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外科学(2)
2016-11-16 | 阅:  转:  |  分享 
  


肛裂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特点:多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有高热,破溃后均能形成肛漏。



火毒蕴结型肛痈



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焮热。

伴有恶寒,发热,小便黄赤,便秘。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



























热毒炽盛型肛痛



肛门肿痛剧烈,持续数日,痛如鸡啄,难以入寐;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芪 炒



甲 当归 川芎 皂



刺 方:透脓散





①可加银花,连翘,黄连,穿心莲等。



阴虚毒恋型肛痈



肛门肿痛,皮色暗红,成脓时间长,溃后脓出稀薄,疮口难敛。

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青蒿必甲汤合三妙丸





















脱肛(肛管直肠脱垂)



脾虚气陷型脱肛

1.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

2.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

3.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升提,收敛固摄

方:补中益气汤









湿热下注型脱肛

1.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

2.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

3.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薢 苡

仁 丹

皮 黄

柏 赤

苓 泽

泻 通

草 滑

石 方:萆薢渗湿汤

















锁肛痔(直肠癌和肛管癌)



特点: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便血,腹痛等

(一)湿热蕴结型锁肛痔

肛门坠胀,便次增多,大便带血,色泽暗红或夹粘液。

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角 黑



榆 焦



黄 炒



芩 炒



芥 枳

壳 归



方:槐角地榆丸









(二)气滞血瘀型锁肛痔

肛周肿物隆起,触之坚硬如石,疼痛拒按。

或大便带血,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舌紫黯,脉涩。

治法:祛瘀攻积,清热解毒

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三)气阴两虚型锁肛痔

便溏,或排便困难,便中带血,色泽紫暗,肛门坠胀。

面色无华,消瘦乏力,或伴心烦口干,盗汗。

舌红或绛,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四君子汤合增液汤









子痈

急性子痈(急性附睾炎,急性化脓性睾丸炎,腮腺炎

睾丸炎)

慢性子痈(慢性附睾炎,慢性淋病性附睾炎)





湿热下注型子痈(急性子痈)

多见于成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焮热疼痛,少腹抽痛,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

伴发热恶寒。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泻肝经湿热

方:龙胆泻肝汤









瘟毒下注型子痈(急性子痈)

多用于儿童,常因患痄腮并发,睾丸肿大疼痛。

伴恶寒发热,一般不化脓、

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





气滞痰凝型子痈(慢性子痈)

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触痛轻微,牵引少腹不适。

多无全身症状;

苔薄腻,脉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橘核丸加减。



阳虚寒凝型子痈(慢性子痈)

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触痛不明显,阴囊寒冷;

可伴腰酸,阳痿,遗精;

舌淡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温肾散寒,理气散结

方:右归丸合阳和汤







囊痈(阴囊脓肿。阴囊蜂窝组织炎)

水疝(睾丸鞘膜积液或精索鞘膜积液)

精浊(前列腺炎)

精癃(前列腺肥大)



臁疮(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慢性溃疡)



特点:溃疡发生前患部有长期皮肤瘀斑,粗糙表现,溃疡发生后疮面经久不能愈合,或溃疡愈合后易因损伤而复发。患者有长期站立工作史,并患有静脉曲张者,以中老年多见。



湿热下注型臁疮

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脓水浸淫,秽臭难闻,四周漫肿灼热;

伴有湿疹,痛痒时作,甚至恶寒发热;

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消肿

方:三妙散合萆薢渗湿汤









脾虚湿盛型臁疮

病程日久,疮面色暗,黄水浸淫

患肢浮肿,纳呆腹胀,便溏,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腻,脉沉无力

治法:健脾利湿

方:参苓白术散合三妙散



气虚血瘀型臁疮

溃烂经年,腐肉已脱,起白色厚边,疮面肉色苍白,四周肤色暗黑,板滞木硬。

舌淡紫,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

方:补阳还五物合桃红四物汤

















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热瘀结型青蛇毒

病变局部筋脉红肿热痛,甚或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

多伴有发热,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和营利湿

方: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瘀阻脉络型青蛇毒

局部筋脉硬肿如条索,粘连不移,牵扯不适,或呈多个硬性结节,皮色褐黑,

胫踝水肿

舌边有瘀斑,苔薄,脉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仁 当

归 川

芎 赤

芍 银

花 土



苓 方:活血通脉汤









股肿(血栓性深静脉炎)



气滞血瘀型股肿

骼股静脉病变时,整个下肢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

腿胯部疼痛固定不移,发热,

舌黯或有瘀斑,脉数。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通络活血方合抵当汤



气虚血瘀型股肿

患肢肿胀久不消退,按之不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皮色苍白,

青筋显露,倦怠乏力,

舌淡而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益气活血,通阳利水。

方: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必塞动脉硬化症)



特点:(1)多发生于老年人(闭塞性硬化症)

(2)多为20-40岁男性病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变特点:好发于四肢末节,下肢多于上肢。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酸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继而出现夜间痛,疼痛剧烈难忍。

后期患肢出现坏死,趾(指)节脱落。



寒湿阻络型脱疽

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

步履不利,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间歇性跛行)。

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

方:阳和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脉瘀阻型脱疽

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患趾(指)肤色由苍白转为暗红,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

小腿可有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寐。

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桃物四物汤加味



湿热毒盛型脱疽

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暗,肿胀,渐变紫黑,浸润漫延,溃破腐烂,气秽,创面肉色不鲜,甚至五趾相传,波及足背;

或伴有发热,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四妙勇安汤加味







热毒伤阴型脱疽

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养阴活血

方:顾步汤

并可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



气血两虚型脱疽

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红而不鲜;

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

舌淡胖,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方: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有头疖,痈,有头疽的鉴别诊断



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肿块约3cm(m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痈:数目常为单个,肿势范围较大,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光亮,红肿疼痛,局部范围在3cm-6cm之间。

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口渴)



有头疽:红肿范围多超过9-10cm以上,有多个粟米状脓头,溃后如蜂窝状,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



疔与有头疽,疖的鉴别

疔:患处皮肤上忽起一粟米样脓头,或麻或痒,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虽只3-6cm(mm)





献花(0)
+1
(本文系中医云馆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