟,下笔不能自止。而在章法之间,续续生发,虚实得当,笔畅神怡,如是血脉相通,精气相贯。但也有时画不下去,则凝神贮思,以蓄其势,及至绝处逢生,反得奇景。所以我的经验,作画不打草稿,虽巨幅经营,也只打一个小稿,安排大体位置,然后下笔,偶然得意,自觉官止神行,奇思壮采,合沓而来。如果一树一石,都极精到地勾出,这样草稿打死,下笔反受拘束,既无得心之意,何来应手之乐。所以我的体会:谓良工苦心,惨淡经营,也只是创造意境,部署位置,决不在树石向背、大小、方圆之间预先勾定。以上只不过是我的个人经验,各人习惯不同,无意强人于同,只不过供大家参考。

采药图


27
虚实


画贵虚灵,不宜刻实,所以用笔要多用虚笔,少用实笔。用虚使人联想起轻和白,但善用虚者,看似轻而实重,看似直而不空。虽然笔毫在纸上轻轻拂过,或细如发丝,势若飘扬,但这仅仅是虚而不是轻。用笔要有内劲,则虽轻实重;画面虚,就要多留白多。这些白处,一种是山石的受光处,或则天、水、云气。不管什么,在画时要注意白处,而不要只看到黑处,古人所谓“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白也是一种色,也是代表一种实体,想到这样,虽白不空。但在一幅画中,不能通体虚灵,只因有了重实,才能衬出虚灵。有虚必须有实,有实而后见虚,虚而后灵,灵而后变。


陆俨少 《返照入江翻石壁》


28
用笔功夫


用笔柔毫宜刚用,健毫宜柔用。尖笔不尖,秃笔不秃,做到如此,才见功力。第一靠不断的肌肉训练,要做到把力用到笔尖上。第二要熟知笔性,深体细察,因势利用。笔毫是柔物,但下笔要如刀切,笔的边缘要有“口子”。所谓“口子”,就是墨痕不是到边渐淡,而是到边反浓,积墨凝聚在边缘好象刀切,所以也叫“杀”。用笔能“杀”,才能沉着痛快,才能免去甜、赖、疲、瘟诸病。


能“杀”之法,首先用笔要重,重要有内劲,不是用蛮力。所以有功力的老年画家,手无缚鸡之力,而下笔如金刚杵,如斩钉截铁,此是能用内劲的缘故。能用内劲,即使仅有半斤气力,用到笔尖,已绰绰有余,安用其多。但是做到这点,不是想做就做,想能就能。全要靠平日不断的训练,而写字是量好的训练办法,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凭空圈圈划划,总要有个依附,否则日久必致生厌,而且也不全面,所以学画宜兼学书,练习写字。字写好了,不仅题款可以增加画面的美观,而在画时,对于点线用笔,帮助实多。为什么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画的人,初学时画还可观,到后来进步不快,甚至停步不前。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我看缺少写字功夫,或多写而训练不得其法,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苍山如海


29
呼应顾盼


在章法上,不论实处或虚处,各个部位都要有呼应顾盼。因为国画山水采取散点,在章法上内容比较丰富又有变化。一般虚处,大多采取画云的办法,不论烘云或勾云,道理都是一样,形成一幅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云气,往来缭绕,更增加其复杂性。一般画云气大致是在虚的部位,散落在画面的上下左右,这其间就要有呼应,达到顾盼生姿的效果。云气不能只画一块,孤立地存在,有了上面一块,靠近左右也要有几块小的,大小错落,互相呼应。有时虚的部位不一定是云气,也可能是一块大石头,里面没有什么皴擦,笔墨简单,也达到虚的作用,这叫做以实为虚。这种虚也可以和云气的虚互相呼应。一块虚的云气,其形状也要有变化,当在画时,不要只顾到外面的笔墨实处,更要注意到内部云气的形态,大小相间,或聚或散,以与实处,互相搭配。至于实处,也要有呼应。一幅山水画,不能只画一块石头,或一棵树,重点与重点,实与实之间,也要互相有呼应。虚实相生,轻重相间,聚散错落,摇曳生姿,总之以得势最为重要。


崇岩飞瀑


30
执笔法


六法中骨法用笔,把用笔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用笔首先执笔,执笔无定法,作画不比写字,写字虽有八法,但可以用同一的执笔方法。作画的要求不同,大大超过写字,其大要指实掌虚,四面出锋,回旋的余地要大,这是总的方法。但指实不是执死不动,尤其中指必须微微拨动,因为五个指头,大指、食指、中指紧紧执住笔杆,其余无名指和小指只不过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上面三个指头,中指最靠近笔尖,稍动一下,点划之间,便起微妙的变化。从前有人说:作画有关笔性,有的人笔性不好,有细弱、尖薄、僵硬、粗烂、甜俗等弊病。笔性关系到一个人的气质个性。但也有可移改处,如果执笔得法,也可使笔性从不好到好。


我的体会:如果在运笔时用中指拨动笔杆,运送笔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使线条拉得长,中间有变化。而这样笔锋永远在墨痕中间,取得中锋的作用。而在运笔之间,中指微微拨动,线条便有顿挫转折,波磔相生,可以避免尖薄、细弱、僵硬之病。笔性之所以尖薄、细弱、僵硬,问题在于笔划线条之间没有东西。所以线条之间有了东西,多少可以减轻这些弊病。线条好了,一则可以加强物体的质感,再则有了变化,也经得起看,不是一览无余,让观者玩味无穷。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