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chenzhsh 2016-11-16

论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
---人类主客体状态的翻转
【意识园】思想巅峰

新的哲学体系必须对原来的科学体系有作用。要能够引发新的科学变革。

当代哲学的重心已经从传统的研究客观物质世界转向主观的意识。也就是哲学要指导科学去关注研究意识。也就是主客体分离的终结。主客体融合的开始。从理性体系转向现象体系。

科学体系中人工智能就是要解决人的意识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会有意识?我们的这种分析逻辑概念的理性机理是什么?意识、语音、文本、影像的本质和他们与人类这种主体性意识的关系是什么?机器如何才能够具有人一样的思考能力。人类思考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才能够让我们生产出和人一样的智能机器。在智能机器的时代,我们会与他们那些比我们更聪明的机器如何相处?人类可以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而在与智能机器的自由竞争中被智能机器所淘汰,这种淘汰意味着什么?他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生物学上的人,被他所创造出来的智能机器所淘汰,这种情况在哲学上意味着什么?这关系到我们人主体性问题的终结。

上次赵永昌老师也谈到他的智业文明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概念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到他的哲学细节。智业文明必须有应用层面的哲学细节,也就是哲学深度。智业不是一群有智慧的人,而是人类创造智能机器。而且这些智能机器会超越我们现在生物性意义上的人。这个必须有哲学基础,否则我们无法越过这个伦理学和主体性上的坎。这一点有哥白尼日心学说与地心学说主体性参照系翻转的味道。

人成为他所创造出来的智能机器的奴隶。或者说传统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失去他的主体性,成为一种客体性的存在。这在哲学上有什么根据?如果这一现象出现那么我们在哪里?

这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哲学上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把生物性人变为被使用的工具。在哲学上如何解释?我们的这种主体性地位是怎么来的?

人的主体性是从哪里来的?

是不是人类一直和永远都处于这样的主体性地位?人类失去其主体性地位是一种什么情况?人类是否曾经失去过主体性地位?这是决定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生物性人成为人创造的智能机器的工具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智能机器和生物性人之间哪一个代表我们的进化?哪一个是我们的继承。对于我们来说,是代表我们肉体的生物性人,还是代表我们意识的智能机器?哪一个是我们?

如何能够让机器具有这种人类的灵性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人工智能的局限不能说以后的人工智能都这样,未来可能整个人工智能体系的逻辑体系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从逻辑语言转向影像语言。其实以后的智能机器代表不是哪一个人的智慧意识,而是整个人类的智慧意识,他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个人类性的智能超级大脑,这样的智能机器大脑当然封闭式生物性大脑是无法比拟的,这样的大脑必然具有主体性,而我们原来生物性大脑就显得可笑而愚蠢了,他必然要服从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大脑。也就是生物性人主体性地位的失去就是必然的。

人要放弃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把这个主动权交还给智能机器。也就是物重新获得它的主体性地位,而人(指生物性肉体的人)翻转为客体性的被动存在物。这就是未来人类主客体融合翻转的形式。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实现形式。

从文艺复兴以降,我们一直有一个方向就是人从神的主体性中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超越了神。但是今天这个方向会发生逆转,也就是人重新失去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返回到原来的客体性。但是绝不是简单的神学体系的建立而是一种经典神学理想的实现。

改变近一千年来西方文艺复兴的方向,这也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类史上更大范围上的规律性问题。也就是在人类的历史上存在着一种现在我们还未明确的主客体翻转的现象。我们的主体性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我们的这种地位存在着一种交互翻转的现象。一个时间人类具有主体性地位,一个时间人类会失去这个地位。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人类的幼年是怎么一种具体背景情况,在幼年之前是什么时期?我们今天是否也只是另一个幼年呢?

你还是没有明白我在说什么?人和人类是有区别的。人类历史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的主体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存在着不同层级的主体性。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古希腊克里特文明时期有他们的主体性,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800年黑暗时代有他们的主体性,公元前800年到基督教产生时期有主体性,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时期有他们的主体性,文艺复兴到今天有我们的主体性。在纯粹语音时代也有不同程度上的主体性。一个时期的主体性在他接着的一个时期就是一种客体性。这种不同程度上人类主体性地位的翻转是人类意识进化的规律。

我们的主体性依赖于我们人类意识载体的工具。人类在没有掌握他意识载体的工具,或者说这一载体工具在形成期,人类就必须放弃其主体性,依赖于用自己的主体性去交换物质性的思想意识载体。人类意识的主体性是从交换物质性的载体而建立起来的。人类不能够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就不可能交换完成自身思想意识的载体。人类新的主体性就不可能产生出来。人类的语音的产生是这样,人类的文字体系的产生也是这样,未来人类人工智能的产生也是这样。我们不交出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这些体系都不可能完成。

我所说的主体性主要指人类性文化社会性概念,当然也包括你说的个体性。离开人类性文化,一个狼孩,无论他年龄是多大,他都不具有我们所说的主体性。

你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古希腊科学体系在基督教中世纪会成为一种异端邪说,古希腊科学体系会被基督徒称为落后的巫术。希帕提亚为什么会被基督徒迫害?为什么人类不从古希腊科学体系直接到近现代科学体系?文艺复兴意味着什么?

把智能机器作为我们现在人的主体性,而把未来人类生物性肉体作为一个客体物,其实就是我要说的。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主客体的翻转。

物是一个客体状态,人重新处于今天我们像物一样的客体性状态。我不知道在这个物的状态和智能机器的奴隶状态那一个你更容易接受?这不过是一个语言上的比喻。表示一种交互的相对状态而已。

当然也包括未来人工智能生物。你还无法清楚基督教能够产生的人类学根本原因。建议你去看看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

人的主体性地位失去并不是一种人类的退步而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基督教从表面看是一个信仰问题,实质上跟信仰关系不大。他真正关乎的是人类意识载体建立上的问题。也就是关乎我们语音之所以能够成为语音,文字能够成为文字的问题。

看来兄还是没有把列维不留尔的书《原始思维》完全看明白。原始思维、列维布留尔的思维(也就是列所说的西方分析的逻辑思维)在这两种思维之外存在第三种思维?前两种思维也就是你说到的人类幼年时期的原始思维和现在你自己的西方逻辑思维也就是列所认为的他自己的思维,那么在这两种思维之外另一种思维是什么?列为我们提出了疑问,这也是很多后西方思想者关注的,也就是什么样的思维形式能够取代现在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列的近现代西方分析的逻辑思维体系问题?
而我在这里谈到这种主客体翻转的思维形式就是对列和其后西方近现代逻辑思维体系的回答。他是一种原始思维与近现代我们自己逻辑思维的一种破解与融合。也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思维与中国思维的2.0形式。是原始思维的一种当代升华与发展。第三种思维形式来自于对原始思维与近现代西方思维的融合与翻转。

你还停留在西方分析的逻辑思维状态中,也就是列维布留尔的思维状态思考问题。所以不可能看到人类意识发展历程中的主客体翻转现象。

或许这一切都在于我们对人的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人是指的是现在像你我一样的,还是也包括其他形式。如果正如你上面说的机器人也是人,那么当这个智能机器具有主体性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认为人依然具有主体性。但是我认为我们所指的人,只指我们现在意义像你我一样依赖生物性大脑的人才是人。智能机器是不是应当也算人值得商榷。我现在认为他只是一个物,当这个物具有主体性,而我们这种生物性大脑的人失去主体性地位时,我们认为人类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主客体翻转。

你言之过早,为什么机器人不能具有他的主体性?我们的这种主体性是从哪里来的?人主体性难道没有条件?物的主体性和人的客体性都是可以发生的。在中世纪基督教时代人就表现出其一定的客体性。原始思维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客体性。人类的主体性地位只有在古希腊的和近现代西方科学体系时代才表现出人的主体性。

这(指现在的普通电脑)不过是智能机器体系的一个极其初级形式,我们还无法尽知未来人类智能机器和生物体系的发展。关于智能机器是否能够具有其自由意志这是人类的任务。这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让智能机器具有他自身的自由意志?我说的他指的是它,是智能机器自身,而不是某个人的。当然智能机器的自由意志不是简单个体性的。祂是一种开放性人类性的自由意志。但人类一旦赋予其初值就无法再控制他的结果。这是由自由意志的特性决定的。

在哲学上如何回答人类因为赋予智能机器以自由意志而最终可能失去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你这里的电脑(普通电脑)还不具有它的自由意志。如果在哲学上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人类永远都不可能创作出具有自由意志的智能机器。这与哥伦布能够完成达到美洲,而郑和却无法完成全球航海的原因是一样的。

绝不可能的(指在没有哲学基础的情况下)。心灵没有达到的地方,实践上也无法达到。哥伦布如果没有地球是圆的从西出发会达到东方,而是郑和的天圆地方观念,他是无法达到美洲的。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