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一如| 随笔

 老鄧子 2016-11-16


  思想可以走得比较远,不等于能够做到。

  做得到的是功夫,做不到是白瞎。

  





古往今来,有智者常体弱,剽悍者常浅陋。是什么原因呢?

  人活着根本是在于一股气,或者说一股能量的运行。多运智的人多思虑,多思虑则多犹疑,气机运行多滞涩不畅,必拖累身体。多劳体力的人,直来直去少动心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气行通畅体格强健安泰。

  于是,历史上立功的人往往不能立言立德,立言的人往往又不能立功。一人除外,王阳明。

  《周易》指岀为人处事的最好境界是无咎。无咎非常难。我的问题是:无咎是靠缜密思虑达到的吗?显然不是,自己的身体因思虑而“咎”了,如何又是无咎呢?

  知行合―。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知行不二。因知行不二故,身心一如,不再彼此相累。二者统一于”气”。生命能量的运行常通畅沛然,凛然昂物于天地间。

  其实不是知行合,而是知行本。沒啥新鲜的,不过是禅家”不二”法门的翻版或具象而已。

  我心光明,夫复何求?不忧不喜不惊不惧,光明炽然。

  知行合不是种做事的方式,而是种修炼和境界。就如武林高手,招式已不重要,见着拆着,无着胜有着。不可能见过所有招式,穷尽世间变化,根本的办法是永远使自己电量满格并保持绝对的灵活性。疱丁解牛,内外无咎。有咎也没有关系,顺势化解顷刻也化为无咎。

  知行合,消耗能量的同时即在补充能量,出着的过程即是蓄势,而内无所耗。

  知行合需要真气魄,要走就走在高山之巅,要行就行在深深海底。无有恐怖,心无挂碣。五蕴皆空,但却气吞山河。

  种人,内心脆弱,气行不畅,外在焕散;

  种人,外表粗蛮,侠肝义胆,多勇少智;

  种人,心思缜密,内耗气虚,多显文弱;

  种人,知行合,谈笑若定,纵横天下。

  知行合一最根本的地方是什么?是心不动。或许就是《大学》中的“心不在焉”。心若动,就会聚焦到某个点上,盲人摸象,看不到整體全貌。换言之,心之容量就会变小,小之又小,毕竟障目,言语决策就会失当,最后陷于被动或留下后遗症。心若动,就会不太理性。王守仁战无不胜,其实人生处处都是战场,心不动,才能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人怎么能心不动?如果心不动,那成何人?

  心不动,心才能包罗万物,胸藏丘壑。而容纳万物的心才是无碍的,自由的,最快乐的,同时也令他人快乐,风松温柔。

  王守仁百步穿杨心无旁骛,这个可以有。

  心不动,涵万物,解决之道自在其中,无需另寻。

其实,心不动才能积极地应对万事万象;乃至于自然流溢无所谓积极或许也是绝对自由的动。

不动和动,亦是不二,即是如如不动。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即是如来。


2015.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